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籽儿
她这一抬头,却让尧氏大吃了一惊!她原本还以为文文没受什么伤,哪料到瑶儿下手竟那么重,将文文脸上抓出好几道血痕,连脖子上都有青紫的指印!
这哪里还能称得上是小孩子打架!便是市井上的泼皮作乱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尧氏再是性情宽仁,见到这等情景也忍不住责备地看了赵瑶一眼,赵瑶也自知理亏,此时诺诺地低下了头,不敢直视她舅母的眼睛。
齐老夫人才不在意赵瑶怎么着,只打量了沈西泠一番,眼中闪过一丝轻蔑,心想这方家的倒的确是个美貌的丫头,不过也许正因如此,才会让她生了本不该有的妄念。
老太太轻哼一声,看着沈西泠的眼睛,一字一句慢慢地道:“丫头,你岁数还小,父母又不幸去得早,有许多道理恐怕还不太懂得,也没有人教你。如今你寄养在齐家,老身便算是受累,倒可以代你已故的双亲,教教你这为人处事的道理。”
齐老夫人话说得沉,又提起沈西泠已故的双亲,一字一句都像扎在人心上,只是她自己却浑然不觉这些个言语对人家是何等残忍,仍顾自教训道:“这人啊,活在世上都不容易,只要耳聪目明、能看能听,便总不免要生出些贪痴欲念来,此乃人之常情,不能算是什么错处。可这些欲念生出来以后,却并非个个能兑现成真,总有些东西是你得要看得清放得下的——若看不清放不下,非要把着这些个欲念不放手,那便是愚妄,那便是错处。”
作者有话要说: 下更或者下下更见面
第54章 飘零(3)
堂上静得吓人,沈西泠默默地跪着听齐老夫人垂训,坐在侧方的齐宁偷偷看了看她的脸色,见文文妹妹那张漂亮的小脸儿上血痕交错,又苍白得惊人。
他眼中有疼惜,心里又对沈西泠有些别样的情意,亦想像方才齐乐护着赵瑶一般为沈西泠出头,只是他素来知道自己身为庶子并不讨祖母欢心,就算强出头也不过是无用功,何况余光又扫见他二哥落在地上的那件外披,神情便不自觉地冷了下来。
呵,他何必出头呢?说到底,文文妹妹也无非跟赵瑶一样,眼里只有他那个惊才绝艳、事事压人一头的二哥罢了。他要是一头热为她豁出去,岂不成了他四弟那样的傻子?
人家还未必领情呢。
思及此,齐宁眼里的情绪便彻底淡了下来,复而扭过头去不再看沈西泠。
齐老夫人语气顿了顿,继续道:“丫头,今日之事,你现在看来是坏的,其实若你能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些,便能知道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趁那些不该有的念想种得不深,赶紧将它拔个干净,连点渣子也不要剩下,这样才是对你自己最好的——你懂得么?”
尧氏从旁听着,只觉得老太太这话说得越来越过分,可文文自己跪在那里,只是脸色格外苍白一些,却并不见露出什么委屈悲凉之色。一个小姑娘,这么孤身一人跪在堂上,众目睽睽之下受了这等羞辱,她却也不哭,一滴眼泪都没掉,只是沉默地听着。
此时甚至还点了点头,答:“……谢老夫人提点,我懂得了。”
齐老夫人点了点头,悠悠“嗯”了一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又缓缓将茶杯放下,说:“再怎么着,这事儿也得有个决断。”
“其实原来我就觉着方家小姐入家塾有些不太合适,”老太太神情威严,“瑶儿和容儿总算与齐家沾着亲带着故,与敬安他们一道读书也算是合情理,方家小姐进来却是有些不得宜了。只是之前我没有过问,这事儿也就这么落定了。”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继续说:“我知道敬臣也是好心想报答方公,只是他一个男子,在这些琐事上考虑得也欠周到。依我看,方家小姐住在齐家不妥,不如还是搬出去来得好些。”
尧氏听得此言一惊。
她以为老太太训斥文文一顿也就罢了,却没料到她竟动了要将文文逐出去的心思!文文一个小姑娘,双亲又已故去,若将她从齐家赶出去,她又能去何处!
尧氏于是心中也生了不平,此时开口劝道:“老太太,文文年纪尚小,亲眷又都不在身边了,若离了齐家又能到何处去?何况她也是敬臣带回来的,总要问过敬臣再……”
话音未落,尧氏便听得老太太冷哼一声,道:“问敬臣?他一个未娶妻的男子,将个小姑娘牵到他头上能有什么好?你一个做母亲的,处置事情未免也太荒唐了些!”
如此疾言厉色,竟是连尧氏也一道叱责了。
老太太年纪虽大,霸道却不减当年。堂上越发安静,齐宁和齐乐坐在椅子上动都不敢动,赵瑶跪在地上也是大气也不敢出,独傅容神情平静,还姿态温顺地给老太太添了一杯茶,劝她消火。
老太太接过茶杯,却仍是怒气未平,又对尧氏道:“齐家不是不懂道理的门庭,既受了方家的恩,自然要照拂他家的遗孤——一会儿你就去寻帐房,让他点些银子给方家小姐,丰厚些,不要薄待了,往后若方家小姐还有什么难处,也可到府上来说,我们能帮的自然会帮扶。”
尧氏还没等着接上话,便见老太太又转头看向沈西泠,下巴微扬,问:“方家小姐觉得这样可好?”
众人的目光于是又随着老太太这一句问集中到沈西泠身上。
这孤女面临着如此这般被扫地出门的窘境,竟也还是不哭不闹,脸上伤痕交错却面色平静。尧氏还见小姑娘的目光看向自己,对自己露出了一个感激的眼神,随后很快便收回了目光,对坐床上的齐老夫人拜了一拜,文文静静地答:“如此甚好,谢老夫人垂怜。”
尧氏瞧着她跪拜的模样,不知何故忽而心头一酸,眼中浮出一层泪光来。
齐老夫人则浑然不觉,只觉得这孤女颇为识相,如今趁敬臣不在赶紧将人打发走,她那次孙性情寡淡,想来回家以后就算知道了此事也未必会有什么异议。这些个不该有的苗头,还是早些掐死的好。
傅容温柔端方地坐在齐老太太身侧,将堂上的一切都收入了眼底,此时垂下了眼眸,遮住眼中露出的些微笑意。
她哥哥傅卓说得果然对,容易惹麻烦的事情,自己最好不要亲自动手。
你瞧,她没动手,一切却顺顺遂遂,多好。
区区一日过去,齐家的府宅却生出不少变数来。
赵瑶受了罚,不单被齐老夫人训斥罚跪,后来她闹事的消息还传到王清那里,引得王先生震怒,扬言再不会教她读书,直接将人赶出了学塾。至于那位方家的孤女则更是可怜,被齐老夫人直接撵出了府,据说上午刚从荣瑞堂出来不久,下午就出了齐家的门。
齐家的府宅之间许久没出过这样的乱子了,今日这么一闹,自然就难免引得众人背后说嘴。
譬如齐云和他夫人韩若晖。
这夜,乳母将徽儿带下去哄睡了,夫妻二人坐在床上夜话,韩若晖一边给齐云捏着肩膀一边同他说起今日齐老夫人将方家孤女逐出府去的事情,惹得齐云也十分意外。
齐云皱眉道:“祖母怎可如此行事?方公于敬臣有恩,那方家小姐是方公遗孤,如今却将人家逐出府门,道义上都说不通,若传扬出去,叫别人怎么看齐家?”
韩若晖柔柔缓缓地给丈夫揉着后颈,接口道:“咱家老太太的脾性你又不是不晓得,向来说一不二,今日母亲也劝了良久,竟也没用。”
齐云叹了口气,眼露焦虑之色,踌躇了半晌,道:“还是我再去同祖母说说吧,如此实在欠妥。”
他说罢就要起身,却被他夫人拉住,嗔道:“你是糊涂了,这事儿你都没瞧明白,插的哪门子手?”
齐云听言挑了挑眉,却是不懂这事儿还能有什么弯绕,韩若晖又是无奈又是觉得好笑,道:“你没瞧出来?老太太是想让她那侄孙女儿嫁给敬臣,嫌弃那方家的小姑娘碍了事,这才要将她逐出去,你去同她说道义怎能说得通?”
“竟有此事?”齐云一听十分惊讶,“容儿与敬臣?”
此事想来玄乎,不过细细一考量倒像真的。祖母一向抬举娘家,如今要照顾傅容也并不令人意外。若容儿与敬臣成婚,傅家如今略显飘摇的地位便得以稳固,于敬臣而言,像傅容那样端庄持重的性情,倒也是个良配。
只是……
“只是老太太未免也太多心了,”齐云失笑,“那方家小姐才多大?敬臣总不至于……”
他夫人却笑,说:“有什么不至于的?我倒觉得老太太的担忧也不多余——你就不觉得敬臣待她颇有些不同?”
齐云想了想,摇了摇头,说:“没有吧……”
韩若晖捂着嘴笑起来,轻轻拍打了丈夫一下,说:“你啊,能瞧出什么来啊?”
齐云又追问,他夫人悠悠道:“你弟弟是什么样的性子,你自然比我摸得清楚。其实今日老太太说的话也有在理的,你说这照顾故人遗孤的事儿,给笔银子也就是了,像这样接到身边来的倒是少见——这事儿放在旁人身上都少见了,何况是敬臣?嗯?”
这么一说倒真在理。
齐云转过弯来,想想他二弟那一贯懒理是非的性子,确是待那方家小姐太周到了些。仔细想想,当初二弟提起让瑶儿入家塾之事,兴许也是在为那方家小姐做打算。
齐云品出些味道来,不过他还是十分信任他二弟的品性,绝不至于对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动什么歪念头。他夫人听了他这番话,笑道:“眼下他二人之间兴许确实并非男女之情,可这往后却说不好。”
齐云半信半疑,又听他夫人道:“我只是拿不准敬臣对此事的态度……他那个脾气,若一回来知道他领回来的小姑娘受了这样的欺负,可不定会怎么着。”
这话一说,齐云也是心里没底。
敬臣虽然一贯对长辈孝顺,但一贯自己有主意。倘若晖说得不差,敬臣果真对那方家小姐特别照顾,回来却得知祖母将人给欺负了,这……
齐云一时头大如斗。
韩若晖又叹息了一声,道:“二弟也是不容易,在外头已经被朝廷的差事累得脱不开身了,回到家里头还得再收拾这个烂摊子——我看这事儿你干脆别管,省得掰扯不清。”
齐云倒是想管,可这一头是祖母,一头是二弟,也是无论如何也插不上手。
他踌躇了一阵,想了想又要起身,韩若晖拉住他,问:“你做什么?”
齐云回过头,答他夫人道:“去给敬臣写封书信,他心中早些有数,总比乍一回来就瞧见这等场面来得好。”
敬臣的脾气最不好揣摩,你说他脾气不好,其实他又很少跟人计较;你说他脾气好,可有时若动了怒气却当真叫人害怕。齐云觉得此事还是应当提早知会他一声,免得再闹出什么乱子。
齐云拍了拍夫人的手,温柔道:“你先睡吧,我一会儿写好了便睡下了。”
韩若晖点了点头,看着丈夫行到灯下写信。
作者有话要说: 只能说嫂子是个明白人,瑞斯拜暴言:下更还不见面的话男主就是狗
第55章 曰归(1)
齐婴在南归的途中收到了长兄的来信。
说来也巧,齐云找人给他送信的时候他已经动身南归,那时顾居寒虽仍未退兵,但去势已成定数。
齐婴原本打算等魏军退了再折返建康,但韩守邺听说蒋勇被杀后反应极大,这消息比预计的传得更快。齐婴知道这位世伯性情暴烈、压不住事,仔细斟酌后,觉得还是应当亲自同韩守邺交代此事,以防他再闹出什么乱子,遂让徐峥宁留在石城以观后续,自己则提前动身南归。
结果在南归途中却碰上齐云派来的家奴,收到了长兄的信。
这一日是二月廿六。
那天天有小雨,虽说春雨贵如油,但行路遇雨终归有些不便,何况白日里便乌云压顶。送信来的家奴一身蓑衣,尽管递信的时候很是小心,可还是让信笺沾染了些许水汽。
信是青竹亲手接过并送进马车内的。他知道自家公子与齐大公子之间经常通信,因为大公子一向喜欢操心,来信要么是关照二公子注意身体,要么就是同他说家中的近况,一般并无什么紧要。
只是这回似乎有些不同,青竹眼睁睁瞧见公子展信一目十行读完了信后,原本平静的脸色陡然便沉了下来,甚至眼中还划过了一丝忧虑。
青竹极少在齐婴脸上看到这样的神情,尤其是近些年,眼下瞧见难免心中惴惴,沉默了一会儿试探着问:“公子……府上可是出了什么事?”
他见齐婴眉头紧锁起来,脸上的线条显得冷清又严厉,并不答他的话,只对他说:“去告诉白松,加紧回建康。”
抵达建康时已是亥时过半,彼时城门已关,守城的士兵一开始没认出这是左相府齐二公子的马车,没有放行,后来是白松掏了枢密院的令牌才得以进城。
近日阴雨,自石城向南一路泥泞,进了建康地界也是一般模样,夜雨凄清,春寒料峭。
城中路上已几无百姓,白松扬鞭策马,将车驾得极快,一路回了齐府。
本家的门房大半夜听人叫门,很是不耐烦,睡眼惺忪地出来察看,却见叫门的是二公子身边的童子青竹,一下儿瞌睡醒了大半,揉眼的功夫,却见二公子已经踏进门来,匆匆进了府。
齐婴径直去找了齐云。
那时时辰已晚,府上的人都已入睡,齐云也已经歇下了,却听下人进来传,说二公子回了,正等在门外请他出去。
齐云本来还将信将疑,披衣出得房门一看,竟果真见到敬臣站在廊下,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外衣上还沾着夜雨。
齐云十分惊讶,一边系着外披的衣带一边问道:“敬臣?你回来了?之前不是说得后日才回么?”
齐婴同长兄打过招呼,语速颇快地答:“嗯,有些公务要办,提前回了。”
齐云应了一声、点了点头,刚系好了衣带,又听齐婴道:“我路上收到了兄长的信,说文文出了事——她如今人在哪儿?”
齐云听言一愣,却没想到二弟这么急火火大半夜把他叫起来,竟是为了问那方家小姐的事。
他去信时已经将事情大致同他说了,说方家小姐同瑶儿起了争执,后来两人闹腾起来,被祖母逐出了府。齐云其实对此事并不上心,对这桩官司的了解也都来源于他夫人的转述,对于事情的细节知道得并不清楚,是以信中并未提起赵瑶作弊之事,也没有提起齐婴的那件外衣,自然更不知道那方家小姐被逐出去以后又去了哪里。
齐云知道的不多,可眼下心中想的却不少,譬如他本来对自己夫人的揣测存疑,可如今见二弟这副眉头紧锁的模样,不禁也对他和方家小姐之间起了疑心。
齐云有心探问两句,但看齐婴神色,晓得眼下并非好时机,遂只是答:“此事我知道的也不多,已尽在信中同你说了。她前日下午便出了府,去了哪里我也不晓得。”
他如此一答,便见齐婴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些,沉默了一会儿,问:“母亲当时可有什么反应?”
齐云闻言叹息一声,答:“我那天在官署上职,没在现场听着,据你嫂嫂说,母亲是立意要护着方家小姐的,只是祖母脾气刚强,连母亲也一并训斥了,她便没能将人护住。”
齐婴点了点头,眉头却未解,齐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刚回来,今夜还是先回去歇下吧。方家小姐虽出了府,但听说祖母让人给了她一笔银两,想来也不至于出什么事。若你还放心不下,等明日天亮了再去找母亲问问也就是了。”
齐婴看了齐云一眼,又偏过头看了看檐外的夜雨,回过头说:“好,兄长歇息吧,我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