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33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好的。不过剩下的布都拼垫子了,没有足够裁手绢的布。”鲁盼儿想了想,这块浅黄色的布还剩下长长一条,“丽雯姐,要么做长条的,正好系头发,比方方的手绢还要顺手。”

  “是更好用一些,”章丽雯就表扬鲁盼儿,“你还真有好主意!”

  “我是经常做衣服,就想到了。”鲁盼儿说着,把坐垫拿出来,“送丽雯姐的。”

  “真好看!”章丽雯接过去着实喜欢,四个小坐垫都是碎布拼的,最中心是黄色的花芯,一层层向外展,粉的花瓣,红的花瓣,黄色的花萼,浅绿的叶子,深绿的叶子,最后融入黑色的底,“正好摆在炕上。”

  可是,炕上堆满了东西,连一点儿地方都没有,章丽雯就一股脑儿地向里面推,空出最外面的一片,炕边就出现了四朵盛开的鲜花。

  鲁盼儿进来时就发现丽雯姐的屋子很乱,比在广播室时还乱——那时她以为广播室太小,没有地方放东西,现在才知道不是的。知青点的东屋不小,能住五六个人,现在只剩下章丽雯一个,可却几乎没有空地儿,被子褥子没叠起来,炕柜上、炕上又堆着衣服、手纸、半包牛肉干,还有一个饭盒,里面放着吃剩下的面条,地面也满是瓜子皮、花生皮。鲁盼儿就把两件新做的衣服拎出来,“弄出皱就不好看了。”随手帮丽雯姐叠好。

  章丽雯接过去放在一旁的炕柜上,“我不会收拾东西,过去蔡颖在的时候时常帮我整理,现在她嫁了,杨瑾也搬到学校住,更没人管我了。”

  丽雯姐的语气就像一个撒娇的孩子,其实她比自己大好几岁呢。

  不过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而自己是长女。

  鲁盼儿看不过去,帮她将东西理了一遍,其实摆好放好并不费劲儿,很快炕上就清清爽爽的了,笑着说:“你再把地扫一扫就可以了。”

  章丽雯摆摆手,“明天再扫吧。”

  “那我先走了,”鲁盼儿就提醒她,“丽雯姐要是出门的话,还是换一件长袖的衣服,这时节晚上还挺冷的。”

  “我不出门呀。”

  “我看丽雯姐换了新衣服,重新梳了头,就以为要出门呢。”

  “出门能去哪呢?这里没有电影院、没有商店,没有饭店,没有冷饮店,甚至连个供销社也没有!”章丽雯不满地抱怨,“只有蔡颖能在一起说说话,可想到要见吴家那个老刁婆儿,就不愿意过去了。所以我只能换换衣服,梳梳头,看看怎么打扮好看。”

  虽然知道丽雯姐爱美,可是鲁盼儿才知道她用了这么多时间打扮自己,一时不知道怎么回话了。

  丽雯姐就继续抱怨,“可恨的杨瑾又一定要搬走!知青点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杨老师喜欢清清静静地看书,”鲁盼儿就说:“去年丽雯姐在广播站时,杨老师就一直住在学校。”其实杨老师搬到学校还为了避嫌,知青点儿过去有好几个人,男的住在西屋,女的住在东屋,一起劳动一起做饭,只剩下他和蔡颖或者丽雯姐一男一女,就不合适了。

  可是丽雯姐似乎并不明白,“你就是替他找理由。”

  每次自己帮杨老师,或者杨老师帮自己的时候,丽雯姐都会这么说。鲁盼儿听惯了,也不放在心上,笑了笑,“我得走了。”

  “别急着走,一起说说话儿,我这儿还有炒瓜子呢。”

  “家里还有不少活儿要做。”鲁盼儿摆手拒绝了。

  “那常过来呀。”

  “有空儿就来。”鲁盼儿这么说着,其实却知道自己不可能有空儿的,天气暖和了,做夏天衣服的就该多起来了,做衣服的多了,旧布碎布也就多了,就能做更多的抹布。不过丽雯姐是挺孤单的,所以她也诚心邀请,“你要是闲着,常到我家坐坐吧。”

  “陈婶天天坐在你家的炕上,我一过去就教育我好好劳动,很烦人呢。”

  那就没办法了。

  丽雯姐是大人,用不着自己操心,鲁盼儿趁着还没接到大堆儿的活儿,她先挑了个周末去了田翠翠家。

  事先让田翠翠的弟弟帮忙捎了口信儿——他正在九队上五年级,待鲁盼儿到田家时,田翠翠果然留在家里,见了她就亲亲热热地拉着她坐在炕上,又是倒茶,又是拿出饼干、水果糖、葵花子、杏一大堆东西。

  “别拿了,我又不是小孩子。”鲁盼儿就笑了。

  “我第一次吃水果糖就是你给我的,那时候觉得可真甜。”田翠翠也觉得她们都长大了,再吃糖似乎不合适,就拿起一颗杏,“这是刚下来的,只摘下这么一小碗——原来我家有好十几颗桃树、杏树,被万队长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时割掉了,最后一颗桃树一颗杏树我爸我妈抱着不松手才保下来的。”

  上中学的时候,每年都会尝到田家的桃子、杏子,每到果子熟的时候,田翠翠就会带来一大篮,没想到现在只有两株树了。鲁盼儿吃了一颗,还是过去的味儿,“好在留下两颗,将来可以再种。”又从包里拿出那件衣服,“我给你做的,试试看。”

  “哎呀!活儿做得好细致,你的手可真巧!”田翠翠就说:“这白色的牙子得费多少工夫呀!”

  确实费了不少工夫,但是效果也特别好,鲁盼儿帮着田翠翠系好扣子,在镜子后看着里面的田翠翠,浅绿的衣料果然调和了她的肤色,而白色的细牙子把人衬得十分精神,肥瘦大小也合适。

  “我本来不喜欢浅绿色,从来没买这个颜色的布,这没想到这件衣服却比我所有的衣服都好看!”田翠翠实话实说,喜爱地摸着衣服。

  “我就觉得适合你,果然不差。”鲁盼儿满意地点了点头。

  “盼儿,这块布多少钱?我给你,你带着弟弟妹妹过日子不容易,还供着高中生呢!”

  “就许你帮我,不许我帮你吗!”鲁盼儿装出生气的样子,“你要是给钱,我就跟你绝交了!”

  “别,别,别,我是说我现在挣了钱……”田翠翠说着用手一指,她家与过去很不一样了,家里换了新的炕柜、地柜,桌子上摆着收音机,地上停着自行车,“等到秋天,还要把家里翻盖成三间砖房!”

第55章 攀上高枝

  田翠翠家过去特别困难,住的还是好多年前的土坯房呢, 鲁盼儿点头, “是该翻盖了。你果然挣了不少钱, 不过我也挣到钱了呢——现在供跃进一个上高中不算什么, 就是丰收丰美都上了高中, 也能供得起!”

  田翠翠就赞同地说:“我一直觉得你比我强,我都挣到钱了,你也一定能!”

  “我还觉得你比我能干呢, ”鲁盼儿就笑, “这次来我也是有事要你帮忙。”

  “什么事?只要我能帮的就一定帮!”

  “我想买一台码边机, 不过听说比缝纫机还难买,只有襄平县商店才有, 你时常去县城,看看能不能帮我弄到一张票?”

  鲁盼儿做的衣服越多,就越是明白当初舅舅说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不错, 其实自己是无知者无畏,并不真正懂裁缝就敢接活儿做衣服,好在农村人对做衣服的要求不高, 非但没有被挑出毛病, 反而借着娃娃服有了些名声。在舅舅的指导下, 再认真研究裁剪书, 她现在进步多了, 也越发觉得码边机太重要了。

  “码边机。”田翠翠记住了,就笑着说:“就算难买, 可是黑市上什么都有,我一定给你弄来!”

  “用多少钱一定要告诉我。”

  “我知道啦。”田翠翠答应着。与鲁盼儿说了半天的闲话儿,又留她吃午饭。

  鲁盼儿与田翠翠一直是最好的朋友,也就不客气地留下了。

  田家园子里有各种青菜,又买了肉,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十分丰盛——这是把自己当成贵客招待呢。。

  鲁盼儿走的时候,田翠翠还给她拿了一大包旧衣服,“家里新衣服做多了,旧衣服也就剩下来了——我早洗干净了收起来,原来等着有空儿给你送过去,正好你直接带走。”

  没多久,田翠翠就帮鲁盼儿弄到了码边机票送了过来。

  鲁盼儿与跃进到襄平县商店买了码边机,骑着自行车运了回来。

  码边机也是请杨老师帮忙安装的。

  她再做起衣服来,就更方便了,也省了手工码边的时间。

  现在家里东屋靠窗一侧摆着码边机、缝纫机和烫衣板,鲁盼儿瞧着心里说不出的妥帖,她就是喜欢做缝纫活儿。

  缝纫其实是很有趣的事,看着一块布按照自己的心意变成了好看得体的衣服,一点儿也辛苦,反倒是一种享受。

  哪怕是做抹布,她也很开心,而且特别用心地做出符合化工厂标准的抹布,每一块都一样大,一样厚,摞在一起方方正正,简直像用剪刀修出来的。化工厂收抹布的人已经认得她做的抹布了,每次跃进送过去都不用挨个检查,只点点数就收下付钱。

  最难得的是做缝纫活儿不影响工作,全部都在上课之后。吴队长看不顺眼也没办法,学校的课鲁盼儿上得认真,为化工厂做抹布是支援工业建设,他更没有理由反对。

  而且,吴红与万红宇很快就要结婚了,他也忙了起来。

  按红旗九队这边的风俗,嫁女儿不比娶媳妇,女方家只要备些嫁妆就好,不用办酒席、招待客人的。可是吴红毕竟嫁到了县城里,又是局长家,吴家自然不一样的。

  吴婶儿讲起万家给的彩礼总是眉飞色舞的,“你们是没见过,两块做衣服的料子,都是毛料,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特别挺实——襄平县里只有缝纫社敢接那样的好料子,手工费更是贵得吓人,一套衣服就要五块钱!”

  “还有两块缎子被面,一块红的一块绿的,上面印着一朵朵的大花,还闪着金光,我都不敢摸,只怕手太粗刮起毛,只好让吴红自己做……”

  陈婶儿就笑着恭维,“吴红命好,居然能跟万局长家的独生儿子结婚,将来还有更多的福要享呢!”

  鲁盼儿扎好被单,一转身就见陈婶儿正向王大娘意味深长地眨眼睛,王大娘也回了她一个特别的眼神,却笑着说:“吴队长有了这样的亲家,也一定会步步高升呀!”

  虽然红旗公社偏僻,但是万红宇那些事儿还是被大家知道了。吴家人不在的时候,大家就会大说特说——作风不好,被抓进过派出所,那可是犯罪分子呀,红旗公社还没有这样坏的人呢!

  然后大家又会议论吴红,说她退亲是不守信,说她被富贵迷了眼,说她将来一定会后悔——再议论到吴队长和吴婶儿,说他们为了攀附万局长家卖了女儿。

  等到了吴队长和吴婶儿面前,大家的口风就又变了,改成笑嘻嘻地恭维吴家,赞扬吴红。

  鲁盼儿在家里做缝纫活儿,早听了许多,但她从不背着吴家人说什么,当面也一样,只笑笑把被单给了吴婶儿,“这件好了,衣服再过两天来拿吧。”

  吴红结婚,吴婶儿嫌自己的罩衣太土气,特别买了藏青色的布,做了与胡干事一样的干部服,准备接亲那天穿。鲁盼儿刚刚量了尺寸,又裁了出来,放在一旁,准备上了浆再做。

  吴婶儿接了被单,就指着刚刚裁下的布头说:“把最大的两块给我吧,我想着小革要上初中了,给他做个书包。”

  其实呢,鲁盼儿没想到吴婶儿还能找自己做衣服,虽然没有撕破脸,但大家心里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

  但是她既然来了,鲁盼儿也一样客客气气地招呼,扎了被单、褥单、枕套,又裁了衣服;没带旧衣服,自己也没计较;可是要把裁下的布头要回去,那可就过份了。

  鲁盼儿就说:“不行呢。扎了这么多东西,用了半轴线;做衣服还要用更多,又有缝纫机针、机油、皮带轮,都是要定期换的——所以才要把碎布留下做抹布补贴,吴婶儿既然想要,就把手工钱给了吧。”

  吴队长媳妇儿脸一下子涨红了,自从成了队长媳妇儿后,她占便宜习惯了,没想到为了两块碎片碰了个钉子,可还没法儿发火儿,鲁盼儿的话说得软,可一句句把人顶得没法反驳。

  “哈哈,”陈婶儿赶紧笑着说:“她吴婶儿这些天是忙糊涂了,做了这么多活儿哪里能白做呢?谁不知道鲁老师的针、线、机油都是从襄平商店买,贵得很呢。吴家日子过得好,家里都是新东西,也没有旧布旧衣服,要了这两块布回去,是打算给手工费呢——对不对,她吴婶儿?”

  “正是呢,队里寻常人家不过做些小零活儿,拿一两件旧衣服就行了,队长家可不一样,做了这么多新被新褥新衣服,给两块钱手工费一点儿也不多,她吴婶儿刚刚还说襄平县的裁缝社收五块钱呢。”王大娘也笑着帮腔。

  其实生产队长没有工资,与农民一样挣工分,吴家的日子过得殷实不假,但根本不可能样样是新的,反而为吴红准备陪嫁而花得家底都快空了,吴队长媳妇正是为了省点儿花销才要了碎布的。

  但是让陈婶儿和王婆婆拿话儿一挤兑,吴队长媳妇儿咬了咬牙,只得从兜里拿出两块钱,“我也正这么想的。”

  鲁盼儿收了钱,把所有的碎布都包在一起给了她,“那就都拿回去吧。”

  吴队长媳妇儿一走,陈婶儿就“呸”了一声,“真是不要脸!”

  王大娘也连“呸”了几声,“自以为攀上高枝儿,却不知道大家在背后都快笑死了!”

  “她只当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其实谁心里不清楚……”

第56章 就靠自己

  等到王大娘也拿着做好的衣服走了,陈婶儿悄悄嘱咐鲁盼儿, “虽然这次我们帮你要回了两块钱, 可是要是还有下次, 你还是让一步吧。少收两块钱不算什么, 更不差那点儿碎布, 得罪人总不好。”

  “队长毕竟是吴家的人,管着队里的大事小情。”

  “而你们姐弟几个孩子,没有依靠呢。”

  吴队长不就是看自家无依无靠才欺负上来的吗?可鲁盼儿不想让, “我参加工作了, 就是大人了!我们姐弟几个谁也不靠, 就靠自己!想做衣服不给钱,我就不让!”

  “你这孩子怪有主意的, ”陈婶儿就说:“你看我就不跟她当面硬顶,只用话儿拿住她,吴队长也不敢给我和建国分差活儿, 更不敢少给我们记工分。”

  陈婶儿一直有自己的处事之道,春耕期间,她果然跟着吴家的女人一起做最轻松的拨秧;连建国分的运秧也是俏活儿。后来因为章丽雯“中暑”, 只有他一个人运送秧苗, 陈婶儿还为他争取到了十个工分, 与插秧一样。

  但是鲁盼儿不想学, 笑着把话岔开了, “婶儿,吴红结婚的时候, 我们还用给礼钱吗?”

  “不给!嫁女儿不办酒席,当然也不给礼钱。”陈婶儿就说:“我们就过去看个热闹就行了。”

  转眼间,吴红出嫁的时候就到了。鲁盼儿一早到吴家,见吴家收拾得十分整齐,吴婶儿、吴红都打扮一新,恭喜了一声,听外面孩子们喊车来了,就带着丰收丰美回家了。

  没一会儿,陈婶儿带着建党、建设和建立来了,“告诉你们不许摸吴家的轿车,非要摸,被人骂了灰溜溜地回来了吧。”

  整个红旗公社只有一抬拖拉机,孩子们没见过轿车也没什么,好奇看看摸摸也不可能弄坏,但是万红宇就是容不得,鲁盼儿瞧不上他的人品,就笑着劝陈婶儿,“他们还小呢,再大点儿就懂事了。”

  “还小?建党比丰收丰美都大呢!”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