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120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第182章 刮目相看

  鲁盼儿为丁老师选了一块深红与黑色花纹的提花缎做旗袍, 加上黑色的盘扣、黑色的滚边, 很低调。

  可是这件衣服配上丁老师白皙的皮肤, 岁月沉淀的味道和满身的书卷气,让人一见便不能忘记。

  当然,除了参加会议的正装, 鲁盼儿还帮他们参谋着买下两件呢子大衣,找蔡颖织了两件毛衫, 又做了几件日常衣服。

  “太好了, ”丁老师接过一摞衣服, “谢谢你,小鲁!

  真是帮我们大忙了,还为我们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就连韩老师也说:

  “要是没有你, 我们根本不能这么快就准备好这一切。”

  “从我的角度看, 你们也是最好的顾客,肯相信我,放心让我决定衣服的一切。”

  鲁盼儿也觉得很愉快, “这是剩下的钱。”

  “我们的事情这么麻烦, 你只收手工费太吃亏了。”

  丁老师摆手,“因为你的帮忙, 我们的出国置装费才能剩下,你就留着吧。”

  “那可不行, 我做衣服都是明码标价的。”

  鲁盼儿一定把钱放下, “你们就要出国了, 一定有许多事要做, 我就不多打扰了。”

  她笑着走了,丁老师和韩老师穿着自己帮忙准备的衣服出国,她又开心又满足。

  韩老师和丁老师从国外开会回来,特别给鲁盼儿捎来两块电子表,“给孩子们戴着玩儿吧。”

  两块表的表壳和表带都是塑料的,一个绿色一个粉色,特别漂亮,表盘正中间是一块银灰色的玻璃屏,上面用阿拉伯数字显示时间,鲁盼儿赶紧摆手,“这么贵重的东西,给小孩子浪费了。”

  “这些年国外科技发展很快,电子表是很常见很便宜的东西,”丁老师笑着说:

  “其实应该买更好一些的礼物,可是我们把获得的奖金都买设备用了,剩下的只够买些小东西。”

  “买设备?”

  “我们学化学的,实验设备很重要,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落后太多了。

  所以我们就用奖金给学校买了一套实验设备。”

  要是把奖金换成外汇券,一定会很多很多,足够在友谊商店买彩电、冰箱、洗衣机、音箱这些大件了。

  可他们家什么东西也没添,鲁盼儿感慨之余,更佩服他们了。

  韩老师和丁老师又给她带来几位顾客,他们的许多同事也一样,过去很少关注穿着打扮,但随着改革开放,与外界的接触多了,对于衣着的要求也高了,而鲁盼儿做的衣服又特别适合。

  从剪刀胡同搬家失落的顾客就这样补了上来,而且比先前还要多,恰好赶上年前做衣服的旺季,鲁盼儿十分繁忙。

  不过,丰美放假来了要帮她打下手时,她坚决拒绝了,“只差半年就高考了,你和丰收要抓紧时间复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

  杨瑾也告诉他们,“现在学校、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业,你们成绩虽然一向不错,但想考上顶尖的大学还是要继续努力,这个假期很关键,你们什么也别管,就在家里认真复习。”

  跃进也笑着说:

  “家务我都包了。”

  就连过来看书的韩冬也赶紧表态,“我可以辅导功课、带梓恒和梓嫣,做家务,以实际行动支持鲁丰收和鲁丰美同学加入我们学校。”

  丰收丰美都是懂事的孩子,果然沉下心认真学习,累的时候跟着哥哥打一套军体拳,再陪着梓恒和梓嫣玩一会儿,连院门都很少出。

  这天,赵新月过来了,笑盈盈地说:

  “以前都在你家聚会吃饭,今年改到我家吧,就定在这周日,到时候你们一家都过去,再带着梓恒、梓嫣和跃进、丰收、丰美,人多热闹!”

  顾铁山的伤痊愈后,部队将他调回北京,又分配了住房,如今他和赵新月在部队大院里安了家。

  鲁盼儿点头笑了,“既然已经定好了,我们都听你的吩咐。”

  赵新月新婚不久,还是第一次张罗这么多人吃饭,便又向鲁盼儿请教,只恐招待不好同学们。

  鲁盼儿早有经验,一一告诉了她,又笑着说:

  “不必担心,我们过去都会帮忙的,何况男生们从来都主动上灶。”

  聊了半晌,赵新月站起身,“钱进、陈大为、蔡颖还有徐菲几个都通知过了,只差章丽雯了,我就过去说一声。”

  上一次鲁盼儿主动陪着赵新月去章丽雯家,是担心她尴尬。

  但也是从那次起,鲁盼儿认识到赵新月果然已经不再把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上了,对章丽雯平淡而客气,举止非常得体。

  “也好,我就不陪你过去了。”

  鲁盼儿一笑,自己倒是宁愿与章丽雯少些来往。

  赵新月看了出来,“铁山不想请她,可是我想毕竟都是同学,只漏下她一个人倒显得小气。

  现在回想起来,过去的事情不算什么,她其实并没有坏心,就是被惯坏了。”

  “你真是成熟了。”

  “我上了大学,又已经结婚,再不能像不懂事的女孩了。”

  赵新月含笑摆了摆手,“周末见。”

  鲁盼儿送走赵新月,才重新坐在缝纫机前,章丽雯推门走了进来,“能不能早点儿把我的新衣服做出来,我周日想穿呢。”

  “活太多了,只能按顺序做,”鲁盼儿看看本子,“你的衣服要周二才能做好。”

  “我原本想着过了年再回去上班,所以不着急穿新衣服,可是周日我们同学聚会,我总得打扮得漂亮些呀。”

  “真赶不及了。”

  鲁盼儿摇摇头,她并非故意推脱,而是活儿实在太多,而周末同学聚会又要占用大半天的时间,从今晚起自己就要赶着多做些呢。

  “你把别人的往后推一推,不就有时间了?”

  “那怎么行?

  都是约好的。”

  章丽雯没办法了,撇了撇嘴说:

  “你没注意吧?

  赵新月浑身上下都是新衣服,还住进了部队大院儿——顾铁山升团长了,部队的工资又高,以后我们都比不了她了。”

  “都是朋友,有什么可比的?”

  鲁盼儿低头扎衣服。

  “难道你不想成为北京户口?

  不想找到正式的工作?”

  章丽雯还想再举几个例子,可是却举不出来了,鲁盼儿除了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正式工作,别的还都不错,但只这两样,自己就永远胜过她。

  “我当然想把户口落在北京,但那只是为了我们一家人生活更方便,不是跟别人比。

  至于正式工作,倒是没什么,做衣服挺好的。”

  挣的钱还多呢。

  “你就是不肯承认吧。”

  鲁盼儿笑笑,章丽雯既然不信,自己也没有办法。

  这次聚会,鲁盼儿和杨瑾早早就出了门,而且骑了自行车,他们不想与章丽雯和周华同行。

  赵新月见了二人便埋怨,“你怎么没有把孩子们带来呢?

  还有跃进和丰收丰美,我可是都邀请了的。”

  自家人太多,何况今天又是同学聚会,鲁盼儿一笑,将带来了一兜桔子放在桌上,“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睡着呢,就没叫他们起来,跃进几个就留下带孩子了——有什么活儿,我们先准备出来。”

  虽然男生们会主动上灶,但菜还是要事先预备好。

  不料厨房里早整整齐齐地摆好了一溜儿盆碗,鸡鸭鱼肉收拾得干干净净,蔬菜切得长短大小一模一样,在盘子上排成队,鲁盼儿和杨瑾一同笑了,“这一定是顾铁山准备的!”

  “是他做的,”赵新月笑了,“在七队插队的时候,我就宁肯参加劳动也不爱做饭,考上大学更是不进厨房了,原以为结婚总要学着做,结果我上学离家远,他就包下了所有的家务。”

  杨瑾不由感慨,“真是没想到顾铁山这样能干——我也要向他学习了呢。”

  又笑问:

  “铁山呢?”

  “他去参加早操了。”

  赵新月笑着说:

  “部队特别重视他们这些有些实战经验的干部,而他亲历了战争,也意识到如何在训练中提高部队作战能力,每天都会亲自带队训练,”正说着话,顾铁山回来了,看看他们,便猜了出来,“你们一定以为我和新月不会做饭特别来帮忙的吧?”

  “告诉你们吧,我在部队可是到炊事班帮过厨的,做饭做菜难不住我!”

  顾铁山说着一挽袖子,“今天谁也不用,我一个人做菜,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你自己做?”

  钱进、蔡颖两人一同到了,听了顾铁山的豪言壮语并不大相信。

  这一次鲁盼儿站在顾铁山一边,“你们去厨房看一看就知道了。”

  钱进和蔡颖经常下厨,可见了顾铁山的准备,个个咋舌,“啧,啧,真是士别三日需刮目相看啊!”

  徐菲、陈大为也陆续来了,章丽雯最后到,进了门说:

  “部队大院的房子太整齐了,一排排的完全一样,要不是看门牌,怎么也找不到你们家。”

  大家也同样的感觉,“每家一样的红砖房,一样的大门,一样的园子,一样的仓房,一样的压水井,幸亏院门上挂着门牌号。

  不过部队的房子可真好,又宽敞又明亮,家里还有电话——你们住着一定很舒服吧?”

  赵新月笑笑,“还不错了,北京很少有这么大的房子了。”

  章丽雯又评论,“家里的电话其实没什么用,谁家有那么多的急事?

  还有这房子虽然很大,又有院子,可毕竟是平房,比不了楼房住着舒服——我们家今年就能分上新楼房了。”

  “能分到新楼房可是好消息,恭喜你们。”

  赵新月平和地笑着,递过来两瓶汽水,“大家坐吧。”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