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中华修古籍 第10章

作者:黑白狐狸 标签: 现代言情

  左佑佑:失敬失敬,现代职场打工人的副业果然无处不在。

  夏博士看向简行舟:“师弟不用做副业,师弟家里条件蛮好。”

  简行舟沉默了半晌,幽幽地说:“其实我也试图运营过社交媒体,但都失败了。我一直都想做古籍up主,把古书推广到大众中去。”

  恰好左佑佑也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就竖起了耳朵。

  夏博士来了兴致:“你的号叫什么?”

  简行舟说:“我的ID叫‘迷津渡者’,我的栏目叫《古书杂役录》。奇怪,都是很接地气的名字啊。”

  左佑佑忍不住弱弱发声:“接地气???”

  简行舟面露疑惑:“是啊,很接地气啊。”

  夏博士和老石猛点头赞同:“是啊是啊,很接地气啊。”

  左佑佑弱弱说:“其实也不怎么接地气……”

  简行舟问:“那你觉得叫什么?”

  左佑佑犹豫:“……你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吗?我觉得这个名挺好,不如咱们就叫《我为中华修古籍》。把‘华夏书林’的tag带上,还能蹭一波热度呢。”

  简行舟嗤之以鼻:“呸,毫无文学性。”

  左佑佑一秒钟垮脸。

  很好,她现在知道为什么简行舟的栏目没人关注了。

  这些人理解的“接地气”,和真实的接地气,中间还隔着1000个左佑佑。

  办公室里一番热烈的副业八卦后,左佑佑感叹:“我一直以为,知识分子都很高冷、慵懒、文艺气质……”

  夏博士笑出声:“都是普通人,能有什么气质?咱们隔壁那所top大学,你进去过没?”

  左佑佑害羞:“高二夏令营去参观过。”

  “你看到学校里那些戴着草帽肤色黧黑在烈日下种田的年轻人没有——个个都是农学博士。”

  简行舟接话:“我读书的时候,隔壁动物学博士养的马跑进了农学博士的试验田,吃了试验田里的草。农学博士暴打动物学博士,理由是你的sci吃了我的sci。”

  办公室几个人齐齐发出了自嘲的笑声。

  左佑佑瞳孔地震:“我还以为他们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学校里那些搞装修的水泥工人一样。”

  夏博士一口水喷在地上。

  “那些光着上身天天推水泥车的也不是水泥工人,那些是研究水泥的化学博士!”

  左佑佑手一抖,口红画到了下巴上。

  “那些打污水的?”

  “环境与生命科学的博士。”简行舟说。

  “那些跳广场舞的总不是博士了吧???”

  “运动康复方向的博士……”老石接话。

  左佑佑瞪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了半晌,面无表情地把镜子反扣在台面上。

  “对了,还有。”夏博士突然想起了什么,“左佑佑啊,以后跟你对接的那些外部校对,天天喊你左老师的,也都是在读的博士,还有退休的老教授。”

  左老师。

  左佑佑成功升级为老师,瞬间就把曹剑锋忘到了一边去,她想着自己平平淡淡的本科院校,面容绝望。

  所以她究竟找了个什么可怕的工作?

  掉进了知识分子的老巢,捅了高学历的窝吗?

  “为什么要叫老师呢?”左佑佑绝望地说,“叫左编辑不好吗?左编辑,简称左编。”

  好烂的谐音梗,但左佑佑喜欢。

  老石嘿嘿笑了:“有些姓叫起来不合适。比如杨编,熊编,牛编,马编。听起来很像冬日壮阳火锅。”

  简行舟认真地科普:“不过,称呼学问深的男性知识分子,可以循古制,尊称为‘公’。比如,石公、柏公。”

  老石默默提示:“走廊尽头那间办公室的同事恨这个称呼……他姓恭。”

  恭公。

  大家又笑起来,办公室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左佑佑笑不出来,压力山大,愁眉苦脸。

  “放心,你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并不会和他们相处。”看到左佑佑明显被吓到了,老石赶紧安慰她,“我们日常相处最多的,是排版员、印刷工人、修复师、仓库管理员,大家人都很好,不用怕。”

  左佑佑松了口气:“当真?”

  老石肯定地点头:“真的,真的不能再真!”

  夏博士刚想说什么,她电脑一闪,收到了老石的信息:“你少说点,把新人吓跑了怎么办!”

  夏博士转头对老石做了个嘴巴拉拉链的动作。

  左佑佑信了,松了一口气。就在这时,办公室里的座机响了。

  “简行舟,左佑佑。”柏辛树的声音,“准备一下,和我去见夏老。”

  按照惯例,新人入行,要由前辈带着,去拜见一下行业内的大佬,类似于“拜码头”。

  左佑佑的大脑飞速搜索:“夏老?”

  国内学者,相关方向,姓夏,能被尊称一句夏老的……

  简行舟猛地从工位上弹起来:“夏老!夏往顾!”

  夏往顾!

  “纵横三学”泰斗!

第10章 解锁新场景:藏书室√

  “纵横三学”指的是历史学、方志学与图书文献学。夏往顾出生于1932年,如今已经90岁高龄,是当代重量级的图书馆学家、藏书史研究学者。

  更直观地说,很多教材就是夏往顾写的,也是一代华夏青年从小耳熟能详的名字。

  左佑佑也猛地站起身:“今天?现在??去见夏老???我就要见到夏老了????”

  啪嗒一声,口红顺着桌沿滚到地上,骨碌碌滚到老石脚底下。

  老石的电脑上,夏博士发来消息:“你的新人要被吓跑了。”

  老石捡起口红,递给左佑佑:“别怕,新人进来总要见见长辈……夏老虽然严格了些,但人很好的!!!”

  老石显而易见不会安慰人。

  左佑佑只听到了“严格”两个字,颤抖着问:“他会考我知识点吗?”

  老石和夏博士对视了一眼,诚实地说:“不好说。”

  左佑佑的脸上浮现出崩溃的表情。

  夏博士的电脑狂闪,弹出来老石的消息:“快帮我安慰一下新人……”

  夏博士想了想:“有中国文物被英国拿去拍卖,夏老正为这事奔走,肯定没心思考你,放心。”

  左佑佑下意识问:“中国文物怎么会被英国拿去拍卖?”

  “嗐,打仗的时候,中国流失文物多了去了,那些老外抢了文物就不还。1949年以后,新中国一直在忙着追索流失文物。”老石说,“这次的流失文物有点特别,是岱石老人收藏的青铜器。夏老和岱石也是朋友来着,知道消息以后特别生气。”

  “是哪件青铜器?”

  “信陵缶。”

  信陵缶,全称“信陵”青铜缶,是用来盛酒的青铜器,属战国四公子之首——魏国信陵君所有。

  青铜器的价值通常体现在铭文上。信陵缶的缶盖和腹表上都有铭文,盖铭2行8字,腹铭错金5行40字,在青铜器的铭文数量上堪称佼佼者,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1934年,信陵缶被著名收藏家柏大殷,也就是岱石老人,以一万五千元的高价收购。柏大殷性情率真,为了表达自己对信陵缶的喜爱之情,专门请篆刻家瞿凤桐先生为他写了一块“魏缶庐”的横匾悬挂在家中,作为自己的书斋名,高调邀请学者、专家与好友共同把玩。

  “所以说做人不能太高调……信陵缶就这样被无数双眼睛盯着。抗日战争期间,信陵缶失窃,下落不明。有人声称,目睹信陵缶出现在日本,但无法确认。今年初,信陵缶出现在英国拍卖会的拍品目录中。”夏博士说。

  “这能忍?!”左佑佑怒道。

  “忍不了,所以夏老肯定没心思考你知识点嘛。”老石说,“外交部已经在抗议了,等下你记得安慰安慰夏老,他老人家别气坏身子。”

  “好!!!”左佑佑肩上大感责任重大,斗志昂扬。

  什么考知识点?忘了。

  老石套路成功,笑眯眯地看着左佑佑昂头走出办公室,架势好像要去把流失文物抢回来。

  左佑佑和简行舟一起下楼。

  柏辛树刚刚送走宣传部老庄和曹剑锋一行人,瘦瘦长长的身形慢慢走过来,身上的黑衬衫有些皱了,袖子随意地挽起,双手插袋。

  他看起来有一些疲倦,面容平和:“走吧,夏老在藏书室等我们,我带你们去藏书室。”

  简行舟隐隐激动起来,眼睛都发亮:“柏总,是去您的藏书室吗?”

  柏辛树淡淡地嗯了一声。

  简行舟因为激动而涨红了脸。

  左佑佑顿时在心里油然而生一股崇敬。

  老大竟然有个藏书室?

  难怪老大上班都要坐地铁,看来是把工资全都用来买书了!

  左佑佑立刻对眼前年轻而清贫的领导怜爱了。

  这是什么视金钱如粪土的清贫高尚知识分子啊!

  柏辛树还不知道,自己在左佑佑心里已经变成了清贫高尚的化身。沿着狭长的小巷子,财富大厦的镜面墙壁把下午的阳光刺眼地反射在他身上。

  柏辛树伸出手挡住眼睛,站在巷子口,克制地感叹:

  “以前这里,两边都是旧书店。”

  几人站在巷子口,看着眼前车水马龙。无论是柏辛树还是简行舟,都没有打开叫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