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的文物成精了 第126章

作者:南方赤火 标签: 现代言情

  只盼他那满口烂牙赶紧都掉了,吃不进东西饿死。

  跛脚军官带着一身泥跑过来,毕恭毕敬地请示希孟,好像是说卡车不好修,得容他们回营地拿点工具。

  佟彤马上脑筋活络,轻声说:“问他们营地在哪!然后报官!一网打尽!”

  话音未落,眼前一暗。希孟赶紧把她一把揽住,把她的一口现代普通话闷在肩窝里。

  “你就别开口了!小心拆我的台。”头顶的声音极其无奈,“他们以为你是满洲格格。”

  佟彤脸上倏然一热,被他的长衫擦着脸,心里咚咚跳得厉害,听他心跳倒是不紧不慢的,非常有大家风范。

  她用只有他才能听见的声音小声委屈:“我祖上说不定还真是满洲格格呢!没当过汉奸就是了……”

  “好吧好吧,我是哑巴格格,我闭嘴。”

  “我警告你,这不算正常社交。”

  希孟不理她,摸摸她后脑勺,转头吩咐太君,让他们快去快回。

  跛脚军官眼看“本国高官”拐带着一个“满洲格格”亲亲热热,那民族自豪感空前膨胀,鞠躬鞠出个锐角,然后猛一扬头,昂首挺胸地走了。

  野猪牙汉奸连忙跟上,屁颠屁颠地说:“太君等等,您还需要小的……”

  ……

  佟彤记得在网上看过一个访谈,说目前的很多抗日神剧制作粗劣,为了无脑拔高主角,通常把鬼子塑造成一群智障。这是对抗日先烈的极其不尊重。

  在真实的历史中,日军的素质、装备、训练程度,几乎和我军有着一个时代的差距。我们最终的惨胜,是先烈们用血肉生命堆出来的。

  现在佟彤算是亲眼见到了这种差距:高博朗手下的大头兵,很多连常用汉字都认不全,完全不会辨认那些木箱上的封条,全靠故宫学者在旁指点;

  而眼前这些“北海道乡下”出身的日军,很多还是文职,但在明确的分工之下,花了几个小时敲敲打打,居然把一辆他们从没见过的苏式卡车给修好了!

  而且还不知从哪弄来两大瓶汽油,小心注入到油箱里。

  虽然远远不够加满,但开几十公里不成问题。

  轰隆一声,发动机重新怒吼起来。跛脚太君满头是汗,一身汽油污渍,骄傲地请希孟验收。

  佟彤爬进驾驶座,太君们热情地朝她挥手告别。

  野猪牙汉奸挥手挥得格外用力,声泪俱下地说:“太君!格格!若有机缘,烦您开个金口,介绍小人去满洲皇宫尽忠吧!小人名叫……”

  佟彤冷漠地朝窗外点点头,踩下油门。

  “这次就放过你们,”她心里说,“祝各位明天就为国捐躯。”

  卡车缓缓加速,比之前开起来还要丝滑。

  从后视镜里看到,日军小队对卡车行了几分钟的注目礼,随后跛脚太君一声令下,进入小路隐蔽,很快就不见踪影。

  *

  村庄就在一里开外。其实早就有村民注意到这辆从天而降的大卡车,但大家胆小怕事,也不知车上所载何人,都不敢靠近,走路也绕着走。

  及至看到开车的是中国人,众老乡才松一口气:“果然是自己人,我们刚才看走眼了,还以为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国民政府算“官兵”,但地方势力也错综复杂。百姓不想惹麻烦,一律敬而远之。这佟彤也理解。

  现在走近一看,果然是中国同胞,男的玉树临风,举手投足间都是雍容贵气,女的娟秀礼貌,一看就是有文化的大家闺秀,还会开卡车——这样的女子在整个中国大概都不多见。

  佟彤想着之前手机定位或许有误差,甜甜的朝老乡们打个招呼,询问成都城的具体位置所在。

  老乡一听她说话,果然态度友好,这才慢慢围上来,七手八脚地比划,向他们指了去往成都城的路。

  年迈的村长也闻讯赶来。老人家留着长胡子,穿着大约光绪年间缝制的破衫,好客地朝两人一拱手:“两位先生太太若不嫌弃……到老儿家里吃顿便饭吧。”

  村长话音刚落,佟彤的就觉得肚子里的肠胃应景地一缩。

  她总算切身体会到,这身皮囊真拖累人……

  希孟已经替她应了:“那就谢谢老丈。”

  佟彤也赶紧道谢,顺便纠正:“我不是他太太哈。”

  村民在院子里支了张桌,围上几个破板凳,摆上点粗饭和没油水的菜,还连连告罪:“今年的收成已都上缴官府,用作前线抗敌了。菜品寒酸,两位莫怪。”

  村长一家老小数人,打量着两人的衣着鞋帽,问:“两位是……从南京来,还是从上海来?可否知道如今局势怎么样?唉,最近都弄不到报纸……”

  佟彤按实情答:“我们是北平来的……”

  她低头一看自己的旗袍。现代婚纱店租的复古衣装,尽管是全店最朴素,但那做工和料子,拿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是大部分百姓望尘莫及的高档货。再加上两人一口“标准国语”,无怪村民们一上来就猜他们是从大都市过来避难的。

  她用眼神跟希孟商量一下,按照自己对当前局势的了解,简单说:“敌军暂且不会攻来,但……轰炸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你们要做好准备。”

  她看看围坐饭桌的人,忽然发现都是老弱病残,忍不住问:“您家的壮丁呢?”

  “川军!”村长自豪地拍胸脯,“娃娃们都已上前线了,不胜不还!”

  月色落了下来,把几盘水煮野菜照得油汪汪的。佟彤衷心说:“咱们会赢的。从大清国开始,那么多列强想让咱们亡国灭种,最后不都是无功而返吗?”

  村民们相顾而叹:“县上的长官们一个个都垂头丧气的,还是城里来的文化人看得清。”

  气氛渐渐变得乐观起来。

  眼看吃得差不多,村长站起来,做了个总结陈词。

  “今日实在没什么可招待的,只盼咱们中国人的苦日子赶快过去,先生太太能早日回到家乡。大家都保重吧。”

  老村长坚持带头把他俩认成两口子,佟彤对此哑然失笑,再次澄清:“我不是他太太呀,我们看着那么有夫妻相吗?”

  一边说一边暗自想,要是老乡们真觉得自己跟希孟有夫妻相,那倒也不是坏事,四舍五入就等于夸她倾国倾城……

  饭桌上几个人笑道:“太太逗我们耍哩!就上个月,有两个像你们一样的先生太太,也穿着这样的衣裳,也是一般的神仙眷侣,来我们村吃了饭,跟大伙摆龙门阵,说什么要到附近的古庙里去绘图……对了,他们也是从北平来的,你们或许还认识呢——那先生姓梁,他太太姓林……”

  佟彤夹着最后一筷子菜,手悬在半空,硬是忘了往嘴里送,一双眼睛越睁越大,也忘了澄清自己了,激动地说:“我认识我认识!他们来过这儿?他们现在在哪儿?”

  致力于文物保护的专家们不止来自故宫。抗战爆发之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开始周游全国,测绘和拍摄古建筑遗物,用自己的方式延续中国的文脉传承。

  胳膊肘被无声无息地捅了一下。希孟有点好笑地给她一个眼神,警告她别得意忘形。

  “望远镜。”他说。

  佟彤从善如流,赶紧收敛。要追星以后找个和平年代穿过去再追。

  这时候天色已完全黑了,老乡们龙门阵摆够了,张罗着收摊。

  忽然远处打来一道手电,一束亮光十分不礼貌地打在人群中央。

  希孟一皱眉,转身避开。

  “这个是村长家?”拿着手电的陌生人甩着一沓法币,腆着肚子喊,“有没有米面粮食?油、肉?我家老爷按市价买!……”

  佟彤循着那手电光看过去,吓一大跳。

  这不是白天那野猪牙汉奸吗?

  太君们今天因为修车耽搁了一天,大概是口粮告罄,让野猪牙来帮忙采购。

  他抖着身上的绸缎长衫,趾高气扬地催促:“有没有卖的?没有我找下家了啊!”

  忽然他浑身一抖,眼睛定在佟彤身上:“格、格格??……”

  作者有话要说:  穿到抗日年代,不跟太君过过招,总觉得缺点啥……

  `

  晋江好像关闭了评论功能,只有评论者和作者可见。但是这样大家就没法在评论区互动了。这样吧,我可以每天晚上选一些有趣的评论贴到本章的作者有话说底下。

  不想看评论,关闭“作者有话说”就可以了。不想公开评论的宝贝儿注明一下就可以了。

  征求一下大家意见,这样行吗?

  --------

  山岛柒: 这个副本太带劲了好刺激

  作者回复

  佟彤:我要回家……

  知了:来来来,这是索然无味的小创作层吗?怎么觉得这种小创作层里都超级凶险?

  作者回复

  这不是创作层啦是真实世界

  寒夜琴挑:希孟真是多才多艺

  作者回复

  希孟:还用你说

  blueblue: 开始斗演技了

  作者回复

  佟彤:我孟最棒

  璇玑: 辣鸡晋江!

  作者回复:+10086

第76章

  夜深人静之际, 野猪牙打着一束手电,身后跟着一群扛粮食的人, 静悄悄地回到日军营地。

  那是个隐蔽完好、北洋时期的废弃哨塔,里面已经等了七八个饥肠辘辘的日军谍报人员。

  “太君, 粮食买到了。”

  野猪牙的声音不知怎的有些垂头丧气, 话说得含含糊糊, 好像那满口板牙突然全部虫蛀,疼得他口齿不清。

  那跛脚军官等了半晌,见终于买到了粮食, 斥责了汉奸几句, 命人上前卸货。

  黑暗中忽然有人叫:“行动!”

  说时迟, 那时快,冯铁柱丢下麻袋, 纵身跃起,以常人达不到的敏捷上前一扑, 直接卸了跛脚军官的枪,把他撂翻在地!

  “不许动!举起手来!”

  颜季明也扔下空麻袋, 短刀直指一个毫无防备的日军,干脆利落地缴了枪,塞住嘴。

  “对付这种败类不用讲什么规矩!大家一起上啊!”

上一篇:徐徐图她

下一篇:地球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