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卿隐
过了年稚鱼就二十了,在这个朝代,算是老姑娘了。
此时陈母也想与陈今昭说道此事,不过呈安已然大了,不方便当着他的提,遂就让他先回屋做课业去。
陈今昭料得她娘应是有话与她讲,就笑着摸摸呈安的脑袋道“听你阿奶的话,你先回屋整理下课业,等会拿出来给我瞧瞧,我得看看小呈安这些年进学情况如何。”
呈安听话的起身出去了,离开前还抬袖行了退礼,小小的人已经颇具书生气了。
陈今昭眸光柔和的看着他的小小背影,心中突生感慨,既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欣慰,又有种时光如梭的恍惚感。
此时此刻,方有种她离家竟那般久的感觉。
陈母看着呈安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脸上不免落上了愁绪。叹了口气,她问陈今昭,“幺娘她,可有给你去过信?”
提起幺娘,陈今昭也神色微怔,心下也泛起了些担忧。
昔年她与幺娘几乎是前后脚离了京,她去各地筹粮,而幺娘则南下做了番子。
她也不知么娘是何时起了这般的主意,她甚至都不知对方是从何处得知朝廷正秘密征召番子的事。
先前幺娘积极参与京中官眷举办的宴会时,她还很欣慰,认为对方渐渐的走出来了,有了自己的主心骨,慢慢的已经将注意力从她的身上移开。
在她看来,幺娘的针线手艺极佳,来日有了自己主意,找到自己努力想做的事业后,或许会开家绣坊或许经营家针头线脑方面的铺子。却如何没想到,对方却一鸣惊人的,竟毫无征兆的打起了去往南下做番子的主意。
“当日你尚未下值,你那……宫里头那位过来的早,我瞧见他来,正要带着呈安回隔壁呢,哪成想幺娘突然到他跟前,开口就道有话要与他说。”回忆当初的场景,陈母脸上是震惊与难解,至今都想不明白,从来安静懂分寸的幺娘,为何会行那般突兀至极的事。
当时她惊了一跳,当即就要过去拉幺娘回去,就算有什么话也好歹等到今昭回来再说。哪料得到么娘那日就似被什么附身了般,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硬是站着那人跟前挡着路,丝毫不理会她。
陈母与陈今昭说着当时的情况。
何止是她惊了,她在旁瞧着,从来对他们都是一副淡笑模样的宫里那位,似也被幺娘突来的举止给震的面色微僵。
“那位把她带到了堂屋里,两人敞着门,一坐一站的谈了会话。我在外头隔得远,也听不见什么,就见小半会的功夫,幺娘就出来了,然后就闷不做声的回了隔壁。”
陈母捂着胸口,缓了好一会,方有些不是滋味道,“问她什么也不说。后来就离京了,也不知去了哪,一去这么些年就音信全无。就算,就算不念着我跟稚鱼,好歹呈安是她生的罢,今昭你说,她就一点也不想,也不念着?”
陈今昭就安慰道,“她此行也是去做正事的,当然不能向外通信。”
幺娘的事,他当年与她提了大概,并询问她的意见。她闻言震惊异常,难以置信幺娘竟会起这般堪称惊世骇俗的念头。在问过对方确认了番后,她终是默认了幺娘的做法,既是因为当时她出京筹粮在即,实在无暇顾及太多,又是因为她觉得人各有志,只要不是被逼着行这条路,那她也无权阻拦。
这世间,终究是各人有各人的路要走。
只是难免还是会担心,因为对方走的是条不同寻常之路,风险未知,前路未知。可涉及朝廷机密,即便她与他关系亲密,却也不会没有分寸的冒然打听。所以她目前也只知幺娘是南下做番子,至于具体是在江南、荆州抑或其他地方,连她也不知。
回京的路途中,他倒是略微跟她提了句,幺娘目前安好。
“娘不必担心,幺娘他目前一切皆安。”陈今昭安抚道,见她娘神情落寞,就转移了话题,问起了稚鱼的事,“我瞧稚鱼举止规矩大有长进,就是不知管家的本事学的如何了。”
稚鱼知道她哥是在调侃她,
就抢先回了话,“我学的可好着呢,大哥不信的话,可尽管考校。”
陈今昭瞧她昂首傲娇的模样,就抬了指尖轻点下她额头,忍俊不禁道,“那等会我检查呈安功课时,连带着你一块。要是在呈安面前丢人了,你可不能又吵嚷又哭鼻子啊。”
稚鱼抱着陈今昭手臂,嘟嘴嗔道,“真是的哥,我年少时候的糗事你能笑话我一辈子。”
想起稚鱼从前那些糗事,三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笑过一会,陈母就对陈今昭道,“对了今昭,我给稚鱼相看好了一户人家。那家儿郎很上进,学问做的极好,听闻有望在来年的科举中进二甲前几名。”
说着就仔细跟陈今昭说了那家人的情况,家中几口人、家中哪些人再朝为官、那位儿郎姓谁名谁、脾性相貌如何、何人牵线搭桥、近几年两家如何走动等等,事无巨细都与她道明。
陈今昭突闻这个消息,有被震惊到,毕竟她的记忆还多少停留在稚鱼说罗行舟为人有趣、似对他多少有意的时候。不过她很快回过神来,距离那个时候都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了,况那时稚鱼年少懵懂,而他二人那之后再无联系,所以于稚鱼来说,对方或许不过是她人生中短暂停留的过路人。
他二人或许是真没缘分。
抛开这个念头,她开始分析陈母口中说的这家人。
家中祖父是任上正二品官致仕,目前在老家荣养。有本家叔父在吏部为官,官阶正四品,她与之来往不多,但有些印象。父亲在地方为官,是从五品知州,再有其他叔伯分散各地做官,官阶都不高,但好在为官算本分,在任上并未欺压百姓等恶名传出。
看起来,这家的家世不差,也不算太高,算是中规中矩的人家。她娘说相中的这个儿郎在家排行为三,人相貌不差,脾性温和,人也很上进,是他们家里最出息的一个。
知道陈今昭不放心,陈母就说道,“你那沈同年帮忙给看了,说是人私底下没什么不良嗜好,每日除了读书就是拜师访友,本分的很。”
“他家母亲性格如何?可是好相与的?”
“好相与,我与她接触过好些回了,是个本分人,不是尖酸刻薄虐待儿媳的。她家两儿媳都甚是敬重她,一家子人相处的挺融洽,打也特意打听了,没听说婆媳间有什么龃龉。”
陈今昭点头。说实话,在她这里就是个中规中矩的人家,不是十分符合她的择妹婿人选。不过世间哪来十全十美之事,能中规中矩已是不易。
她转看向稚鱼,问道,“你呢稚鱼,你看那郎君可喜欢?”
稚鱼笑笑,羞涩的眉眼间带着股沉静,“哥,他人很合适,也很上进。”
如此,陈今昭便明了,稚鱼与那家的婚事八九不离十了。
陈母笑说,“那家人说了,等你回京就会亲自上门拜访。且年底那儿郎的父亲也会入京述职,正好上门来给定日子。”
陈今昭笑了笑,说成。
宫里黄门过来传了信,戌时正刻入宫赴宴。
陈母与稚鱼不敢再耽搁陈今昭时间,忙催她早些洗漱歇着,好好养足精神,夜里好入宫去赴庆功宴。
第135章
今夜的宫宴算是别开生面,摄政王走下主座,亲自给主张新政的功臣们斟酒。自首倡者至附议者,他皆纡尊降贵的俯身为他们酒杯里注酒,又温厚的赞许并勉励两句,肯定他们在田税变法中做出的功绩。
年轻文臣们无不激动的面色薄红。
“为生民立命乃为臣之本分!”他们齐齐举杯敬王驾,“臣等愿沥血叩心,护我黎民福泽绵长,佑我国朝永固长安!”
摄政王连声喝彩,举杯敬功臣。
双方相敬,满饮此杯。
随之摄政王面向在座众卿,疏旷豪爽的笑说,让他们都随意些,该敬酒就敬酒,该行令就行令,权当他不存在。还玩笑说,想划拳的也不妨尽情施展十八般武艺,也好让他一并开开眼界。
闻此最开怀的当属武将们。
有大将当场就拍着胸膛,嗓门响亮的吆喝,谁想划拳尽管提着酒壶来找他。保证来一个他干倒一个,来一列他干倒一列!不服的尽可来试试。
席间顿时哄笑四起,宴会气氛前所未有之热烈。
等摄政王走到主座,笑着挥手让他们自便,在座公卿就放开了束缚,跃跃欲试的开始相互敬酒。
陈今昭几乎第一时间抓起酒杯起身,拔腿窜到沈砚跟前。
容不得她不动作迅速,否则待会来敬酒的人不是将她湮没就是将沈砚围住,那会可就没机会与对方单独吃杯酒了。
沈砚余光扫见她疾奔而来的身影,也端了酒杯起身。
只是当久别重逢的旧友面对面而站时,双方心里却没有见故交的喜悦。反而在见到对方的第一时间,心里都冷不丁咯噔了下,莫名产生了种欠债的感觉。
沈砚最先扶额苦笑,“说实话朝宴,我现在见到你,端着杯的手都有些发抖。像是欠你金山银山,下辈子都还不清。”
陈今昭摸把额头莫名沁出的冷汗,“有这般夸张?我还觉得欠了你几座粮山,哪怕几辈子吃糠咽菜都还不上。”
两人各自拍胸缓了好一会,看到彼此的窘态,又不免相视大笑。
“这些年真是让你催怕了啊,朝宴。”
“谁说不是呢泊简兄,见到你的来信,我都觉得是在催命。”
想起这近三年来两人互相的折磨,这会过了那兵荒马乱的时候,倒都觉得有些好笑了。可在当时,每每接到对方来信时,那字里行间的咆哮催命之态,真是看的他们掐死对方的心都有。
两人笑过一阵后,这才有空打量起对方。
陈今昭也是这会才发现,对方竟好一个清减沧桑,也不知这几年经历了什么风霜雨打,眼角都出现纹路了。
不由惊道,“泊简兄,你可千万得注意养身啊。别尚未娶妇,容色就开始衰减了,这哪成啊。男子的姿容也是很重要的,你可莫要不当回事,现在人家闺阁千金,可都是爱俏的。”
沈砚本从未将自己容貌当回事,但此刻听陈今昭形容的自己似是未老先衰,不由也稍微有些紧张了。
他摸下自个的脸,忙问,“与从前差别还挺大?”
陈今昭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点头,“确是不及往日的风采了,不过现在保养还来得及。”说着她调侃一笑,“想想咱三这太初三杰的名号是如何得来的,泊简兄如何也得维持住这身风采啊,万不可堕了咱三的威名。”
沈砚知她是玩笑话,无奈看她一眼。
“我瞧着朝宴你倒是风华依旧,看来外头的日子是比京中的好过,不必如我这般心力交瘁,劳心费神。”
“怎么可能好过!我在外头都快愁到头秃了!你瞧我,头发是不是少了,人是不是黑了瘦了?虽看起来没老,那是精气神撑着!说起来还是你们家里头好过,不必在外头风吹日晒,来回奔波。”
沈砚遂示意她回头去看看她的工部同僚们,“你可小点声说,我可不想等会过去帮你拉架。”
陈今昭就回头望去,然后就惊见她那些工部同僚们,有一个算一个皆好一个形容憔悴之态。区区三年未见,她却看他们都似老了不少,尤其是她那上官,连头发都花白了一半。
这会正好一个工部同僚正端着酒杯朝她这个方向过来,不期与她的视线对上,几乎在刹那的功夫,他的身体就硬生生扭转了个方向,迅速挪动脚步躲着她走。
见陈今昭呆住的模样,沈砚轻咳声忍笑解释道,“你可莫要忘了,这些年你何止是写信催户部,你催工部的信也是一封接着一封。工部的同僚们被你的来信催得头大如斗,我听闻有一日你那上官在拆开信没过多会,就直接举着信倒下了。这事当时在京中传的可是轰动,别说工部和户部,就连其他六部的同僚们,都有些畏你如虎了。”
陈今昭目瞪口呆。
“有这般,这般夸张?”
她也就是去信到工部催催农具,催催水车,顺便催催她上官赶紧去户部要账而已,就能将人逼到那份上?
沈砚点头:“想想我跟你要粮时候的情景,当时你比之我,那可是不遑多让啊。”
这般一说,陈今昭就多少能共情工部同僚们当时的感受了。不过想想当时那情境,眼见要春耕了,农具迟迟未发下来,水车也迟迟没影,她不急得上火才怪。粮草充足与否直接关乎此战的胜败,这般大的帽子时刻压在她头顶,她哪里还淡定的起来。
所以哪个环节要掉链子,她是真的暴躁的要吃人的。
故而哪里还顾得上催账的语气。
两人唏嘘的谈了会这近三年来的不易,说起如今功成后的论功行赏陈今昭眼神瞄了下四周后,压低声音凑近他说,“我听闻户部尚书要告老还乡了,此回你很有望升上去啊。泊简兄,日后怕得唤你一声尚书大人了。”
沈砚并未否认,却是亦压低声音道,“京中有消息,工部左侍郎要调往他部,你那上官有意平调过去。日后见你,怕要唤声右侍郎了。”
这事陈今昭还真不知。不过闻言心中欢喜就是。
陈今昭抬手:“恭喜恭喜。”
沈砚抬袖回礼:“同喜同喜。”
不同于他们的其他同年们,本身官阶低,此番立了大功大概能连跳几阶,他俩这般的朝廷大员每往上走上一步都万分艰难,所以此回能登上一整阶,二人皆很是满足。
两人面上都不约而同露出了笑容。
沈砚又低叹道,“户部事务冗杂,这几年来实在忙得我心力交瘁,说实话,我还真有些怀念在詹事府时的清闲日子。”
陈今昭闻言暗暗撇了下嘴角,心里暗骂了句德性。
“对了朝宴,鹿衡玉来信说他已经在来京的路上,下月初就能回来了。他让我转达你,让你提前在大酒楼订好桌,等他回京后好好款待他。”
上一篇:娘娘又疯又娇,暴君为她折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