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插柳成荫
“老先生,你可以找乡邻合买,买三副便宜三文。”
“你们是哪里的?”
“白水镇,俞家村的,怎么了?”成义见他面色不善,挡在成城前面,直接道。
“你等,当街叫卖,有辱斯文!”李桥结结巴巴说道,一甩袖子回到摊位上骂骂咧咧开始收摊。
原来是这样,成义一笑,对拘谨的成城说:“成城,不用和他一般见识。我们卖我们的。”
“是,三哥。”
“我们生意太好,影响了人家。”
“嗯。”
“平常时候,乡邻哪里舍得买红纸买对联,这不过年了图个吉利,我们卖的便宜对他们有利。买卖自由。”成义拍拍成城的肩膀,生怕他同情老先生。
这只是一点小插曲,买到三副十二文的人家,又介绍了邻居来买,成文四个把带来的五十副都买出去,才觉得饿。
回来一看,暖和的太阳光下,俞荷和龙龙靠在粮食袋子上一手糖葫芦,一手炸油糖糕,两个人吃得正香。
“大哥,都卖完了?”俞荷坐直,好奇的问。
“都卖完了。”
“我们抢了老秀才的生意,气的人早早收摊。”成义笑着说,“以后不来了,就在我们镇上卖。”
“嗯。”俞荷觉得糖油糕真甜。
侄子们回来,俞有钱旁边摊位要了两壶豆汁,和成文四个一起吃家里带来的油饼。
“俞荷,你说的没错出了白水镇谁认识我们俞记,剩下两只烧鸡,带回去一个给你大姑父,一个我们晚上吃。”
带来的烧鸡卖出去三只大的,两只小的没人问,俞有钱早早的收在背篓里。
吃过晌午饭,俞有钱驾车带着六个孩子回去,李桥飞快的跑着抓住了车头。
“小哥,烧鸡还有没有?”刚才他又回去找郑秀才说话,蹭了一只鸡翅,比县里做的鸡肉都有滋味。
“有的。还剩下两只小的,你要的话,一只算九十五文。”俞有钱不管侄儿们的否变的脸色,笑着打开背篓盖。
“我们俞记烧鸡在白水镇西街摆摊,老先生有空去白水镇访友,可以来买,开年初五准时出摊。”
“两只我都要了。”李桥拿出荷包,数了一百九十文,递给他。
俞有钱接了钱,送他一副窗花,笑着说:“快过年了,这是我们家自己剪的窗花,祝老先生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多谢!”李桥扑通红了老脸。
“您客气了。”俞有钱轻轻动了动牛绳,牛车慢悠悠往前走。
成城回头看了眼高兴的提着烧鸡的老秀才,转过身蹒跚往回走。
半道上,好些地方的雪化了,路泥泞不堪,俞荷和龙龙坐车,其他人下车走路,时不时还要推车,又是一段爬坡,成文四个下来推车。
“大哥加油!”俞荷坐在车辕上喊道。
“二哥加油!”龙龙跟着喊二哥给成武鼓劲。
“三哥加油!”
“小哥也加油。”
“三叔加油!”
俞荷龙龙你一句我一句,喊完两个人互看一眼,哈哈大笑,在车上笑得东倒西歪,惹的俞有钱都想打人。
“有力气下来推车!”弟弟妹妹太吵了,成文吼了一嗓子,俞荷龙龙捂着嘴偷笑。
哥哥们和三叔好狼狈,裤子鞋都湿了,因为用力推车脸涨的通红。
这可真是一次难忘的记忆。
牛车终于到了白水镇,和等着的顾大安碰头,天都黑了,俞有钱带着几个娃赶紧往家走。
老远的看见村头站着马三面俞老头俞有地和拿着火把的俞有粮四个人。
“爹娘,大哥二哥,雪化了,路上耽误了一点时间东西都卖出去了!”俞有钱赶紧说。
“快回家吧,饭熟了就等你们。”
俞有钱以为等他的是一顿骂,没想到阿娘今天这么好说话啊。
第37章
成文四个又渴又饿又困又累,一到家换了衣服,又兴奋的说起摆摊的趣事。
晚上是李二娘做的饭,简单的一大锅白米和红薯粥,炒了一盆辣椒白菜,白菜里零星的可以看见几片肉,还煮了萝卜姜汤。
“阿娘,你熬的粥好喝。”红薯软绵白粥也沾了点甜,同样绵软清甜的大白菜用荤油炒的怎么都好吃,比一锅大烩菜粥好吃的多。
“你多吃点。累不累啊?”李二娘把自己碗里的肉片夹给小女儿。
“不累,累的是四个哥哥和三叔,他们回来的路上要推车。我和龙龙来回都坐车——就是有点冷。生意不如镇上好。”俞荷压低声音,害怕三叔听见了再不带着她去赶集。
“等会吃过饭,你好好泡泡脚,我再给你揉揉。”李二娘看着女儿的星星眼说。
“谢谢阿娘,你真好。”
俞梅看着亲热说话的阿娘和妹妹,嘟起了嘴,哼!
吃过饭大家去休息,李二娘和俞有地厨房看着煮卤肉。
“俞荷和成武合买了五十斤陈米要做热面皮。成武以后真不读书?”
“看他自己。读书也要有天赋,喜欢读才行。像俞荷这样聪慧过人,而像我这样的就只能全凭自己经年累月的努力了。”俞有地笑着说,这话就算二弟,问他也这样回答。
成文成义和成城是自己想读书,成武是强迫自己每天练字认字。
“我们两个儿子都要读书,快也要五六年,慢则八九年,我就想还不如我自己再努力一点,费个三五年功夫考个秀才。”花费太大了,老太太着急。
“夫君有这决心,我觉得你一定能成功。”李二娘羞红了脸这话也要说。
俞有地看着她一笑。
“我闻到肉香,应该熟了。”故意逗她。
李二娘红着脸起来看锅,肉可以捞出来了,夫妻俩开始配合。
最后俞有地关好厨房门,还听见成文四个在房间里说话,咳嗽一声回房睡了。
“大伯怎么还没睡!”
“我爹娘帮忙煮肉呢。”成文换个姿势,今天摆摊他们全靠自己,东西卖出去感觉太爽了。
你想着肯定要买的人没买,你看着随便看看的人最后却买了,当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长见识,又充满了未知的惊喜。
“早点睡吧,明天还要早起,都剩下多数是五文一副的对联,我们去北街市场卖卖看?”成义问成文。
“可以。但也不能放过西街的生意。洒金对联还是要在西街卖。”
“要不去东街试试。”成城提议道,东街住的人比西街还有钱。
“东街不行。万一我爹想参加科考,传出去名声不好。明年过年,我们自己写对联再去卖。”成文一口否定了成城的意见。
“今天那老秀才才有意思,上来就攻心为上,知道年轻人面皮薄,想引起我们的羞耻心,让我们早早收摊滚蛋,可我偏不。”成义得意。
他这话像一击猛锤,瞬间砸碎了成城内心深处的内疚和纠结,皱皱巴巴的心一下抚平喘过气来。
“你说得对。我们以后出门还是要厚脸皮一点。老秀才比我们有钱。”
成文最后总结道,“改明儿我们要多跟三叔出摊,也要多跟着我爹和二叔下地干活。体力好,命好,加上自身的努力,我觉得读书科举也挺有
意思。”
成武听他们三个说完睡了,心里还惦记着热面皮怎么做?
清早,俞荷在厨房生火烧了一锅开水,二哥果然是家里第二个起来的人。
“二哥,我昨晚泡了黄豆和陈米,咱煮一锅米豆浆当早饭。泡上昨天我阿娘做好的杂粮饼,想想都好吃!”
“好。今天做热面皮吗?”成武赶紧问,旮旯里取出麻布裹住的石磨。
“做。泡了十斤陈米,中午就做。”米都买了,她和二哥一样心急火燎。
马三面李二娘起来看两个人做早饭,问了一声又回房了。
成武不紧不慢一点点加米加黄豆,磨成细细的浆汁。
俞荷锅里烧水,等全部米和豆子磨好,倒进热水锅里煮,等豆浆煮开,拿来纱布过滤,再回锅继续煮,淡淡的豆香屋里漫开,另一个锅里笼屉里热的饼子也好了。
大人们陆陆续续进厨房洗漱,成文三个腰酸背痛的进来,龙龙和赵娟最后上桌,一家人各找各位在厨房里吃早饭。
等吃过早饭,李二娘收拾好锅灶,俞荷和成武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陈米里加水,开始磨米浆。
“热面皮要韧需要先烫米浆,吃软和一点的话就直接上笼蒸。”
“那我们做两种。”成武实在太想学会一门手艺。
“好。正好我也是这么想的。”俞荷给二哥比大拇指头。
八斤米加水有十六斤,俞荷和成武先上笼屉直接蒸,后面再学烫浆那种。
笼布是俞荷提前准备好的细白布,笼屉家里的是四层蒸馒头用的刚好,大锅里水烧开。
笼屉上锅,第一屉里放好一半笼布底下垫上筷子防溢,搅匀米浆倒在笼布上,一半笼布搭在外面好取,倒上一张面皮赶紧盖好,再倒,再盖住,最后盖上笼屉盖,大火蒸三分钟。
终于做好一笼屉,俞荷一转头就看见阿奶,阿娘和阿爹,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在烧火的二婶。
“这样就成了?”马三面笑问。
“要半刻钟,差不多才蒸熟呢。”
俞荷指挥成武碗里倒油,面皮蒸出来用她做的羊毛笔刷沾油防粘。
锅里的水看得见的煮,俞荷估摸着时间,让成武掀开笼盖。
“二哥,快提笼布把面皮倒在案板上。”案板上刷了油不怕粘。
成武听令行事一张张倒面皮,四张热乎乎胖嘟嘟的面皮,看着就很有食欲。
“二哥,继续笼布上倒米浆,速度要快。”
上一篇: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