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匠与豆腐娘 第92章

作者:一只鲨手 标签: 古代言情

  “你……”

  阿绵说:“我知道,这个不能穿出去,否则太羞人啦。不过在家穿真的很方便。”

  孟驰坚不是想说这个,他满脑子只有两个字——

  好看。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第157章 豆花摊篇(二十四)

  “你怎么去洲城一趟,回来变得傻傻的。”

  阿绵感觉孟驰坚呆呆的,明明是出来拿海货的,这会儿莫名其妙扒拉着绸缎箱。

  “这种裙子还有么?”

  “就这一条。其他与坊间的裙子大差不差,只要再搭一件纱衣,就能穿出去。”

  孟驰坚喉结滚动,好半天说道:“若是这种的,有其他颜色的多几条就好了。当时她送来箱子,我看是布,就没细看。”

  阿绵说:“这穿不出去的,不要那么多。莫大夫很周到呢。”

  “……嗯。”

  “唔,海货箱子……”阿绵像小狗似的在空气中嗅着,“是这个!”她准确无误地打开了一个箱子,里面满满当当的装着晒好的海货,有:瑶柱(干贝)、虾米、昆布(海带)、柔鱼(鱿鱼)……

  这些东西一看就很贵,阿绵瞥了眼孟驰坚,小声问他:“你动了鸡窝里的金块?”

  不是说好攒钱么。

  “拿了一个金块去。不打紧,大夫都说这些东西好,吃了能防止得大脖子病。再说了……”孟驰坚原本是想着能不花就不花的,可是路过海货铺子,想到家中最最喜爱吃海鲜河鲜的人,还是咬牙走了进去。

  “你想想,又不是天天怀宝宝,吃好点怎么了?这都是好东西,吃了脑袋越变越聪明。”

  孟驰坚将这个箱子搬去厨房,“我煮海鲜面给你吃,你肯定爱吃。”

  阿绵确实看着这一箱暗自流口水,一面心中暗暗咋舌,这一箱海货真是价值连城。

  而且好多她没吃过的东西。

  这下她丝毫不困,开宝箱似的继续开剩下的四个箱子。

  下一个箱子里装着的是给宝宝的礼物。

  有用蜀椒木做的小木剑,其实是磨牙棒。

  两个不倒翁娃娃,阿绵放在地上推来推去,发现真的怎么样都不会倒下。

  还有拨浪鼓、布老虎,这些是都知道的,给小孩的常见玩意儿了。

  剩下的则是阿绵没见过的。

  “咦?这些画裁剪得这么小,是做什么的?”这些是在宣纸上作画,用毛笔画出了月亮、兔子、狸奴、蝴蝶、圆圈等种种图案,只有黑白两色,随后贴在一些薄木片上面。

  她跑去问孟驰坚,孟驰坚说:“这也是莫大夫给的,说是叫‘黑白卡’。宝宝刚出生六个月前好像只能看到黑白颜色,如果我们闲得无聊的话,可以把这个展示给宝宝看,宝宝会觉得很好玩的。也可以锻炼宝宝的眼睛。”

  “原来如此!”

  阿绵觉得真的好神奇,不由得更加期待宝宝的出生了。

  接着又翻出来一个圆盘,上面挂着几只缝好的小布偶,虽然第一次见,但是阿绵觉得这个八成是挂在摇篮上面,让宝宝看的东西。

  接着还有一个很大很厚实的垫子,“这个是宝宝会爬的时候再用,莫大夫说其实在地上爬就行,我怕有时候地上太脏,或者太凉,就还是定做了一个。等以后不用了,我们拆了做宝宝的床垫就行。”

  “嗯嗯。”

  宝宝箱里的东西不算多,不过杂七杂八的很实用,不少是阿绵夫妇之前没想到的。

  接着旁边的箱子上捆着一根大树杈,箱子里则是装着些菜种、花种。

  “这些没花银子,我说我家宝宝要出生了,我想出生那天在我们后院里种一棵樱桃树,我原来有个兄弟就送了我樱桃树苗。其余的种子也是他们送的。”

  再穷的弟兄,家里总有点儿菜种吧。

  条件好些的,就送了花种。

  毕竟他们都要去京城奔前程了,此后与孟驰坚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这些种在后院肯定好看。”

  剩下还有两个箱子,其中一个里头装了些瓷器瓷碗、花瓶什么的,幸好底下垫了孟驰坚的旧衣裳,这一路也没有碎的。

  不消说,家里接下来多了个小小人儿,碗要不够用了。

  一半陶碗是买的,瓷做的是莫大夫送的。

  阿绵说:“也不知道回礼给她什么比较好,送来这么多好东西。”

  她有点发愁起来,虽说这些对莫漫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可阿绵还是感觉有些太多太好了。

  “我们叫宝宝认她做干娘吧,到时候带宝宝去看望她。”

  据阿绵所知,莫大夫一直没有成亲。

  孟驰坚弯了弯嘴角:“那之前说好的旺旺做干娘怎么办?”

  阿绵之前一直说认旺旺做干娘,如果旺旺没能找到心仪的郎君,叫宝宝以后时常去看顾旺旺……

  阿绵喃喃:“应该认两个干娘也可以的。”

  哎,谁叫她只有一个宝宝呢?根本分不过来啊。

  她打开了最后一个箱子,这个箱子里装了二十多本书,也是孟驰坚在洲城书铺里搜罗的,大多是阿绵爱看的话本和游记。

  还有两块没那么臭的松烟墨,和几只大小不一的毛笔。

  “书看完了,再卖给我们城里的书铺,相当于没花钱。”

  阿绵也没法指责他大手大脚,毕竟这些东西她真的很喜欢。

  “洗洗手,来吃点面就睡觉了。”

  “好。”

  阿绵不是很饿,相当于是陪孟驰坚吃了。

  孟驰坚拿了一个大海碗,里面装的有煎柔鱼、煎蛋、一大把豌豆苗、老豆腐、青菜,上头还铺了层番椒,他狼吞虎咽,仿佛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阿绵碗里则充其量是海鲜汤,面条没几根,不过放了多多的虾米和海带,“简直鲜掉眉毛了!世上怎有如此美味!”

  她欲罢不能,随后发现煎柔鱼(鱿鱼)更是一绝,弹弹的脆脆的。

  这下把阿绵吃得胃口大开,又去厨房里再添了半碗面条。

  两人吃饱喝足,孟驰坚将箱子们一一归置好,阿绵眼皮也快睁不开了。

  她先回房间睡觉去了。

  而孟驰坚如此疲累,居然还去浴室痛痛快快洗了个凉水澡(天热,懒得烧水),这才冒着水汽,回了屋里。

  他找了块布暂时挂在窗上,总算一切就绪,他抱着阿绵亲了亲她的脸颊,“总算回家了,明天见。”

  如此这般,两人陷入了黑沉甜美的梦乡之中。

第158章 豆花摊篇(二十五)

  两个月后。

  阿绵眨巴着眼睛,看着面前的小团子。

  她就这么生下了一个人?

  她心中生起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她的阿爹阿娘都不在世了,可是现在,她在世上又有了一个血亲之人。

  小团子是阿绵的宝宝。

  一点儿也不像其他刚出生的皱巴巴的宝宝,小团子是个女孩,一出生五斤六两,粉雕玉琢的可爱极了。

  “眼睛嘴巴都像阿绵,鼻子像我哥,我小侄女聪明着呢,专挑爹娘长得好的地方长。”孟婧早就在村里炫耀开了,随着小团子出生,她也不是家中最小的闺女,而是升级做长辈了!

  阿绵的产程是很顺利的。

  提前一个多月时,莫大夫来教了她两套新的武功,叫做“拉玛泽呼吸法”和“凯格尔运动”。

  “阿绵你这样的农妇生孩子,反而比许多我见到的深闺娘子要顺利很多。因为你平日里有适当的活动和饮食,也一直遵守我小册子上讲的那些东西,这些都是有好处的。”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后,阿绵就生下了宝宝。

  莫大夫观察了半宿,将所有注意事项嘱咐给了孟驰坚,这才离去。

  等莫漫回了城里后,她这才发现马车上多了一个小匣子,里头装着一把精巧轻盈的匕首,手柄上还刻着华美的花纹。旁边还有一枚银元宝,底下刻了一个“绵”字。

  这是孟家的谢礼,虽然俭薄,也已经是他们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其实莫漫的御医之路不太顺利,实际上是已经被赶出了太医院。对外的说辞是她要云游四方,重新编撰一本新的《药典》。

  莫漫摸了摸底部的那个字,漫不经心地想着,小土着,你可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始终相信我的人啊。

  而阿绵一家在几个月后,陷入了鸡飞狗跳之中。

  “怎么办?宝宝一直哭。”阿绵手足无措,头五个多月她除了哺乳啥事不管,最多就是和宝宝玩耍、逗宝宝,平日里主要是王婶和孟驰坚在带宝宝。

  可是今日王婶请假去喝喜酒,孟驰坚也去了铺子里做活。

  阿绵一开始以为宝宝是饿了,然而宝宝也不喝奶,还是哇哇哇。

  阿绵把宝宝抱起来,哄道:“阿月乖乖,不哭不哭。”

  小阿月左手戴着一个小银镯,脖子上戴着一块平安玉,这下不哭了,专心致志地吃手。

  阿绵抱了一会,屁股刚坐下。

  “哇哇哇……”

  “你可真是个小磨人精。”阿绵的手都要抱酸了。

  阿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阿月充耳不闻,非要阿绵抱着走来走去。正当阿绵想着该如何是好,心生烦躁之时,孟驰坚回来了,他捏了捏阿绵的脸,接过小阿月——

  该说不说,男子带娃是有优势的。

  一来是力气够,就不会因体力下滑、身体疲倦不堪而产生种种难以避免的情绪波动(人累了就很容易心情不好);二来是男子的耳朵又向来不大好,对哭声有一定的免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