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婚 第35章

作者:林春令 标签: 现代言情

  夏红缨扭头冲他笑了笑:“但愿吧。”

  毛黎愣怔住,半天才反应过来。

  两人走了一大半的路程,夏红缨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一脚蹬上车对毛黎说:“糟了,我妈还以为我自己出来的,我这么晚没到家她肯定不放心。”

  果然两人骑车到巷子口,孟芳起和计庭尧就站在路灯下等夏红缨。

  “我怎么跟你说的,让你看完电影就回来!我的话你都当耳旁风是不是!”孟芳起搓着手骂夏红缨,转头看到毛黎,有些尴尬地笑了两声,“毛黎也在。”

  “芳起。”毛黎替夏红缨说情,“继平把票给我,刚才我跟红缨聊了会儿忘记时间,你就别说她了。”

  夏红缨偷偷瞪毛黎:“要你多事。”

  孟芳起闻言讪讪去拉计庭尧:“都赶紧回家吧,冷死了。”

  倒是计庭尧好奇地看了两人几眼。

  几天后,孟芳起在干休所碰到计振薇,她不动声色地打量,这次计振薇又换了身衣服,而且还是商场里的高档货。全家只有孟芳起多留了个心眼,别人也不是很懂这些。

  计振薇送给计庭尧一张邮票,担心计庭尧不肯要,目光瞥过孟芳起说:“你放心,这邮票是我自己花钱买的,不是人家送的。梅兰芳艺术舞台小型邮票,你之前不是一直在找嘛,花了我二十块呢。”

  这话意有所指,孟芳起闻言笑笑便走开。

  “那我把钱给你。”计庭尧从她手里接过邮票,扭头要去寻孟芳起,孟芳起已经去厨房帮计母择菜。

  “你跟我还客气什么。”计振薇拽了计庭尧一下,“不瞒你说,最近你姐手头宽裕……”

  她说着又在计庭尧耳边悄声说:“这还是沾了素娟的光,她找了个好交易。”

  “姐。”计庭尧听到名字便蹙起眉,后面的话都没怎么细听。

  “行了,我知道,咱妈已经说过我。”计振薇最近心情好,不愿意跟孟芳起计较,又问计庭尧,“你在看什么?”

  计庭尧戴着眼镜仔细研究着刚才计振薇给他的那张邮票,计振薇不懂,见计庭尧没吭声在旁说了句:“这个邮票有什么好看的?不都长那样,不过我看好多人喜欢着呢。”

  “姐你不知道,现在邮市上经常会出现假邮票,我有个同事就花钱买到赝品,他老婆吵到医院来,说下次他再买这些就离婚。”计庭尧告诉她,仔细看完才将邮票收起来装进自己皮包中。

  计振薇听了他的话,欲言又止,想说话但到底什么都没有说。

  孟芳起不久便从计庭尧口中得知计振薇送他邮票的事,她几乎不假思索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哪能让大姐白花这个钱。”

  “我讲过了,她不肯要。”计庭尧说,“一家人也不用分得这么清,你有好东西不是也惦记着大家。何况她告诉我最近找了个活……”

  孟芳起闻言疑心病顿时就犯了,追问道:“什么活儿?姐不是在三电办公室干得好好的?”

  “具体我也不清楚。”计庭尧讲,顿了顿盯着她的眼睛看,又道,“……听她说还是曹素娟牵的线。”

  曹素娟,这个人好久没听过、见过。孟芳起上次看到曹素娟还是夏天的时候,她至今还记得曹素娟穿的那件七八十块美金的粉色挂脖长裙,她脑子里灵光一闪,不知怎的将两件事联想起来。孟芳起自己现在做生意,虽然她知道找到路子钱并不难赚,可像计振薇这样不声不响就能赚到钱的,她觉得透着古怪,实在难以说服自己不去胡思乱想。

  倒不是孟芳起怀疑计振薇品德有问题,事实正好相反,计振薇那个人几乎藏不住事,像她不喜欢自己就表现在脸上,性子直来直往。要说她是大奸大恶的人,孟芳起还真不信,就怕计振薇糊里糊涂干出什么事情来。

  计庭尧见孟芳起不吭声,还以为她介意听到曹素娟的名字,刚要解释,孟芳起就说:“回头你好好问问大姐,她在忙最近什么呢。”

  要是别人,孟芳起肯定不会这么傻,直接让计庭尧去打草惊蛇。不过计振薇那个脾气大家都清楚,何况还是计庭尧开口,她一准倒豆子似的将话全告诉计庭尧。

  计庭尧狐疑看了孟芳起眼,心说前几天一件衣服都不肯让自己去问,今天怎突然变得这么积极。

  “明天你下班了就去。”孟芳起催他,“也别空手,买几斤苹果带着,佳佳喜欢吃。”

第九十二章 邮票

  计庭尧下班去计振薇那里的时候,赵学海还没有到家,去年十二月底赵学海大哥把他父母接回乡下去住,之前家里客厅用三合板隔了个房间出来,现在刚被拆掉,整间屋子看着宽敞明亮许多。

  计振薇在厨房里忙着煮晚饭,见计庭尧来家里忙出来招呼,她笑着指着墙边一排用三合板制成的简易书架道:“庭尧你瞧,是不是看着整齐不少,也清爽多了。”

  “是挺好的。”计庭尧点头。

  赵佳出来喊了计庭尧声“舅舅”又回去房里写作业,计振薇这才想起来问计庭尧:“今天晚上怎么想起来到我这里?”

  难不成又是孟芳起在背后撺掇,上次要不是看在计庭尧的面子,她真是懒得搭理孟芳起。何况,最近她好像可没招惹那女人。

  没等计庭尧说话,她扭头看了看厨房里的锅子,又笑着问他:“难不成又找你姐兴师问罪?”

  她从没对计庭尧摆过脸色,就算之前计庭尧犯错,全家不由分说维护计庭尧的也就只有她。计庭尧对她的感情自然不用说,现在他也变聪明了,他摇头:“刚才去同事家看邮票,想着离你这里不远,就来转转。”

  “哎,那晚上在家里吃饭,我去斩半只鸭子回来,也不知道这会农贸市场那家摊子关门没有。”计振薇忙熄火,边脱下围裙边去翻自己的包,从里面掏出几张两块钱的纸币。

  “我跟你一起去。”计庭尧说。

  计振薇连忙摆手,说:“可用不着你抢着付钱,你在家里坐会儿,一会你姐夫该下班回来。”

  “没打算付钱。”计庭尧作势掏口袋给她看,“身上带的钱刚才都买苹果了,我陪你出去走走,我还记得小时候你走到哪儿我跟你到哪儿。”

  这话说的计振薇忍不住想抹眼泪,她笑说:“你还记着呢。”

  又冲着屋里喊道:“佳佳,我跟你小舅出去斩点鸭子回来,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姐弟俩一起下楼,计振薇快走到外面时踉跄了下,险些从楼梯上摔下去,还好计庭尧及时拉住她,问:“没崴脚吧?”

  “还好没事。”计振薇由他扶着往前走了几步,抬头看着比自己高出不少的弟弟感慨道:“一眨眼你都结婚了,你出生那会儿爸妈都忙,你才刚会走路就被绑在桌子脚,摔倒了也不哭,就知道张手要我抱。我放学回来就抱着你,哎哟……说起来噢……以前日子不好过,不提这些。”

  计庭尧在旁边听着,看计振薇说到动容处,轻拍了拍她的背,说:“其实咱家你受的苦最多,好在都过去了,姐夫人不错,对你也好。”

  “他人是敦厚不假,他父母也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计振薇叹了口气说,“不过你是不知道,这人总会变的。”

  “怎么了?”计庭尧担忧地看向她,“姐夫他?”

  计振薇觉得没法跟计庭尧细说,恐怕他压根不懂那种“一朝得势”的心态变化。以前赵家穷得叮当响,赵学海要往家里寄钱,还要养着他父母的时候,全家人在她跟前就没说过重话。现在虽然赵学海态度依旧是好的,但也就只有她这个朝夕相处的枕边人能瞧出区别。

  “没什么,你姐夫其实人还不错。不过我跟你讲,重要的还是我现在找了个好交易。”她笑笑对计庭尧说,“我是觉得丢人,也没跟其他人讲,就告诉你了,连你姐夫都不知道。你可别出去乱说,人家要笑话的。”

  “什么交易?”计庭尧问她,原本他还想着怎么跟她开口,她自己就先说了。

  “告诉你也没有什么。”计振薇往四周看看,说,“素娟她们邮局内部有大量邮票出售,我也出钱买下帮着卖了些,就去人民广场还有昌平路那儿,有些人家要得多,需要寄到外地的,我帮着寄寄。”

  计庭尧自己也集邮,只是没有那么狂热,他知道南嘉市现在有不少私下交易邮票的场所,大家都称作“游击队”。买来的邮票加价卖出去,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尤其一些发行量少的邮票,加价几十倍、上百倍都有可能。

  他点点头,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不过计振薇在三电办公室上班,这私下卖几张邮票属不属于乱纪,他也不清楚,便说:“丢人倒不丢人,不过你在三电办工作还是得注意点影响。如果认定属于经营活动的话对你可不好,你要不还是别干这个。”

  “啊,这我倒没想到。”计振薇一怔,“那我回头跟素娟讲讲,我还是不弄了。”

  别人说话不管用,计庭尧随便说一两句话,计振薇都能放在心上。

  计庭尧又说:“你这边要是想添置点东西,钱不够的话,你就跟我讲,我们现在手上也有些。”

  计振薇听了这个连连摇头,说:“得了,我知道孟芳起能赚钱,但你拿钱给我,她不得说闲话,我也没穷到要花她钱的地步。你们负担也重,那还有两张嘴要你们养,要我说啊当初……”

  她看眼计庭尧,没再说下去。

  这边农贸市场离计振薇家不算远也不近,姐弟俩没骑自行车,来回走了二十几分钟。到家的时候赵学海已经将洗好放在水池里的青菜炒了,他笑说:“我一回来就听佳佳说小舅舅来家里,看半天都没见人,再不到家我就要出门去找了。”

  计振薇抬手晃晃买回来的盐水鸭,说:“人家已经开始收摊子,还好我和庭尧喊得快,不然今晚连鸭子都吃不上。”

  计庭尧站在计振薇右手边,看着他们夫妻俩说话,不像是有嫌隙的样子,暗自松了口气。说实话,刚才路上计振薇那样说,他还担心他们又出了事。

  在计振薇这里吃过晚饭,又和赵学海聊了会儿,计庭尧才骑车回家。

  到家后孟芳起都等不及他把车停好,上来便问:“问清楚了吗?大姐最近在做什么?”

  “弄了些邮票在卖。”计庭尧告诉她,“不过她毕竟属于政府工作人员,这事要被人知道弄不好要丢工作的,我劝她别做了。”

  “噢。”孟芳起半信半疑应了声,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是邮票的事她也不懂。

第九十三章 底气

  1985年春节后,新学期开学已经是三月初,孟家进入“战时状态”。

  夏红缨还有四个月高考,孟芳起连晚饭后看会儿电视的习惯都戒掉,生怕在家里弄出点声音影响夏红缨看书、休息。现在家里不缺钱,她是变着花样给她补身体。人家说多吃鸡蛋好,她就让他们一天一个鸡蛋。又听说瓜子补脑子,买了两三斤瓜子回来,剥成瓜子仁给夏红缨和孟继平他们吃,剥得指甲都秃了。

  不但如此,她还禁止家里大声喧哗,拖拉板凳这种行为一概不许,夏红缨哭笑不得,说孟芳起大惊小怪。连计庭尧都说她关心则乱,这样会给夏红缨增加压力,她这才收敛了些。

  店里生意不错,三月份的时候孟芳起又去了趟花城,计庭尧就算心疼也清楚自己根本拦不住她。他托人给她寄来不少国外的时尚杂志,她现在虽然衣服做得没之前多,但是该学习的内容一点都没落下,家里涂涂改改的设计稿都有好几个本子。

  计庭尧知道孟芳起一直都是有自己的工作规划,即便有时候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她却已经提前往这方向去做。

  而对于计庭尧来说,1985年,也是个极为特殊的年份。这一年4月,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便是“扩大医院自主权,提高医院效益”。归根结底搞改革,就是“只给政策不给钱”。其实从这两年市里对医院的投入就能看出,去年的投入补助比前面少近一半,医院甚至出现因为购买两台机器,就发不出工资的情况。

  报告出来后,医院领导接连开了几天会议,要求各科室提出改革方案,眼下重要的是,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医院该如何解决吃饭的问题。

  这政策意味着一直以来大家默认的“铁饭碗”被打破。计庭尧在很久之前对孟芳起的做法极为不解,就算是现在他对孟芳起的支持只能说是权衡利弊下的妥协。

  他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也同样要为“生计”而发愁。好像他以前那些看似大义凌然的话,都是对他的嘲讽。

  孟芳起不知道他这些隐晦说不出口的小心思,她甚至还在他焦头烂额时给他提建议,她说:“你自己不是也戴眼镜吗,每次还要去外头眼镜店里配,要不然你们科室也配一些?”

  计庭尧低头思考着什么,没说话。

  她又道:“就像我卖衣服,从花城背回来再卖价格总要比在那边贵点。当然,人家去那边买也便宜,不过谁都不可能为了二十块钱的衣服来回几天,再花上六十多的路费,你说是吧?大家去眼镜店配眼镜和去医院配都是一样的,在医院还更放心。哎……其实你们这个我也不懂,我也就随口这么一说。”

  她摆摆手要走开,谁想被计庭尧一把拉住,他直接把她抱坐在腿上。大白天的,孟芳起连忙往屋外看,挣扎了两下,计庭尧说:“红缨和继平都去南嘉自习了,不在家,你再给我仔细讲讲。”

  孟芳起心说讲就讲呗,坐他腿上算怎么回事,这人可比两人才结婚那会儿腻歪多。

  “该讲的我都说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得你们自己去想。”孟芳起低头拍他,“我得去煮饭,一会儿他们要回来吃饭的。”

  计庭尧这才松开手,他叹口气对孟芳起说了一段话:“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孟芳起也读过几年书,但愣是没听懂他这个,她嗔怒道:“好好的别掉书袋,说点人话。”

  “我得向你学习。”他换了句话说。

  孟芳起笑了,她低头看计庭尧:“这有什么好学习的,你看你没事就往图书馆跑,看资料写论文。你把手术做好,把病人治好就是顶厉害的本事。”

  她说完,大概是有些害羞,又趴在他肩处偷偷说了声:“在我心里,我觉得你最棒了。”

  “真的?”

  “真的。”

  他扣着她的腰,外头温热的暖风吹入屋内,顿时将这点暧昧的气息吹散干净。孟芳起看眼桌子上的钟,猛地推开他站起身说:“都快十一点了,你中午想吃什么?蒜苔炒肉行不行?蒜苔还是昨天蒋婶送来的。”

  “我都行。”计庭尧脸上闪过丝失望的神色,跟在她后面出门,“我帮你弄吧。”

  “我自己弄就行了,你去忙你的。”

  计庭尧摇头:“也没那么忙。”

  周一医院上班的时候,计庭尧将自己写的建议信交到科室主任那里,可惜这个方案并没有得到医院领导的认可,其实现在领导内部思想也有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