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中华修古籍 第128章

作者:黑白狐狸 标签: 现代言情

  “古法造纸用来修补就是不一样!”钱大师一边修补一边赞叹,“小柏总有心了。”

  左佑佑听钱大师提到柏辛树,下意识问:“什么是古法造纸?”

  “你们小柏总自己买了个纸厂,专门研究用古文献中的方法来制造纸张。”钱大师啧啧称赞,“比方宋版书,能流传到今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古纸的质量好,做工考究。但是现在社会什么都讲究效益,讲究性价比,所以这些纸都不经用。”

  小黄犀利发问:“现在做古纸也不赚钱吧?”

  “肯定不赚钱,也没人认识。也只有柏家的公子哥年年一掷千金来养这个厂,不然这个厂早就黄啦。”

  左佑佑咽了口唾沫:“一掷千金,得多少啊?”

  钱大师八卦:“一年几百万吧,或许更多?实验失败的次数比成功多。”

  一年几百万?

  左佑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几百万。

  是走错了爽文片场吗?

  三个年轻人眉毛齐齐跳了跳,不约而同地转过头去,盯着柏辛树使劲看。

  “原来长成这样才能做爽文大男主。”小黄感慨。

  左佑佑喃喃说:“不,这个配置,是爽文大反派才有的。”

  一挥手就赚几十个亿的那种。

  左佑佑总觉得通货膨胀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时候把她遗忘了。

  显然,简行舟也有同样的感觉。

  简行舟看着钱大师剪掉的纸片边角料,果断拿了一块:“纸黄金啊,我拿去做书签。”

  左佑佑不甘落后,也拿了一块走。

  钱大师招呼小黄:“我眼睛花了,看不清,你快过来帮我对对帘纹。”

  小黄凑过去,打了灯细看,手动调整了一番:“平行了师父。”

  钱大师叹气:“我已经老了,如今早已力不从心。我只希望这门手艺能传承下去,你们年轻人正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

  小黄“嗨”了一声,安慰他:“师父不要说这种话!现在不比从前,以前只能用眼睛看,现在科技都发达了,回头我给师父配个电脑扫描仪,咱们直接在电脑上放大对纸纹,什么老不老的,都根本不在话下!”

  钱大师:……?

  我要说的是这个吗?

  简行舟执著地说:“如果能够把标准量化下来,借助仪器,也可以跳出年龄的桎梏——要全套量勺吗?”

  钱大师:……??

  我要说的好像也不是这个?

  年轻人小黄与简行舟的耿直发言把钱大师满肚子感慨与回忆都顶了回去。

  钱大师被噎得脸色变了变,看到左佑佑和简行舟都是一脸赞同,悻悻地唾了一声:

  “跟你们小孩说不清楚。”

第170章 折页&剪齐&锤平&齐栏&打孔

  小黄还很委屈,钱大师把他的头拍得歪了歪:“你还有有空委屈!说!接下来要做什么!”

  小黄条件反射:“先补中心后补边,大处要比小处先。筒子叶中线,书叶边缘,书叶中间。”

  左佑佑听着两人一问一答,钱大师在传授小黄古籍修补手艺,她在旁边安静地听着。

  学习一门技术,都要循序渐进。

  左佑佑灵光一闪,想到了柏辛树要求老石带着她写论文。论文就是学术八股,写论文,本质上也是一门技术!

  左佑佑豁然开朗!

  如果按照写论文是一门手艺这个思路,学习过程岂不就和古籍修复一样?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只有知道古籍修复中,每一步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才能真正把古籍修复合理。

  放在论文上也一样。

  整理步骤,为什么这么写,就能写出一篇论文,并且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

  逻辑通√

  左佑佑深吸一口气,决定按照柏辛树的要求,仔细学习论文撰写技术!

  左佑佑神游天外,柏辛树突然问她:“……你觉得怎么样?”

  左佑佑骤然从写论文的雄心壮志中拽回来。

  “折页剪齐,这种处理方式你觉得怎么样?”柏辛树一看就知道左佑佑在走神,重复了一遍。

  左佑佑可疑地沉默了一下。

  小黄立刻说:“左老师,咱们补纸以后,要按照版心中缝对折,这一步就叫折页;将书本修补后多余边缘剪掉,叫剪齐。但是咱们这本因为碎得太厉害了,已经絮化,线装部分即使修复好,也会再碎开,所以我们建议把线装部分向内推剪两毫米。”

  左佑佑谨慎道:“可这样,这本书的比例会不会变化?”

  “会。”

  众人齐齐看着左佑佑,等着她拿主意。

  左佑佑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柏辛树。

  柏辛树一言不发,鼓励地看着她。

  柏辛树:尊重左佑佑的决定√

  两个人对视,彼此都在认真地传递自己的想法,只可惜,两个人不在同一个服务区。

  左佑佑:其实并不想要这份尊重。

  两个人进行了一番无效的眼神交流,左佑佑知道不能对自己与柏辛树之间的默契抱有任何幻想。

  她试探着说:“我希望等比例剪齐,外形看不出最好。”

  宋臣下的套,如果还回去一本比例不对的,怕是一眼假。

  “可以。”排版公司说,“天头地脚都推一圈,这点差距裸眼视觉上看不出来。”

  “经常把玩的话,手感有出入。”柏辛树开口。

  “看品相,宋臣没把玩过这本书。”排版说。

  “……毕竟被卖家套路,搞不好看见就生气,所以没把玩过,应该就不会被发现吧……?”印厂经理说。

  左佑佑觉得有点悬。

  但她没有更好的办法。

  柏辛树想了很久,最后点头:“就这么办。”

  于是左佑佑看着众人迅速把古书的装帧还原,一套流程行云流水。

  折页、锤平、齐栏、打孔……

  打孔?

  “原书的书脊背上有几个装订用的孔来着?”钱大师问。

  好问题。

  左佑佑转过头,用梦幻般的语气问柏辛树:“几个孔来着?”

  柏辛树也怔住了。

  他在脑中疯狂搜索回忆。

  钱大师提示:“一般是四孔五孔六孔。”

  柏辛树和左佑佑面面相觑,两人大脑均一片茫然。

  仿佛这本书上从来都没出现过装订用的孔。

  钱大师说:“最好严格遵照原书的形式——如果你想让别人看不出修补痕迹的话。”

  左佑佑问:“一般来说,民国时候的人喜欢几个孔啊?”

  钱大师说:“民国时候的装帧形式和现在差不多,你觉得古色古香的线装书,民国时期的人也这么觉得。”

  左佑佑窒息了。

  柏辛树头也不抬:“不要担心,我考据一下1937年前后的社会风潮,看看当时人喜欢用几个孔。”

  左佑佑忍不住问:“这都能考据出来?”

  柏辛树沉默了一下:“理论上,能。”

  理论上,原则上,实际上,堪称三大灵活话术,怎么解释都行。

  左佑佑坐在一边,捧着头开始努力回忆。

  “简行舟。”左佑佑痛苦呻吟,“你说什么时候才能发明出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

  简行舟和小黄聊得正欢,闻言,转过头。

  “你要记忆面包做什么?”

  左佑佑气了个倒仰。

  “因为我要回忆马王爷它有几只眼……啊不,《尊亲柏杰生财产状况及遗产偿务处理过程》这本书有几个装订孔。”

  简行舟诧异道:“你回忆这个做什么?”

  左佑佑翻白眼:“为了装订。”

  简行舟顺口说:“五个。”

  左佑佑:???

  左佑佑拉住简行舟:“二狗啊!这可不行瞎说!”

  简行舟愤怒地甩开左佑佑:“这有什么瞎说的?我看得清清楚楚是五个孔?你竟然觉得我瞎说?你不相信我??”

  左佑佑说:“倒也没有不相信——你怎么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