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八二 第22章

作者:甜饼 标签: 穿越重生

  老头去了厨房,老太太也没拦着,毕竟老头子做的最好的就是红糖糍粑,得叫他在外孙女面前露露脸。

  “外公,只做一碗就够了,我和小雨分着吃。”舒雅追了一句,不然一会儿看着吧,满满两大碗,吃完一天都不用再吃东西了。

  “金婶子在家吗?”外头有人上门,小雨出去将人迎了进来。

  堂屋里放着火盆,姐妹俩搬了个小方桌搁在火盆旁边,写各自的作业,来的客人不少,围着老太太坐火盆的另一头说话。

  过年嘛,说说吉祥话,互相送点年礼,礼物不重是个心意。等其他人都走了,就有一个跟老太太关系好的留了下来。

  “你外孙女这么急着处对象干什么,我记得这孩子不是刚十六吗?”留下来的老太太看了一眼舒雅,压低了声音问金家老太太。

  老太太听了顿时炸了,“春子娘,这是谁说的,咱们家小雅还在念书呢,处对象是咋回事?咱们自家人都没听说。”

  春子娘一听也诧异了,一拍大腿,“姓常的真是不干人事,我说呢,你们也不是那样的人家啊。要说和睦孝顺,整个下溪村那也是你们家数第一。”

  还想接着夸呢,老太太一把按住她,“这些话你省省,赶紧给我说说怎么回事?”

  急都快急死了,这个时候就别拍马屁了好吗?

  春子娘眉眼舒展到一个夸张的程度,绘声绘色道:“就是一大早,从上溪村嫁到咱们村的建国媳妇在传,说常家介绍大儿媳妇的内侄子跟你们家的小雅处对象,结果没多大一会儿,你们家明天就带着两个丫头一块去了常家,大家就以为是真的。”

  老太太的手按在胸口这儿,鼻翼扩张,忽扇忽扇的喘气。吓得旁边姐妹俩一前一后冲过来扶住外婆。

  舒雅用手帮老太太顺气,舒雨见外婆平缓下来,应该问题不大,腾出功夫对春子娘道谢,“成奶奶,今儿的事谢谢您,要不是您,咱们还不知道走趟亲戚,都能被人编瞎话。上别人家的门,说几句吉祥话,不说收红包,好歹也能吃块糖甜个嘴。他们家好,上门给长辈拜年还拜错了,一家子欺负我们两个孤儿,算他们常家有脸,我们惹不起,以后可得躲着点走。”

  春子娘愣了半天神,多看了舒雨好几眼才走,边走还边嘀咕,以往只知道大丫头嘴皮子利索,原来小丫头也是一个路子。利索点好,不然被欺负了只知道哭有啥用。

  这话啊,她也得在外头好好说道说道。上溪村的人欺负到下溪村来了,连自个亲戚都不放过,年岁都活到狗身上去了,真不是个东西。

  等春子娘走了,金老头从厨房端了碗出来,“人都走了?”

  人刚来的时候,金老头出来打了声招呼,就重新进了厨房,他也不爱跟这些老太太凑一堆说话,这会儿红糖糍粑做好了端出来,人也走光了。

  舒雨接过糍粑放到桌上,老太太这会儿也缓过来了,寒着脸起了身,“常家是欺人太甚,大过年的也不给自己积德。”

  听完老太太的添油加醋,老头才明白怎么一回事。

  他早知道常家大嫂的内侄子四处借债,以为自己叮嘱好外孙女看好存折就行了,没想到他们家这么缺德,竟然想用这种方式骗舒雅的钱。借钱是不成的,要是把人娶回家,钱不就成了他的,都不用借。

  “缺德玩意儿。”老头是真没想到,这么缺德的事他们也敢做。还在外头放话说什么介绍对象,想干什么?造成舆论,逼人就范是怎么着?

  “我去叫建国带他媳妇到咱们家来一趟。”老头出去碰着人,叫人带了话,再转回来,“该吃吃,该喝喝,这点事有什么好怕的,有我在呢。”

  这句有我在,听得舒雨眼泪夺眶而出,掩饰般的别过头,不敢叫人瞧见。

第33章 生气

  中午饭刚吃完,建国就带着他媳妇进了金家的门,建国此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手里拎着年礼,说着过年贺喜的话。

  “知道明天哥今天去了他老岳人家,所以今儿才没来,还准备明儿过来陪明天哥喝点酒呢。”意思是解释,不是他没来拜年,是等着金明天在家的时候来。

  “我一个糟老头子,拜不拜年的,什么时候拜年都无所谓。来来来,屋里坐,外头冷,先烤烤火。”

  金老头把他们夫妻招呼进来,建国的媳妇还傻乎乎的冲着舒雅挤眉弄眼的乐,气得舒雅扭过头懒得搭理她。

  “建国媳妇,听说你今天早上在外头传我们家舒雅的瞎话了?”金老头也懒得跟他们绕弯子,建国媳妇就是个棒槌,跟她绕弯子怕是这辈子都不知道自己被骂了。

  这种人吧,通常是恶心别人成全自己的存在,但金老头能让别人恶心他?

  不存在的。

  建国一听傻了,扭头就冲自家媳妇喊,“你个败家娘们,你又干啥好事了。”

  建国媳妇也傻了,她啥也没干啊,眼珠子转到舒雅身上,明白了。

  “常家大嫂说要把自己的内侄子介绍给舒雅,他那内侄子我见过,白白净净一小伙,两人挺配的。”

  不就是这点事吗?怎么就是传瞎话了。

  “我们家小雅和小雨,是我让去的,给亲家公婆拜个年,我们老胳膊老腿就懒得动弹了。这里头没有别的事,常家的内侄子好到天上去,那也不关我们家小雅的事。没事多在家孝敬孝敬老娘,关心关心两个孩子的学习,别整天眼睛长在别人身上,别人家过的再好,也匀不到你头上去。”

  金老头这话算是很重了,建国听得头直往地下垂,“叔,这事是她不对,我回去一定好好说说她。”

  建国媳妇在村支书家里不敢发作,回家却发了狠的跟建国大吵一架,“不就是没瞧上常家内侄子吗?扭头就不承认有这回事,眼光这么高看看以后谁还给她介绍。一个不成二个不成的,名声都坏掉了。”

  后世的人恐怕完全没法理解这个时候的人对待相亲的态度,这个时候相亲是一件很隆重也很慎重的事情。

  双方家长会事先打听好对方孩子的长相,人品,学历工作,甚至包括对方父母是否好相处这种事。

  觉得合适,才会安排见面,没瞧上当然也不能把人怎么样,但次数多了,一个挑剔眼光高的名声可就落下了。

  甚至还有些地方,会因为相亲次数太多,而评价这人轻浮或是作风不好。总之相亲绝不像后世,兴起了去瞧一眼,瞧不中继续,相个百八十次,也没人能说你什么,最多就是缘份还没到。

  金家这么生气就是这个原因,自家啥也不知道呢,被相亲一次算怎么回事?以后毕业工作了,再正而八经给外孙女介绍对象的时候,人家一说前头相过一回亲,这得多难听。

  因为常家干的事,金老头老太太生了一天的闷气,两姐妹劝了半天都不管用。

  舒雨悄声跟姐姐说道:“外公憋着火呢,舅舅回来得遭秧了。”

  舒雅撇嘴,“要骂也不是骂舅舅。”

  但当公公的人,总不能骂儿媳妇,别人家可以不讲究,但金家向来讲究这些老礼。

  金明天是回来了,金老头蓄势待发的怒火却一下子浇灭了,儿子喝得醉熏熏的走在前头,儿媳妇哭哭啼啼推着自行车,带着阳阳走在后头。

  一路从村尾走到村头,不知道多少人看到了,再加上成老太在村子里传的话,大半人都知道常家不干人事,金明天估计是跟老丈人闹翻了。

  老太太一见儿子这样,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赶紧扶着他坐下来,“怎么喝成这样,明天媳妇也不知道拦一拦。在外头不知道护着自家男人,这是女人干的事吗?”

  常红心听了嘤嘤嘤的抹泪,还是舒雨一把拉过阳阳,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阳阳还不能理解关于介绍对象引起的风波,但吃饭时候发生的事,他倒是记得清楚。哪怕说的过程中言语颠倒,断断续续,众人也听明白一个大概。再说常红心就站在旁边,也没有反驳。

  原来吃午饭的时候,矛盾就开始了,金明天不满常家大嫂的做法,对桂华更是看不顺眼,桂华给金明天敬酒的时候,金明天便借机发作,数落他不知礼数。

  桂华饭吃到一半便跑了,这下轮到常家大嫂生气了。说金明天是当上了工人,就看不起她,顺带看不起她的娘家人。也是亏了不常回家的常红书夫妻两边打圆场,才勉强消停下来。

  到了晚上,矛盾再一次爆发。

  这一回常红书夫妻都拦不住了,金明天喝了几杯闷酒,饭都没吃,便直接走了。常红心哪里还呆得住,赶紧带着儿子在后头追。这一回,她是真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任老太太责骂也没敢抬头还半个字。

  “空着肚子睡觉怎么行,我去煮碗烫饭。”老太太麻利的进了厨房,所谓烫饭,在当地的冬天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吃法。剩菜剩饭加水煮一煮,再弄点新鲜菜叶子进去,简单方便,省得饭菜热好了没等上桌就凉了。

  不过正而八经做烫饭,就不是这个敷衍的做法了,首先要用汤水,鸡汤或是藕汤最契合烫饭的味道,汤水烧开加入米饭和新鲜的大白菜叶子,略微煮煮捞起来,汤汤水水有滋有味。

  金明天吃了一碗烫饭,肚子里有食,酒得也醒得差不多了。看着舒雅一个劲的叹气,“是舅舅对不起你们。”

  一想到自己跟着常家人一起坑了外甥女,金明天心里就膈应的慌。

  常红心一看男人认错,也期期艾艾挪过来,“我,我也没想到。”

  是啊,她确实没有想到,这世上原本有许多事,出发点都是一句没想到,不是故意的,不知道会这样。只因为自己不是故意的,便觉得无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都与她无关,毕竟她也不是故意的啊。

  舒雅搭了她一眼,“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舒雨沉默不语,这事轮不到她原谅,也轮不到她打圆场,毕竟伤害的是舒雅的名声。哪怕这种事过不了多久就不算个事,但在现时当下,就是大事。

  “早点睡吧,有事明天再说。”老头不痛快,但看儿子这个样,也忍不下心肠再说什么,挥了挥手,赶紧洗洗睡吧。

  这个年没过痛快,常红心小心翼翼赔小心,金明天赌气不理她。阳阳最无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气氛不对劲,都不敢撒娇哭闹,整天黏着舒雨,跟小尾巴似的走到哪儿跟到哪儿。

  到了初六,金明天得回厂值班,全家人一块回了长尾镇。老头老太太跟他们定好了,元宵节要回来过,吃了元宵再回去。

  “到时候一定来,就算我要上班,他们也会回来的。”金明天做了保证。

  “你们好好的,看阳阳这几天吓的,小雅小雨他们离出门子还远,这中间的年头家里还得有人。这么下去不是个事,日子总得过,你该教的也要教,不说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金老头劝儿子道。

  金明天苦笑,“有时候想想,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当时就该听您的。”

  当年金老头替儿子相中一个姑娘,长的不如常红心好看,家里条件也不如常家,但金老头就是说人家姑娘通透聪明,绝对能过得好日子。但年轻小伙子,哪里有不爱颜色的,瞧不中那家姑娘模样普通,让媒人求了常家姑娘。

  可是过日子过日子,日子是用来过的,不是用来看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

  等到过日子当中的磕磕绊绊来临,才知道模样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两个人能想到一处,而不是处处挖坑。关键还不是故意挖的,要真是故意的这日子早不能过了,一刀两断还简单,可不是故意的,这坑还是坑啊。

  “孩子啊,这个时候再说这些个,有什么意思。你自己选的,该过什么样的日子就是什么样的日子。年轻漂亮的时候你不嫌,跟你过了七八年,生完孩子你就嫌笨嫌蠢了。她蠢她笨你可以教,你不教就是你的错。”

  金老头是瞧不中儿媳妇,但儿子真的动了心思不想和儿媳妇过下去,他也是不能同意的。

  金明天若有所思,金老头继续教他,“出了事别总想推到别人头上,先问问自己,你媳妇蠢,你现在才知道?既然知道你是不是应该平时多问问。这事是个教训,你啊,好好反省反省吧。”

  一家子回到长尾镇,舒雨继续裁她的裙子,舒雅继续看红楼梦,看到动情处不时长吁短叹一声,“看红楼梦有一大恨。”

  “恨什么?”舒雨顺嘴问道。

  “恨佳人薄命。”各样女子活出各样的可爱来,偏偏谁也没得着好下场,怎么不叫人心疼恼恨。

  这算是读进去了?

  舒雨摸摸下巴,“记得写信的时候,把体会写进去。”

  “就这么写?”别看几百字的体会心得,她可是涂涂抹抹改了多少遍,到现在仍不满意。可见之前说是随便试试,这会儿倒是上了心。

  “自己怎么想的怎么写,无论你写成什么样,都不可能跟那些专家学者相比。与其矫揉造作,不如真诚直白。”舒雨帮她出主意。

  “我怎么矫揉造作了。”舒雅恨恨回屋,把自己笔记本上用尽了修辞手法的心得体会,一把撕了去。

第34章 回信

  舒雅的信终于寄走了,接连好几天有都些魂不守舍,不过终究是件虚无缥缈的事,很快便自己开脱出来。

  元宵节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回了下溪村,要说起元宵节的热闹,还得看村子里和小城镇。每个村子,都有各自的绝活。有舞龙的,有戏狮的,下溪村擅长的是高跷。

  这些农民组的表演班子都谈不上专业,就是业余爱好,一个村有一个会的,就能把一个村带动起来。农闲的时候学一学,逢年过节的时候装扮上,出去耍一耍,混个烟钱零花钱还是靠谱的。

  下溪村的高跷队有八个人,正好装扮成八仙,纸糊的倒骑驴,掉漆的拐杖,竹编的葫芦,排成一队跟着音乐舞动。从村子里穿来穿去,每到一户人家的门口,都会停留一会儿,跳上一小段,这户人家就得放一挂鞭,再送上几盒好烟。

  若是条件好的人家,也会塞上一个红包,是多是少就看心意了。若是特别吝啬的,不好意思,高跷队压根不会从你家门口过,吉祥话也不会说给你听。想看呐,追在人家屁股后头看吧。

  邻近的几个村都会去绕上一圈,若有时间再去镇上转一转,公家单位大方,红包不一定,烟一定是好烟。

  别村的舞龙舞狮也会绕到下溪村,村支书家里是必去的,一家人哪儿都不用去,坐在家门口就能看个遍。

  金老头买的鞭一挂一挂的放,成盒的烟送表演队,散烟洒给围观的村民,糖果瓜子不时端出来让村里的孩子抓一把慢慢吃。

  元宵煮上一大锅,招呼一声,谁遇上了就来吃上一碗,要说热闹比过年那几天还热闹。

  舒雅看完最后一支来下溪队耍的表演队,端了一碗元宵拿了两个勺出去和妹妹一块吃。

上一篇:穿书七零不做炮灰

下一篇:尘埃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