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还是个小团子 第81章

作者:一七令 标签: 古代言情

  程尚书嗤笑一声:“有了水泥方子,又有了十七殿下,这老匹夫只怕是觉得他们工部要翻身了。”

  “说不定人家真的要翻身呢?”

  程尚书撇了撇嘴,面带讥讽。

  十七殿下是聪慧,可再聪慧也是有限的,且如今十七殿下除了水泥也没想出什么别的东西来。不论如何,工部总不至于跃过他们户部去。

第93章 憋着大招

  李尚书今儿中午可是扎扎实实的扬眉吐气了一回。

  他们工部平日里在六部中的存在感并不太高, 李尚书虽然也是尚书,可是过得却远没有其他几人风光,每日看着程尚书显摆心里不知道有多难受。如今总算是轮到他显摆一回了, 自然得捞够本才行。

  午间用膳地方恰恰是人多的地方。如今朝廷不算太缺钱, 是以也并不吝啬这一餐饭,官署里头有专门的膳房,只要在朝中领值中午都能来用膳。也有相熟的过来劝李尚书, 让他不要得瑟得太难看,毕竟都是在朝中做官的, 谁还能看不出他的心思不成?

  可李尚书才不会在意这点事:“那程子虚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见天儿踩着我们工部,就像他那个户部尚书就高人一等似的。”

  旁人:“……”

  这不是事实吗?

  李尚书继续:“我如今就是要他看看,我们工部也是不差的。”

  旁边人听他这么说也知道没法劝下去了。这两人就是结了仇, 以前程子虚也是在工部里头待过的,只是那会子两人便处不来,后来被点了尚书也少不了互相别苗头。今儿也一样。

  其实并算不得是什么大事,只是李尚书自以为掰赢了一回, 所以很是得意。等到他回了工部看到赵元邑之后, 脸上的笑容都真诚了几分:“殿下可用了午膳?”

  “吃过了。”他母后惦记着他是头一日去外头做事, 怕他习惯不了外头的饭菜, 所以方才就差人过来送了饭。

  赵元邑并不想多说这件事情,只是他对李尚书刚才的称谓有一些不满:“如今既然已经来了工部一切还是按照规矩来吧,宫里那一套暂且丢开了不提。你也莫要唤我殿下了, 按品阶,我还是在李尚书之下的。”

  李尚书为难了:“那唤……?”

  赵元邑道:“唤我赵侍郎吧。”说得还一本正经。

  李尚书拼命忍住笑:“那往后就唤赵侍郎吧。听闻赵侍郎今儿一上午都在画图,不知赵侍郎所画何物?”

  赵元邑还是想卖一点关子的:“再过些日子你就知道了。”

  李尚书还就真的多了几分期待。他觉得这位小殿下特别聪明,比旁人都要聪明。随便一折腾便是别人一辈子都想不出来的东西。他也很期待这一回, 这个小殿下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想他们工部,总算是能真正扬眉吐气一回了。别过赵侍郎,李尚书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对于赵元邑来说,头一日来工部做事儿,没有太多恼人的工务,没有看不懂眼色的下属,所以赵元邑还是挺满意的。他也知道自己能过得如此安生,是因为他头上顶着十七皇子的名头。不过赵元邑不想一辈子都依靠着这名头,所以,早点做出一点成绩来才能让他在这工部里头彻底站稳脚跟。

  而且,赵元邑确实有不少事情要做。这些年他跟着系统看了许多的书,看的东西越多,脑子里想的也越多。他如今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在书里头看到的东西都慢慢弄出来。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机会了,赵元邑自然再认真不过了。

  傍晚散值,赵元邑本来是准备回宫的,可是后来想了想,便又去了城东门看了看。那承平路赵元邑岁让韩五郎他们帮忙监督,可他自己却一次都没有正眼看过呢,如今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去瞧一瞧。

  城东门本来就有一条路,如今修的又是另外一条,略微有些绕,却将周围的村庄市镇都连起来了。这大路平坦得很,又连着这些点,所以许多商贩都更愿意走这条路,反正这条道的尽头是码头,走过了陆路就换水路,实在太方便。

  赵元邑就这么坐在马车上看了几眼,他发现那路上的行人还不少,有不少拉着牛车一路叫卖的,还有许多从城里运这货出城的,更有一些人纯粹是因为凑热闹,想要看一看这水泥路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个新事务的出现,总能引起旁人的好奇心。

  皇后寿辰一过,这条路便解封了。原本不少人也都知道这里多了一条路,早前就看到官府的人在这里动工,只是没有完工之前他们也就只能在旁边干看着,如今总算是能到路上走一走了。毕竟是稀罕的玩意儿,这可是从古至今第一条水泥路,百姓们真是闻所未闻。又听说是为宫里的皇后娘娘修的,一时又是敬畏又是好奇,所以每天都有不少人过来看热闹,现下依旧如此。

  赵元邑瞧着底下有许多孩童在路边玩闹,路上人来人往的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人,光是叫卖的货郎这么一会儿就已经见到三四个了,便觉得他这路修的一点也没错。

  长此以往,说不定路边还会有草市跟集市的点,这样的话周围的村庄市镇都能因而受益。

  李福也在车外拍着赵元邑的马匹:“原先城东外头虽然热闹,但也绝对没有这样热闹,殿下修的这条路,可是把这周围这一带人都修活了呢。”

  赵元邑笑了一声:“也算是做了一回有用的事了。”

  “瞧殿下说的,殿下哪回做的事情不是有用的?”

  恭维的话赵元邑每天不知道要听多少句,所以并不当真。只是他心里对于修路这事儿郑重了几分,想着什么时候能把路修到大魏上上下下每个地方,南北纵横,东西贯彻,如此方才是有大用。这是这样的大手笔,肯定是要钱的。如今户部的那些钱还容不得赵元邑如此造作。

  可惜可惜。赵元邑摇了摇头,放下车帘:“回宫吧。”

  李福赶紧叫人掉头。

  回了宫,皇上不免又要问他今日回来为什么迟了。赵元邑也不怕,直接就说今儿自己去外头看水泥路了,惹得皇上又骂了他两句。

  赵元邑也没有放在心上,反正他父皇也不过就是私底下骂骂两句,当着他母后的面,父皇是绝对不敢多说一句的。这两年来,父皇对他母后越来越小心了,不过赵元邑觉得这趋势还挺好的,若是父皇能少去宫妃初留宿那就更好了。

  可惜真是不可能的。

  皇上是个骂过就忘的人。骂过了赵元邑后没多久,便又亲亲热热地领着赵元邑去了未央宫了,一切与往日并无二貌。

  可德妃那儿却又坐不住了。她才让人打听了外头的消息,说是赵元邑头一日去了工部,那工部尚书得意的跟什么似的,简直恨不得把他捧在手心上。

  德妃最听不得这些话了,人家捧着赵元邑比她被皇上训斥了还叫人难受。

  眼瞧着那赵元邑已经起来了,就是她的元晔也没有赵元邑的官位大,亦没有赵元邑那般叫他的上峰倚重,这如何能叫德妃不担心呢?一时又听到王相家今儿又递了帖子过来见皇后,不知在殿内说了什么,反正出来的时候,王相家的夫人是高高兴兴从里头出来的。

  德妃本来就觉得他们有说亲的打算,如今一见,更觉得如此。德妃召来大宫女慧心,同她商议王相家的事儿。德妃本来是打算让王相的嫡女做儿子的侧妃的,只可惜这事儿被王相自家拒绝了,如今若是再用什么计谋将王家嫡女与元晔凑在一块儿反而不好,未免叫人一眼看穿。所以这门亲,是落不到她儿子头上了。

  可赵元晔不成,张家的几个孩子却是可以的。

  思来想去,德妃的目光就落到了三房的长子头上。张家的几个孩子都算上进,长房大公子虽说会试名次不理想,可殿试表现也还算不错,二甲靠前,比之京城里头的那些纨绔子弟不知出挑多少倍。只恨圣上眼盲,看不出张家的好,如若不然就凭着他们家长公子的才德,便是状元也是使得的。剩下的几个孩子,只三方长子不喜读书,如今还没一个着落。德妃前些日子便听她嫂子说起了这个侄子的婚事,似乎不好找。可如今这不就来了一个了么?

  王相家不识趣儿,德妃此举一则敲打王家人,二则肥水不流外人田,便宜了自己子侄,总好过便宜了赵元邑。

  商议好了这件事情之后,德妃就立马让人吩咐下去,且让他们速速落定此事,如若不然以王家跟皇后的性子,说不定没过两日这赐婚的旨意便下来了。到时候便是想生乱,也都没机会了。

  德妃心心念念搅黄了这婚事,殊不知皇后早已经歇了与王家结亲的念头了。临到傍晚,一家三口都在,皇后也没避着十七直接同皇上说起了今儿王家之事。

  “王相确实有这样的念头,只是王家也并不是非十七不可。若是没有那叶家小姑娘,说不定这事儿也就定了,可如今十七……”皇后欲言又止,眼中带笑。

  赵元邑有点难为情地撇开了脑袋。他自问对那叶家小姑娘没没什么,只是父皇跟母后偏偏不信他,非要往他不自在的地方想。

  他能有什么办法?

  皇上也笑呵呵道:“回了王家也好。”

  “可不是么。”皇后也不是那等故意吊着人的性子,她若是有意便会明明白白的说出来,若是无意也不会让人苦等,“我同王夫人说清楚了,王夫人虽然有些遗憾,可略想了想就放开了。我还许诺她,若是往后王家瞧中了哪家子弟可以给他们家赐婚。”

  “应当的。”皇上也应了。

  王相这么多年做事也战战兢兢,是个忠君本分之人,应当给他这份体面。

  皇后也道:“王夫人听了这话,再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后来也是高高兴兴地出宫去了。”

第94章 火炮构想

  未央宫里的事儿, 长宁侯府注定无从得知了。他们如今满心想的都是德妃的叮嘱。家中大老爷,也就是德妃的兄长素来都有一条与宫里联系的暗线,今儿宫里的人带了话, 说是皇后有意让十七皇子与王相家结亲, 且德妃让他们务必搅乱了这门亲事。

  张大夫人倒是有些想法,他惦记着自己的小儿子张七郎的婚事。张七郎与赵元邑差不多大的年纪,与那王家嫡女年纪也相仿, 若是这门亲事落到他们七郎头上未来也未尝不是一个助力。

  张大夫人便将自己的念头同丈夫说了一遍,张大老爷也只是摇了摇头:“娘娘的意思是让三房的四郎顶上。”

  “四郎?”张夫人对自家这侄子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四郎跟他们家的大郎比着实是差了太多了, 文不成武不就还不通俗物,就连老太爷也为他的往后发愁呢,“若是四郎顶上也着实太委屈王家嫡女了,这又何必呢?结亲不成反成仇了。”

  那王家可是有一位宰相撑着呢。

  张大老爷道:“你不知道这里头的事儿, 从前娘娘跟三皇子有意与王家结亲,许的是三皇子侧妃的位置,只是王家不同意。娘娘心里只怕是存了怨的,如今这样吩咐未尝不是想叫王家好看的意思。”

  何苦呢?张大夫人叹了一口气, 可她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他们家一家都支持三皇子, 三皇子没倒他们就得听德妃的。

  这几年来来, 张大夫人往宫里跑的次数也少了。主要是宫里的娘娘不受宠,他们每回进了宫也不怎么受重视,一个不好还会被宫里的太监宫女们怠慢。次数多了, 就连张大夫人这样嫡亲的嫂子都不愿意去德妃宫里找不自在了。张家的人心里都清楚,十七皇子越是受宠,宫里的娘娘跟三皇子日子越是难过。若是十七皇子与王相家联合,那三皇子在朝中便越发艰难了。

  毕竟, 那苏相对十七皇子听说也挺看重的,苏嫔所处的康宁公主,还是十七皇子给选的封号呢。若是这两位丞相若都支持十七皇子的话,那三皇子真是危险了。

  张家大老爷也知道这件事情紧迫,耽误不得,所以得知消息之后立马就叫人下去准备了。

  张家憋着坏心思,赵元邑也在憋着一个大招。

  他自进了工部之后便老老实实地窝在自己的差房里头,除了偶尔进去递交公文的小书吏,余下人平常是看不到他的。不过他们也都知道十七皇子这两天一直在画图,就是不知画的到底是什么。

  赵元邑画了三天,这日中午才终于将图纸给画好了。他从前看书的时候就一直对这玩意儿感兴趣,后来又找系统要来相关的书,自个儿在学业之余偷偷摸索,也渐渐学出了点成绩来。图画完之后,赵元邑本来是想立马交给李尚书的,可是到了李尚书差房里头时才发现他人不在。一问时辰,原来已经是中午了。

  赵元邑跟前的小太监便上前,问他可要用膳。

  赵元邑见他已经把食盒给拿上来了,又突然问道:“李尚书他们如今是不是都在膳房里头?”

  “在呢。”

  赵元邑来了兴趣:“那咱们也去瞧瞧。”

  小太监委婉地建议:“您是皇子,何必去那里凑热闹呢?”

  “错了,你家殿下如今是赵侍郎。”赵元邑拍了一下他的脑袋瓜,从他手上拿过食盒自己慢悠悠地拎着去了膳房。所谓入乡随俗,他如今来了工部自然要改了习惯,早早地融入工部。

  膳房离这里并不远。那膳房占地儿并不大,称得上小巧玲珑。不过也分上下层,下头的是品阶不大高的小官儿,楼上只高位才能去的。赵元邑一边观望一边称奇,这官场上果然什么时候都要分个三六九等,就连这新修的膳房也要分个上下来。

  赵元邑如今可是侍郎,自然提脚去了二楼了。上去之后尚未见到李尚书,便先看到他舅舅韩侍郎了。

  “先生。”赵元邑立马凑了过去。

  韩侍郎抬头,见到赵元邑还挺惊讶的,不过也让出了旁边的位置给他坐:“殿下怎么过来了?”

  “我来了工部,自然也想赶紧融入工部,不好再独自一人用膳。”

  “这很好。”韩侍郎摸了摸他的脑袋,就像他小时候那样,“殿下能放下身段才能与工部的同僚打成一团。对了,我听说工部的李尚书听说待你不错,可是真的?”

  赵元邑点头:“李尚书待我很客套。”

  “他可是盼了许久才把你盼来了。你是不知道,李尚书跟程尚书私底下互相看不顺眼,李尚书觉得程尚书不过就是仗着户部有三皇子,对此不大服气,直到如今你来了李尚书才觉得掰回了一成。”

  “这也要争?他们两个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吗?”赵元邑想了想,李尚书好像对他还不错看着也不像是什么坏人,那个程尚书每次瞧这也是笑嘻嘻的,对他也很客气。

  韩侍郎摇了摇头:“哪儿能啊?都是当朝做官的怎么可能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过就是两个人的脾性不合罢了,也算不上是有什么大的恩怨。”

  那就好。赵元邑想着,自己虽在工部可往后少不得要与户部合作一番,若是两边的人有仇的话那这事情还不大好吧。

  赵元邑打开自己的食盒,开始用起了午膳。

  说起来这膳房还是赵元邑提议重修的呢,原本那膳房有些老旧,做的菜也不好吃,以至于诸位大人都不愿意去膳房里头用膳,赵元邑知道自己早晚都要去外头领职之后,有一回就跟他父皇开玩笑,说他抠门连吃都不让底下的大臣吃好。

  皇上把他给骂了一顿之后,心里却觉得说的也对,于是就挪出一些银子来把这膳房重新装修了一番,连里头的桌椅摆置都大变了模样,又摆了些盆景装饰,还从外头请了几个好厨子过来,费了好了番功夫才有了如今这雅致的膳房。

  这点钱,皇上还是舍得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反正亏的都不会是他。

  赵元邑才吃完,李尚书几个才看到了他。李尚书待赵元邑一向热切,如今看到了他,更是嘴角带笑凑了过来。

  赵元邑同几位大人互相见了礼,李尚书旁边这几人态度也不错。做官都做到了这个份儿上,他们对圣上上的心思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的,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或是又上了谁的船,却都知道眼前这个小殿下不能得罪,都愿意给他卖个好。

  同周围的人打了一声招呼之后,李尚书才笑眯眯地带着赵元邑一道起回去了。那高兴的样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多看重赵元邑。

上一篇:妖皇他又凶又娇

下一篇:帐中娇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