回到六零开网店 第7章

作者:竹叶西风 标签: 穿越重生

  然后将另一个饭盒的猪肉白菜粉条铺上,堆尖一碗。菜汤顺着米饭之间的缝隙浸润了米粒,染上了酱油的颜色。看在明礼的眼里更加馋人,她的口水顺着手指流下来。

  李明言嘴角带笑,老天爷让她回来的目的,就是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顿顿吃大米饭,想吃肉就吃肉。只是吃饭吃肉之前还是要洗手,“除四害,讲卫生”嘛。

  …………

  傍晚,所有在田野里树林里打麻雀的人,都踏着夕阳回了家,互相讨论着一天的劳动成果:到底是烤着好吃,还是炒着好吃呢?

  小啄被成串的拎回家,摆到人们的餐桌,留下麻雀□□上去,以完成公社布置的任务。

  李明湖兄弟几个就拎了一串麻雀回家,麻雀还有活的,似乎感受到了自己的命运,扑棱着仍想获得自由。

  又是一道好菜,红烧麻雀。想必过一会儿家家户户都会传来肉的香味儿,给人们贫瘠的胃里增加一点副食。

  一家人都回到家里,李明言就端出已经热过的饭菜。

  老二明湖沉稳的眉眼闪过惊奇:“哪里来的米饭?”

  老三老四直接蹦起来了,这是米饭!还有……肉!

  陈梅也很惊讶,几个小子只知道有好吃的,她想得却多一些:“出去喝口汤都要粮票,这些东西是?”

  李明言将自己遇到好心人带去钢厂吃饭的过程叙述了一遍,只是把二癞隐去,毕竟二癞这个时候还不是李家人所熟识的二癞呢。也没有说拿肥皂换这一节,只说是钢厂的大师傅送的米饭,她送了人家一个簸箕作为报答。

  两位长辈就说:“还是当工人好啊,大米饭随便吃,每顿还有剩下的。”

  对于两位土地里刨食的农民来说,遇到好年景能够吃饱饭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每顿还能剩下来一些饭,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浸润了荤油的白菜粉条通过饥饿的嘴巴,进入了长久得不到油水的肠胃,以往若是吃小米豆饭,吃三大碗都刹不住口的李明湖居然吃两碗就吃撑了。

  带回来的米饭被吃的干干净净,碗上甚至没有留下一粒米。

  李明言拿出两个鸡蛋,做了一个鸡蛋葱花汤,每人喝了一碗。这下陈梅不说她浪费了,吃过米饭再配些汤水,的确舒服的紧哩。小明礼尤其会吃,将鸡蛋汤倒入米饭,就成了鲜美的汤泡饭,呼噜呼噜的喝下去,小肚子就跟着突出来。

  “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饭!”

  明礼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小孩子才四岁,一辈子且长着呢,以后山珍海味、大鱼大肉有的是。

  死麻雀不能久放,只得再烧一锅开水,烫毛开膛,将爪子剪下来用麻绳缠成鞭炮样式,留待以后交公。麻雀肉被李明言用新买的粗盐粒子抹了,再倒上酱油腌在了陶盆里。

  顺便李明言给家里人科普了牙刷牙粉肥皂的用法,借口已经想好了:“正好‘除四害,讲卫生’的工作组在窑头镇上做宣传工作,让街上每个人都买呢,我想着太费钱了,可是那工作组‘讲卫生’期间买这些不要票,我就去买了。”

  看到李明言买回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陈梅的眉心深深的拧成一个疙瘩——这儿媳妇将来不能当家,得给大儿子说说,手松!掌不住财。

  但是当李明言把剩下的钱递给她的时候,眉间的疙瘩早已不见了踪影:买了这么多东西,还剩下八块钱呢。儿媳妇能花也能赚,将来大儿子的家当得!

  ………………

  夜里。

  陈梅和李明言两个相携坐在李明言的婚床上,点了新买回来的煤油灯,娘俩个边做活边说些悄悄话。

  陈梅手指飞舞,针线在黑蓝布料中穿梭,跟李明言说着一天发生的事情:“你二弟相了一个,俩都说愿意,媒人说俩都是第一次相,真是一点儿都不挑。让他俩处两年,明海回来给你俩在屋后头盖上房子,你们两个出去住,给他两腾结婚的空儿。”

  又说:“后个儿你明林哥也说亲哩,你大娘也叫我去掌掌眼,也是高庄的,你也去瞅瞅,今儿的热闹就没看见。”

  “不逮麻雀大队长不说?”李明言十指翻飞,一件小衣在她手上飞快成型,她想做一件睡衣出来,尽量今天晚上就不光着身子睡。

  陈梅抬头瞅了儿媳妇一眼,不由也加快了做活的速度,“有啥说的,多少人跟着瞎张精,队长心里有数。到时候交够任务他没啥说的,这时候蹦的再高,到时候一百只交不上去也没用。”

  剪掉最后一根线头,李明言对于自己的手艺还是非常满意,即便退休了几十年,上手还是轻轻松松,这不,一件碎花的里衣已做好,至少上半身在被窝里有了着落。

  熄灯睡下,一夜好眠。

  因为惦记下菜秧的事,李明言早早的起床做好一家人的饭,顶着露水到菜园里寻找适合种菜的地方。

  靠近池塘的那片地土质发黑,松软不板结,她细细的将稍大的土块敲碎,直到那约莫一平方米的地块土壤最大不过米粒大小,这样的土地才最适合种子发芽。

  然后将婆婆陈梅去年留的菜种一一拿出,有限的一小块儿地又被分割成了好几部分,黄瓜一定要种,夏天解暑一定要来一根。甜瓜也要有的,小妹爱吃。还有番茄西瓜辣椒豆角茄子,一样来一些。

  西瓜家家户户都要种一些,李明言尤爱吃西瓜,暑气重的夏天,在井里用箩头吊一个大西瓜,想吃了就吊上来切开,咬一口,整个夏天的热气仿佛都远去,只剩下只剩下西瓜的凉与甜。

  家乡的西瓜虽好,却不如李明言后来吃到的千百种口味,红心的黄心的,沙瓤水壤,她想让家里人都尝尝。于是她打开手机,买了新的西瓜种子:超大超甜黑皮红沙瓤!最新培育品种!

  还有南瓜,南瓜是个好东西,瓜代菜时期的好粮食,同样在手机上买了最新品种:超多籽超高产灯笼南瓜。

  联邦人娶标题真是夸张极了,什么都用个“超”字,还卖的特贵,一个一块钱。李明言把替换下来的西瓜与南瓜种放到自己的店里,取名:超脆甜超特产原始西瓜种,超香超面长条形南瓜,原始未杂交品种!

  也一个一块钱!

第12章

  休息了一夜的麻雀又变的活泛起来,它们不知道人类为啥要对它们赶尽杀绝,即便是知道原因也无从辩解,因为有部分人为它辩解过了,说它算是益鸟,因为它是以害虫为主食的,解剖之后胃里只有四分之一是粮食。

  可是没有用,和鸟类一样恢复了一夜的人类也恢复了经历,甚至总结了昨天的经验与教训,势要打到更多的麻雀!因为麻雀肉也挺香的。

  早饭过后,沉寂了一夜的李家庄又喧闹起来,李明言也不甘寂寞的夹在热闹的人群中,拿块儿生锈的破铁敲一敲,又是吓得鸟雀无处着地的一天。

  可是即便如此,麻雀还是赶不净呀,上级可是要求抬头不能见到超过三只麻雀的。这里丘陵遍布,麻雀随便躲到哪个荆棘丛不出来,人也奈何不了它。

  队长要求三天之后上交第一阶段除四害的成果,上交任务的一半!这倒是没所谓,大家都交不上去,拖着拖着也就那样了。

  打麻雀的第三天,堂兄李明林要进行第一次相亲。

  李明林长的高高的,继承了老李家一贯的高鼻深目,有着农民特有的黑脸,那是经常下地劳作的证明。因为才十七岁再加上这个时候人们普遍吃不饱,所以他瘦的跟麻杆似的。

  而这个麻杆就在家里羞涩的笑着看着堂弟堂妹们把院子挤得满满的,紧张又期待。

  李明言磕着大伯娘拿来的瓜子,笑着看着眼前的少年,问堂妹:“昨天明湖相亲也这样吗?”

  两个堂妹是小叔家的,一家子只有两朵金花,所以村里闲言碎语一直不少,说他们家是绝户,然而三婶看的很开,老大老二家这么多男孩子,随便找一个摔盆不就行了?都新时代了,男女都一样!还是新社会好啊,以前三婶也是抬不起头来的。自从解放之后才看开,两个闺女勤快又能干,长的也是一等一的俊,嫁出去没娘家人给撑腰?没有兄弟,还有堂兄弟呢,总之感谢老大婆感谢老二婆,要是她嫁到七代单传的独苗苗家,什么新社会也开解不了她无法传宗接代的罪恶感。

  此时三婶看着院子里说悄悄话的明言明兰明竹三个姑娘,边挑玉米种边跟自己二嫂说话:“明言长的真是俊,一样是下地,你家明言咋就恁白哩。”

  陈梅笑了,这话她不知道听了多少遍,都是夸她有福的,捡了个逃荒的小闺女长的俊,还能干,不过她无论听多少次都听不厌,“明兰明竹也好看。”

  三婶不以为然,无论怎么看都差得多,莹白的皮肤,整个人站在那儿跟春天的柳条儿似的,鲜嫩不堪折,鹅蛋脸儿柳叶眉,唇色粉红饱满,整个人都是女人味儿。再看自己的两个女儿吧,也算浓眉大眼的,可是跟明言一比,就粗糙太多了。

  终于相亲的对象羞答答的来了,来的不是一个,女方的娘和婶子都来了,媒人也要跟过来,好在相亲之后当个中间人,斟酌着传达一下双方的意思。

  媒人作为牵线的中间人非常非常的重要,通常男女见面之后对彼此都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行还是不行也就一句话的事。两个都愿意,那这婚事八成就成了,等着吃筐子。一个说行,另一个说不行,那媒人就要极力劝解说不行的,试着处处看呐,要是不是啥了不起的大毛病就别挑剔,这个家庭条件多好啊。两个都不行,那就算了,没得谈,媒人也不会白费口舌。

  李明言全程看完了这场相亲,两个主角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不看对方。

  双方长辈在互相了解。

  大伯娘:“明林干活是个好把式,扬场赶车样样行,一天挣个整工分。”

  对方婶子:“大妮干啥活都麻利,做饭蒸馍套棉袄纳鞋底,下地能挣妇女最高分。”

  “结了婚俺老两口帮衬一把,屋东头盖两间房,小两口过去住,孩子俺给带。”

  “只要孩子过的好,俺没啥说的。”

  总之气氛很尴尬,李明言觉得一辈子没经历过那样的尴尬也挺好的,幸亏她认识大哥早,她的婆家就是娘家,一家人早就相互了解的透透的了,不需要在这种尴尬的环境里向还是陌生人一样的对方家长和盘托出自己的底细。希望以后的孩子也能够自立自强,自己谈对象。

  明言看了一会儿,就跑回家看自己种的菜去了,将新出来的草芽拔掉扔到池塘里去,草籽比菜籽更旺盛的生命力,让它在合适的土壤里破土而出。不知道她种下的南瓜种怎么样了,号称超高产的种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于是她扒开土看了看。

  对于哪一片种了什么,她了然于心,准确无误的拨开盖住南瓜种的土壤,就见一个个白色的南瓜子上已经顶出了绿绿的芽苞!她急忙把土盖上,因为昨天刚除过草,所以行距之间干干净净,只再浇过一遍水就成。

  相亲已经结束了,大伯娘和娘相携走来,两人兴奋的讨论着今天相亲那件事。即便是相亲结束了,相亲过后的余韵还在,这不,这两人兴奋的讨论着今天的一切。

  看到明言在菜地里,大伯娘跟她打招呼:“明言啥时候回来的我都没看见,哎呀呀,你人长得齐整,你手底下菜也长的齐整,莫不是种的时候打了绳?。”脸上笑盈盈的,一看就是好事将近。

  明言笑了,她就是手感好,再说行不成行的她会很别扭,所以长出来的菜就很整齐,她问大伯娘:“相亲成啦?”

  大伯娘高兴的直拍大腿,“成了!等着吃喜糖吧。”

  陈梅搬了凳子出来两人说话,大伯娘迫不及待的八卦起对方的人家,真的很奇怪在短短的半上午就得到这么多的信息:“那大妮的后娘呀一句不带吭的,都是她二婶子给她张罗,真是命苦。”

  “嫁到咱家来就享福了,正好跟娘家不亲,省的贴补东西。”

  “就是就是,我也相中这个,哈哈,你不知道大妮的二妹也来了,就是大妮后娘跟前站着那个,绿豆眼蒜头鼻,小圆脸,也不知道咋长的,像圆锅盔上捏了个假鼻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伯娘或许是被自己精妙的比喻戳到了,越想越觉得像,笑的直拍大腿。

  李明言无语:…………

  这个捏了假鼻子的圆锅盔,才是您真正的二儿媳妇啊。这个时候笑的欢,以后可有你哭的。

  不过说起来锅盔,她有点想吃了。

第13章

  锅盔需要发面,再用葱花,油盐辣椒油等作料拌一拌,将作料均匀的涂在饼上,然后在铁锅上均匀的涂一层油,不叫面粘锅就成了,小火焙,焙到两面焦黄,内里松软。吃一口都是面粉的香甜和葱花的咸鲜味道。

  李明言立刻薅两把小葱,家里人口味都比较重,多放点葱花增味,马上去发面,晚饭还能吃上。

  那边大伯娘和娘正聊得欢快,却突然听见大伯娘“咦”了一声,满是好奇的朝自家洗脸的台子边走。

  眼见大伯娘拿起那块姜黄色的肥皂,瞪大了讶异的眼睛:“这是肥皂?真阔气啊,我还没用过肥皂呢。”

  然后翻来覆去的在手上把玩,没有放下来的意思。

  陈梅不禁有些得意,这是明言弄回来的,“明言从窑头买回来的,洗手洗脸都使得,还能洗头呢,要不是除四害讲卫生,咱也买不着。”

  李明言非常后悔,一个谎话需要用是个谎言去圆它,等到卫生宣传队下乡的时候,大伯娘肯定会问人家买肥皂,依大伯娘不依不饶的性子,肯定会说:人家窑头就能不要票卖肥皂你们咋就不行呢?

  还有大伯娘爱占小便宜的性子真是一点儿都没有变,她的嘴唇一开一合又说出让李明言不敢置信的话来:“借我使两天呗,听说洋胰子洗衣服香香的。”

  李明言按耐住耸动的肩膀,不能笑!

  现在的人真是可爱!等到物质丰富起来,再说这件事给大伯娘听,不知道她会不会不好意思。

  她火速把浇水桶放灶房里,然后择菜去了,把大伯娘留给娘去应付。

  娘不知道在外头说了什么,然后回到厨房,拿着刀就往外走!

  “娘!你干啥?”李明言瞳孔猛地一缩,为了一块肥皂,不至于吧。

  陈梅有些犹豫,肥皂是明言买回来的,明言不会不舍得给她大伯娘家吧,“我给你大伯娘切点儿去,也叫你奶奶用用洋胰子,咱不心疼哈,就切一小片儿。”

  陈梅用手比划出一厘米的长度。

  娘俩都对彼此的认知产生了某种偏差,不过肥皂到底是给出去了,又切了一块儿,给三婶家也送一块,反正不要票,都是亲戚,一块儿用用洋玩意儿。

  中午吃了豆干饭,还吃上了红烧麻雀,一个小小的麻雀,二两肉都没有,一家人吃的很香。

  明礼问:“咱是不是天天吃肉?”

  老四明江是个皮猴儿,他响亮的回答:“是!龙虾兔子猪肉,天天吃。还有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