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第553章

作者:天泠 标签: 穿越重生

  幸好!

  幸好,上次阿隐说要派人盯着耿海!

  岑隐维持着作揖的姿势,又禀道:“皇上,臣命东厂盯着耿海,今早发现卫国公出城调动私兵。为免打草惊蛇,就私下调动了袁统领的神枢营,一举将卫国公拿获,击毙了那些叛党逆贼!事出突然,未曾提前禀明皇上。”

  “阿隐,辛亏当机立断!”皇帝赞赏地看着岑隐,叹道,“又给朕立了一件大功!”

  两年前的千雅园宫变对皇帝来说还记忆犹新,事关谋反,自当便宜行事,这一旦让耿海整军攻城,恐怕也会造成京畿一带的不少伤亡,还会导致人心动荡……

  这地龙翻身和罪己诏的事才刚刚过去,倘若再出现谋反逼宫,哪怕是自己调集大军拿下耿海,这件事也势必会惊动天下,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质疑他得位不正!

  也许这也是耿海的意图,哪怕他事败了,他也让自己坐不稳这皇位。

  耿海,真是其心歹毒!

  想着,皇帝愤愤地咬牙,额角青筋乱跳。

  他想喝口茶润润嗓,却又发现桌上的茶盅早就被他扫落了。

  岑隐察言观色,立刻就吩咐內侍给皇帝重新上了茶,另一个內侍赶忙开始收拾这一地的狼藉。

  皇帝就近在窗边的一把圈椅上坐下了,冷声道:“朕要把耿海交给三司会审,叛上作乱,密谋造反,罪无可恕!朕定要把耿家这伙背主的奴才满门抄斩,碎尸万断,方消朕心头之怒。”

  皇帝一说起来,就是火冒三丈,如果耿海此刻在这里,恐怕他已经让人直接把耿海拖去午门斩首了。

  “皇上,臣以为不妥。”岑隐走到皇帝跟前,语气平静地说道。

  皇帝疑惑地动了动眉梢,这个时候,他正在气头上,这要是别人跟他说什么不妥,他恐怕想也不想就把手里的新茶盅给砸了出去。

  “阿隐,此话怎讲!”皇帝耐着性子问道。

  “皇上,您想想,刚有天命凤女的事在前,又有罪己诏的事在后……这要是耿家再出事,世人恐怕会以为皇上在铲除异己。”岑隐不紧不慢地解释,有条不紊。

  “而且,卫国公府自太祖皇帝建立大盛朝后就一直手掌天下兵马大权,这一代代在朝堂上盘根错节,光是这沾亲带故的人就数不胜数,牵扯到的人脉和权势更是难以估量……一旦处理好不,臣唯恐大盛会因此动荡。”

  岑隐话落之后,御书房里就安静了下来。

  那些內侍已经收拾好了地上的摔碎的东西,汉白玉地面又恢复原本光鉴如镜的样子,御案上多了一套簇新的文房四宝,仿佛适才什么也没发生过。

  窗外,夕阳已经彻底落下了,天色昏暗如鸦,皇宫的各处点起了一盏盏大红灯笼照亮四周,御书房里也点起了两盏宫灯,灯光映得周围亮如白昼。

  皇帝捧着茶盅慢慢地呷了一口茶,然后又一口,神色凝重。阿隐说得不无道理。

  “阿隐,有何提议?”皇帝沉声问道。

  岑隐看出皇帝的神色有一丝松动,嘴角微微翘了翘,随即就恢复如常,正色道:“皇上,为了大盛江山安稳,臣以为不如让卫国公‘死’于意外,皇上再施恩,纳了‘凤女’以安抚为卫国公一派的势力。”

  “之后,皇上再改制五军都督府,以分化耿家的人脉,收拢兵权。”

  “等时机成熟,耿家自然就任由皇上随意处置了。”

  随着岑隐的这一句句,皇帝的脸色变了好几变,在最初听到让他纳耿听莲时,皇帝憋屈得差点没打断岑隐,可是听到后面“改制五军都督府”、“分化耿家的人脉”、“收拢兵权”等等时,皇帝的神色又缓和了下来,神色间露出几分沉思之色。

  耿家在朝堂上的势力有多大,也不用岑隐再给皇帝细细分析,皇帝心里最清楚。

  谋反作乱,非同小可,一旦三司会审,不知道要扯多少人下水,斩耿家满门不算什么,可要是把朝堂上与耿家相关的武将都斩了,那恐怕大盛江山都要震上一震,更何况,南境的战事未熄,那些在南境的武将恐怕就有不少与耿家相关……

  还有,北燕和蒲国也一直觊觎在侧,要是让这些蛮夷以为大盛无将可用,伺机率大军进攻中原,那么……

  皇帝不敢再想下去了。

  皇帝又浅啜了口茶水,方才道:“阿隐,就依的意思。”皇帝说得极慢,脑子里不禁浮现皇觉寺那日耿听莲被烧得惨不忍睹的模样。

  一想到自己堂堂皇帝,竟然要委曲求全地娶一个被毁容的奸佞之女,皇帝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为了大盛江山,还真是“忍辱负重”了!

  岑隐郑重地作揖,恭维道:“皇上为了我大盛真是殚尽力竭。”

  皇帝长叹了一口气。

  夜风一吹,他的叹息声就被窗外草木的“沙沙”声压了过去。

  岑隐似有迟疑之色,犹豫了一下,才又问道:“皇上,您可还要见见卫国公?”

  顿了一下后,岑隐又道:“卫国公说,请皇上念在十六年前的旧情的份上……”

  皇帝一听到什么十六年前,就怒火中烧,目眦欲裂,打断了岑隐:“不用了,朕不想再见这个人!”

  事到如今,耿海居然还想用十六年前的旧事来要挟自己!

  这么多年,自己一直那么信任耿海这个奸佞,委以重任,还不就是因为念着当年的“旧情”!

  然而,耿海却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永远想要更多,还一次次地托辞狡辩,拒不认罪。

  是自己太心软了。

  当初罪己诏事发后,自己还想给他一次机会,这才有了一月之限,可是换来的是什么,是他打算谋反作乱!

  自己给他的机会已经太多了,多到他无法无天,多到他目无天子!

  想到最近发生的事全部是耿海搞得鬼,皇帝就恨得仿佛在烧心,眉心拢在一起,寒意森森。

  他跟耿海已经无话可说!

  谋反是他的底线,他是不会再给耿海任何机会的!

  皇帝疲倦地揉了揉眉心,果断地说道:“阿隐,耿海就交由来处置。还有耿家……”

  为了大局,皇帝暂且先忍了耿家,不过,没有了耿海这主心骨在,耿家不成气侯。凭耿安晧恐怕还撑不起五军都督府!

  皇帝眯了眯眼,心情既沉重,又有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

  五军都督府权利太大,以致朝堂上下的多数武将颇有种只知耿海不知天子的意味,一个个都是耿海的意思为尊。

  等他一步步弱化五军都督府,将兵权分散,以后让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彼此制约,他这天子才可以稳当,“做主”的才是他这天子。

  皇帝越想越是热血沸腾,目露异芒。

  这一切多亏了阿隐。

  皇帝眯了眯眼,又想起了端木宪提起的改革兵部的折子,打算再把那道折子翻出来再仔细看看。

  岑隐在一旁将皇帝脸上那些微的神色变化一一收入眼内,始终神色淡淡,嘴角噙着一抹清浅的微笑,柔和中透着一分邪气。

  一个內侍悄悄地瞥了岑隐一眼,又立刻低下了头,心知如今卫国公“倒”下了,岑督主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更稳固了。

  以后,岑督主就是这朝堂上下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恐怕再没人敢跟岑督主说个“不”字了。

  那內侍与身旁的另一个內侍不动声色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反正他们只要尽自己的本分服侍好皇帝……有什么事及时请示岑督主就是了。

  须臾,皇帝才从思绪中回过神来,对着岑隐道:“阿隐,今天这事办得好。去忙吧,耿家的事,就交给全权负责。”

  “是,皇上。”岑隐作揖领命,跟着就退下了。

  岑隐从御书房里出来时,夜幕已经彻底降临,繁星如那数之不尽的宝石镶嵌在夜空中,一轮明月高悬。

  浑圆的银月皎洁如银盘似玉玦,没有一点瑕疵,月光似水,自九霄之上倾泻而下,把这偌大的皇宫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晕。

  岑隐仰首望着夜空中的银月,那双狭长幽魅的眸子在月光的映衬下,美得不可思议。

  周围万籁俱寂。

  他静静地赏了会儿月。

  守在屋檐下的一个小內侍小心翼翼地给他披上了黑色的披风。

  岑隐迈步往前走去,月光在他身后拖出一道长长的影子,彷如一柄藏匿于阴影中的长剑。

  夜渐渐深了……

第三卷 完

第411章 掌控(两更合一)

  “华总兵!”

  屋子外面传来了守卫恭敬的行礼声,接着,原本闭合的房门被人从外面“吱”地推开了。

  黎明的屋子里一片昏暗,里面没有点灯,随着房门的推开,些许光线照进屋子里,可见一个中年男子坐在屋子中间的一张圆桌旁,两边的窗户全部紧闭着。

  “华景平,成王败寇,我落到手里是我没本事,要杀要剐随便!一直把我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到底想怎么样!”

  中年男子对着屋外不耐烦地吼道。

  他长着一张黝黑的国字脸,上下颔留着短须,身上还穿着一件皱巴巴的石青色衣袍,身上的软甲早就被他随意地扔在了地上。

  “公子请。”

  出现在屋子门口的是两个男子,一个是四十来岁的儒雅男子,青衫纶巾;另一个是顶多才十六七岁的玄衣少年。

  玄衣少年率先跨入屋中,目光准确地看向了坐在屋子中央的中年男子,随意地拱了拱手,“田总兵。”

  中年男子也就是豫州总兵田元方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个俊美的玄衣少年,惊得差点没站起身来,双目圆睁。

  封炎,这个被华景平称作公子的少年竟然是安平长公主之子封炎。

  在田元方复杂的目光中,封炎神情惬意地来到窗边,笑吟吟地说道:“田总兵怎么不开窗,这屋子里多闷啊。”

  封炎一边说,一边“吱呀”地推开了墙上的一扇窗户,然后撩袍坐下了。

  紧跟在封炎身后的华景平也坐了下来,两人之间只隔着一个小小的方几。

  田元方来回看着封炎和华景平,心头似是掀起了一片惊天骇浪,一个又一个的疑问浮现心头。

  青州总兵华景平怎么会和封炎在一起?!

  封炎是安平长公主之子,无诏不可出京,他怎么会出现在这泾天县?

  还有他们把自己掳来此处的意图究竟是……

  这些疑问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想明白了。

  田元方很快就将心底的狂风巨浪都压了下去,先发制人地斥道:“封炎,华景平,们好大的胆子,竟然串通一气,扣押朝廷命官!”

  “华景平,身为青州总兵,胆敢擅自离开驻地,这是不要头上这顶乌纱帽了吗?!”

  田元方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然而,他那双闪烁的眼眸却出卖了他自己。

  封炎似笑非笑地看着田元方,俊美的脸庞上带着几分漫不经意。

  耿海想要谋反,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调动的也就只有辽州卫和豫州卫,所以封炎早早就暗中派人通知了青州总兵华景平让他注意辽州卫与豫州卫的动静,务必把他们截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