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小脚老太养孩记 第22章

作者:我来就山的 标签: 励志人生 时代奇缘 穿越重生

  “也行,那要是有你喜欢的,记得要说。”柳明月说道,摸了摸她的脑袋,“你虽是姐姐,可也才十一岁,家里还有我和陈叔撑着呢,大可不用这么懂事儿的。”这样懂事的孩子叫人看着就心疼。

  陈梓湘倒是没觉得自己是懂事儿,只顺着柳明月的话点点头,“行,我知道的。”她看着自鸣钟,嘱咐道:“您也早些睡吧,也别忙太晚了。”

  柳明月送了她出去,这才收拾好东西准备睡觉。明日是周一,孩子们要上学,大人们要上班,她跟常丹约好了一起去山上采蘑菇,前两日刚刚下了雨,这会儿去正正合适呢。

  自从牛兰芳接了村里头采买的事儿之后,是越发忙碌了,尤其是周一,老陈头得去采购,回来了就都是事儿,现在牛家跟第二个供销社没什么区别了。于是,柳明月跟常丹就慢慢熟悉起来,两人常常约着一起上山。

  无论两人在其他方面有多少的差异,对于孩子的教育上,意见是统一的。尤其柳至坤跟陈梓旻又是好朋友,两个孩子又都是极其聪明的。对于孩子的未来规划,常丹是时常跟柳明月沟通交流并且借鉴她的做法的。

  她深知自己的局限,对于这些事情从来都是不吝请教,也正是因此,柳至坤在村里头的孩子里,甚至是镇上,也是出类拔萃的那种。

第四十一章

  柳明月背着自己的背篓往山上去了, 一同去的除了常丹,还有村里的两个妇人。这个时候快到农忙了,家里头的事儿和地里头的活儿都不少, 所以来的人不多。几个人凑在一起闲聊着往山上走,倒是也挺融洽的。

  “说是要调整了, 工资往上升了一级。”其中一个嫂子的男人也是去了镇上的酒坊,跟柳立安是同一个生产线的, “这下可好,本来说要明年再把孩子送去上学,索性今年就去了得了, 还省了些。”

  听说这两年还有补贴, 等过了今年,明年的话就没了。要是这个时候把孩子送去的话,还能省一年的学费呢。

  虽说一年学费就几块钱, 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 已经不是小数目了。若不是自己的男人去了镇上, 还真的拿不出这些钱。

  每年地里头的产出都是固定的,风调雨顺的话还能顺顺利利过,若是有个天灾人祸的话,那就真的是无力回天。而一家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 大概也就能有个几十块钱, 扣掉日常的开销, 能存个十块钱都是富裕家庭了。

  学费虽说是不贵,且是一次性支出,可孩子上学的话,家里头就少了个劳动力,而且还有不少额外的支出。要不是真的疼爱孩子, 要不是家里头的条件真的足够支撑,很多农村的人都不会把孩子送去的。

  “能上学还是不错的,我家那两个送去了以后,懂事了不少。”常丹说着,给他们举例子,“以前回家都要我在后头拼命催才会动,现在可不一样了,都挺自觉的,说是学校里头的先生教导了,要学着分担家里的活儿。”

  她反正是很满意的,孩子的成绩也挺不错,老师教育得也好,以后肯定更好。

  常丹知道自己和丈夫都是粗人,除了埋头苦干卖力气之外,也没有别的本事。她是认的,这辈子就是这样的命了,但是孩子却不行。现在孩子年纪都还小,可塑性强,若是好好读书之后能有别的出路,怎么好叫他们跟自己似的,一辈子就这样过了。

  尤其是村里头有人走出去之后,更是给大家树立了榜样,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常丹也不求孩子能大富大贵,起码脱了身上的一层农家的皮,不要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常丹的话大家还是很赞同的,柳明月也清楚她的想法,“好好读书,等他毕业了,国家还能给安排工作呢。”这可是新出的规定,高校出来的人都有特殊优待,只要专业对口,马上能够被分配到具体的岗位去。

  这无疑是骚到了大家的痒处,大家畅所欲言,关于正式岗位这个诱惑,就没有一个农村人能够躲过。

  除了对柳明月的话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外,还有关于村里头的八卦,以及正式岗位的相关待遇等等,就没有一样是不能说的。

  很快她们就找到了一片蘑菇,大家开始忙碌起来。除了蘑菇之外,只要视力好,还会看到许多可以食用的野菜,甚至是木耳和不知名的果实。柳明月这些年也算是锻炼出来了,很多东西都不需要询问别人,自己就能判断是不是可以食用的。

  每年她都要摘很多回家,除了马上吃的部分,还有些要晾晒起来,甚至还得在村里头收一些。家里头的餐桌上,每天都有不同的东西,荤素搭配着,从来就没有落下过。

  当然了,吃不完的各式品相相对较好的干货,还可以让老陈头脱手出去,这些东西到了市里还是很受欢迎的。

  等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常丹习惯性地将自己的篮子给柳明月看看,“给你先挑挑,想要什么。”说着,自己开始帮着翻捡了,她自己垂着头,却没发现边上俩人的态度不大对地看着她们。

  柳明月见状,就知道她们是误会了,笑着解释道:“我这不是闲着没事儿嘛,在家做了好些肥皂,可以洗衣服洗澡用的。一般她和兰芳嫂子都用这些跟我换,”末了,她还打趣了一句:“我的运气没她们好,总能捡到好东西。”

  反正都是捡来的,也就是花了些力气,甚至都不用清洗晾晒,就能换到不少的肥皂,何乐而不为。

  虽然柳明月一直强调那些事做坏了的残次品,但是对于常丹和牛兰芳她们而言,这些用来洗衣服洗手洗澡都是好用的很。农家人哪来这么多讲究,能用就成了。

  最近随着柳明月开始开发护肤品,已经靠着换东西赚到一点点私房钱的牛兰芳,甚至还破天荒地花了几个鸡蛋换了瓶擦脸的。这要是发在平日里,她恨不得一毛钱掰成三瓣花,哪里舍得。

  听到这儿,她们也心动不已。

  其实肥皂这东西大家都知道,镇上就有卖的,偶尔还有货郎穿街走巷卖或者换。但是听常丹描述,柳明月做的跟买的还是有区别的,好用很多,她们不约而同地看了看自己手上的筐子。

  但是因着跟柳明月不是特别熟悉,也都不大好意思开口。可肥皂这东西是实在实用的消耗品,若是以后都能用这些野菜蘑菇在柳明月处换得到……她们是十分纠结。

  常丹知道柳明月多得是肥皂,之前她做了好些,但也不好直接就帮着答应或者拒绝,便开口道:“你这可都是好东西啊,嫂子眼神可比我好使多了。”她直接把话题转开了,也算是给了柳明月一个缓冲的时间和话题。

  自己家里头的存货有多少柳明月自己清楚,至于做肥皂的原料,对她来说要买到也容易,所以她欣然接受了。“那该是我占便宜了,这两个猴头菇就值不少钱。”她没有直接说换多少,只叫她们上门:“要不等会儿跟我一块回去看看吧,家里头存着不少肥皂呢,给你们挑好的。”

  她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做法,然后跟她们说了说成品该是什么样子,便带路往自家走去。而常丹也顺便跟着去了,她得去柳明月家里头换些胡椒。

  今天柳立安说交代了镇上的猪肉摊留了一个猪肚,她打算炖了给孩子们补补。这做法还是柳至坤在柳明月家试过了之后,回家跟她说的呢。以往她只知道炖咸菜去味儿,现在倒好,又学了个新菜式。

  “也是跟着你长了这么多见识,先前坤儿还给说了好些好吃的,我听都没听过呢。”说到这儿,她不得不夸一夸秦嫂,“就是我跟她少碰到一块去,要不然应该要专门去请教请教的,可是做菜的好手。”

  她反正是很佩服,常丹嫁过来也好些年了,家境一般的情况下,菜式上折腾的功夫自然不多。可柳明月家,野菜都能做出花来,多得是她可以学习的地方。

  当然了,她没有人家舍得,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才是烹饪的关键,可第一项她就做不到。

  农村人一家人一年到头可能就吃一罐油,油渣都是新年的一道菜,平日里根本就见不着。可柳明月呢,每顿都有肉不说,煮菜用的油都够她家吃一个星期了,哪里能比。

  常丹也不过是这么一提,柳明月也就这么一听,随口附和:“有空你就来学,哄哄孩子也好,他们上学也是辛苦得很,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些,也不能太亏嘴了,要不然营养跟不上,个儿也不高。”

  像陈梓旻就发育的不错,跟同龄人相比,身材要匀称高挑许多。

  柳明月有时候怕他们过早发育,会后继无力,所以打听了不少的偏方,等孩子再大些,到了真正发育的时候,就能用上了。平日里除了鼓励他们读书习字之外,也乐意叫他们跑跑跳跳长身体。

  说到这儿,另外一位嫂子就有话说了,“是啊,我家庭哥儿就是这样,长得早了些,过了十五之后,就不见高多少了。”她也是愁得很,这农村的孩子身板要是不行,终究是吃亏些。

  哪怕柳明月没有生养过,在育儿这方面还是很有经验的,她带着陈家的四个孩子,养得都好,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等到家的时候,秦嫂已经开始准备午饭了,家里就她们俩加上俩小孩儿,吃不了多少,常常就是煮面或者熬粥打发了。

  柳明月将人留在厅上,让秦嫂帮着倒了水,自己去把存着的一些肥皂给提出来了。这些都是当时做的时候配比出了点问题的,或者是形状不够好看的,叫她这个强迫症没办法接受的,通通拿出来了。

  “秦嫂,你给装些白胡椒,让嫂子带回去,她要炖猪肚。”柳明月知道家里头的这些佐料是不缺的,倒也大方得很,“多装几个,这个吃了对身体有好处。”虽然夏天吃了这种大补的东西不好,但以常丹那珍惜的模样,估计得分好几次放,偷工减料估计效果不佳。

  她给多些,也是放着她省俭太过,浪费了这么好的胡椒。

  那两位也挑好了自己想要的,都挺知礼的,按着常丹给建议的换到了合适的量。柳明月很大方地表示以后还可以来,这样,有新增了俩客户。

  等人走了,柳明月才兴奋地将刚得的好东西提到厨房去,“这可是猴头菇,晚上炖一个,剩下的晒干了以后可以煮汤。”她想了想,家里头还有几根排骨呢,便跟秦嫂商量道:“晚上还是煮面条吧,好久没有吃手擀面了,放几个鸭蛋下去,劲道呢。”

  然后猴头菇跟排骨熬汤底,上头再马上一些酸豆角炒肉当浇头,配上一勺浓浓的自制的牛肉酱,简直不要太完美。

  一想到这儿,柳明月自己先流了口水。

  等秦嫂点头后,她又想到自己的打算,柳明月还是嘱咐了一句:“到时候估计村里头来的人不少,你看着给换就成。”她准备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开始自己的计划了,估计靠着换这些日用品,她就能够不愁饭桌上的菜了,毕竟村人们拿来的大约都是自家产的农产品。

  

第四十二章

  很快就迎来了夏收, 今年地多了些,需要忙活儿的事儿也多了许多,虽然有了刘婷婷这个帮手, 可还是有得忙。村里头好些个主要劳壮力都是要上班的,于是就衍生了一个新职业, 帮工。

  自建国后的一项项特殊政策进行后,现在的农村里头人人都有土地, 家家户户都按着人口的多寡分得了田地,闲散的人就少了。可总有照顾不到的,或者是根本也就没有田地分的人外出来讨生活。

  以往他们是不会来柳家村的, 今年情况不同, 柳立成早早就找人打了招呼,特意给请了一些回来。

  柳明月知道以后,单独去跟柳立成聊, 都不用老陈头开口, 就给她家单留两个人来。有了这么俩人, 基本上夏收就没有问题了。柳明月种的东西杂,也不赶时间,等着他们在其他地方忙完这才轮到她家。

  她也没有特殊照顾,而是依着规矩给他们钱和一些粮食作为回报,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饭食会比其他人家要好上许多而已。

  都是正当年的壮汉, 手脚麻利地很, 就这点活儿,三两日就给收拾出来了,还顺带帮着搭建沼气池。

  要知道这一片可不是中心地区,靠山不说,本来也不是富庶的地儿, 通电那是还有些远。柳明月自己反正是很清楚的记得,得到几年后大运动开始了,才通电。为了能够用上灯以及“瓦斯”,从农家的土灶里头解放出来,她给老陈头详细说了这东西的好处。

  于是,老陈头循着柳明月给的方向跟朋友打听过还特意跑了一趟南边,花了大价钱邀请了个所谓的专家回来指导着。

  帮工的两个壮汉的老家离银柳镇是真的有些远,为了挣钱,都是很肯下力气干活的人。有了他俩的帮忙,工作开展是异常顺利的。他们被老陈头安排在自己的隔壁住着,每天吃好睡好,即使辛苦劳作,可看着还是挺精神的。

  村里头好些人都已经过了忙的时候,见柳明月这儿动静有些大,都过来围观。好些聪明的已经拉着老陈头打听了,甚至有的提着工具就要帮着干。

  老陈头倒是不介意他们来帮忙,反正能学到多少都凭自己的本事,要是村里头都普及了这个就更好了,百花盛开总好过一枝独秀啊。

  不过这李专家也不介意有人来偷师,甚至问到关键的时候,也不推脱就说着了。他家离这儿十万八千里呢,要不是老陈头给的钱实在高,而且还负责接送他往返,他肯定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到这儿来的。

  既然如此,教一教也无妨。

  更何况,在柳家村住了两日,他对这个村庄的人还是挺有好感的。看到比较顺眼的,会来事儿的小伙子,稍微也就提点多些。

  柳明月知道这是国家扶持的项目,日后还会大规模地在农村里头推广。对于村人来说,这个沼气池的好处是比坏处多多了去,即使日后有了更好的替代后会被摒弃了,也不耽误他们这段时间先享受了好处不是。

  于是,在柳明月家的这个沼气池完工并且投入使用之后,不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村里头就有了三四户有意向的商量着一起建。正好这会儿地里头的活儿也不多了,等天气转好,就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第一场秋雨下来的时候,就陆续有见着好处的人家开工了。老陈头也跟着忙了起来,毕竟这建材也是有要求的,尤其是这砖瓦水泥之类的,都得他想办法弄来。

  柳明月也不搭理这些,自从有了这个沼气池,除了人之外,家里的牲畜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沼气除了能够供给秦嫂做饭烧水之外,还能燃起来三个灯,于是,除了书房的两个之外,正厅也给按上了。

  为此,柳明月还特意找了牛采燕的爹帮忙,定制了一套书柜和桌椅,愣是给每个孩子都安了个位置。这样一来,每天晚上都有两个灯燃着的书房就成了家里头最亮堂的地方。

  其实沼气用起来是方便,但是安全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老陈头一点儿也不敢懈怠,每一户安了沼气池的,他都特意提着酒到人家家里头去做工作。除此之外,还跟柳立成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出了点问题他背锅。

  大家也都知道他掏了一大笔钱请了的专家来了柳家村,才有这沼气池建成,对他的建议当然是都听进去了。而且后来村里头的人都是一分钱没花就学到了这本事,虽然建材是花了点钱,可好处是真的不少,拿人手短,对老陈头的态度自然是非常好。

  因着跟着这专家学到了真本事,柳家村这几个人就凑成了个小队伍,专门负责这个。好些得了消息的都来请,虽说乡里乡亲的不好挣钱,可去指导指导,总得给些东西。就是什么都不给的话,挣个好名声也是不错的。

  柳明月忙着孩子开学之后的适应问题,根本无暇关心这个。陈梓淳和杆子上学后,因为刘婷婷的关系,倒是适应良好,她跟秦嫂商量,给杆子换了个名字,随了豆子秦宁豆,叫秦宁敢。

  不知道是因为上了学,还是因为换了名字,总之,杆子迅速地就长大了似的,改了许多以往的坏习惯,看着稳重了好多。

  “想来这事儿也容易处理,您就别担心了。”柳立成见老陈头是真的上心,自己也帮着科普,当然,该劝的还劝,对着老陈头的时候自然是要多为他着想的,“说起来这沼气池还真的是好东西,你说明年春上就有肥料用了,庄稼长好了以后就能养更多家畜,然后就有更多的肥料,啧~”

  他想到了之前老陈头建议下建成的鱼塘,以及周边的一大圈桑树。柳家村现在养蚕的人不少,而鱼饲料基本上就是蚕屎和一些其他东西,每年光是鱼就能收获不少。

  不管是每家每户分上几条,还是换成钱发下去,总归是帮衬了生活。而这鱼塘每年起一次,桑树也养得好极了。

  老陈头跟柳立成说过这种所谓的科学的立体经济,说是循环的生态系统之类的话,但是他读书少,能记住得不多。可如今看着这沼气池,感觉以后也会能够像这样形成循环,那将会是十分让人期待的事儿。

  一心为柳家村的他自然是心情好极了。

  “东西是好东西,可也得会用,毕竟这是可燃气体,安全问题上还是要多注意的。以后等气出尽了,还得掏池子,那也是个技巧活儿。”老陈头闷了一口酒,夹了花生往嘴里送,看着边上正在数钱的牛兰芳,一点儿也没有表现出来不耐烦。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自从牛兰芳揽下这工作之后,做的是相当的不错。老陈头反正觉得跟她对接也还行,有柳立成在边上立着,也不怕人误会了。

  尤其现在跟钱安有了另一层关系,他要买什么东西也方便,有时候借着去买东西的借口,还能偷着出门干些别的,也算是另一种好处吧。于是,老陈头对这件事也不再是排斥的状态了。

  女人对于钱财上的事儿就是精细,牛兰芳更甚。她自己靠着这赚了些钱,自然都是细细盘算才有的,所以更是上心。

  “成了,快点算好了就回屋去,陈叔还能少了你?”柳立成没好气地说一句,“我跟陈叔还有事儿要说呢,你先回屋去吧。”这女人自从接了这活儿以后,整日都跟钱过不去,小气劲儿越发严重,斤斤计较的叫他都快有意见了。

  不过他的确是有事儿要跟老陈头说,要是小事儿,他不会如此的,可事关整个柳家村,柳立成的态度坚决得很。跟他夫妻多年,牛兰芳自然是知道他的脾性的,点点头就出去了。

  “怎么了?”老陈头很少见他这样,倒是有些好奇,“是不是上头有什么政策下来了?”也不能啊,如果有什么消息,他也能知道点风声的。

  柳立成沉默了一会儿,到底还是开口了,“是燕子,说是听到了厂长跟领导打电话,好像提到要限制出货的问题。”点心厂的原料并不是很难得,如果连点心厂都这样,那其他的不是更严重?

  他在考虑是不是断了给酒厂的供应,将那一部分的粮食截留下来。

  要知道以前柳家村都有储备粮食的,虽然第二年变成陈粮了以后会低价卖出去,可到底心安。因着村里头有好些人去了酒厂上班,之后签了合同,说是由村里头给提供一些粮食,这倒好,直接就把储备的给征用了。

  地道的老农都喜欢囤粮食,柳立成自然也是如此。眼看着外头的东西越来越不好买了,他开始有些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