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心头朱砂痣 第124章

作者:袖侧 标签: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宅斗 现代言情

  年纪大些,在东宫迎娶太子妃,立几个嫔,生几个孩子,一家子住在这里。等到某一天,皇帝四五十岁突然嗝屁了,太子就原地升级了。

  从景顺朝开始就不太对了——因景顺帝实在活得太久了。

  景顺帝成年登基,一登基便立了嫡长子作太子。那时候景顺帝年轻能干,一副中兴之主的模样,太子少年聪慧,未来可期。

  谁想到……太子在东宫长大,读书,学习,成亲,生子,纳妾,生子,生子,生子……一直到,太子的儿子都要娶亲了。东宫塞得满满的,大家挤着住。

  皇帝还活得比谁都健康呢!

  太子实在也受不了了,上书给皇帝,想搬出去住。

  景顺帝许了,让太子在外面另开府。太子带着一大家子高高兴兴搬进了宽敞富丽的新家,憋了半辈子了,才舒心了几天,就薨逝了。

  后来民间就有说法,便是说太子擅离其位,漏了龙气,才薨的。太子就应该好好待在东宫里才是。

  所以元兴帝的太子虽然都三十多岁了,还是在元兴二年底搬入了新修缮的东宫。

  但秦王府皇帝并没有收回去,也是考虑到景顺朝太子的情况和本朝太子的情况——都是年纪老大的太子,都是一大家子人,东宫挤不下。

  三月里叶氏生了孩子,老內侍过来一杯鸩酒要了她的命,也是死在了东宫里。

  皇长孙跟着先住进了东宫。待他七月里成亲,元兴帝许他与妻子住在宫城外的旧秦王府里。太子其他的儿子若成亲,到时候也一并住进来。就太子始终留在东宫,虽然老大年纪了,也还得读书学习。

  如此,既使太子不离其位,又解决了实际的居住问题。

  只如今,皇长孙要见亲爹,就得入宫。

  “听说父王近来颇多饮酒?”皇长孙来了便质问。

  太子烦闷:“我就喝点酒而已。”

  皇长孙道:“这里离乾清宫才多远,我都能知道,父王以为皇祖父会不知道?”

  太子把酒杯摔到地上:“你和我谁是爹?”

  皇长孙忍住气,道:“现在正是我们家困难之时,儿只是希望父亲振作起来。”

  “我怎么振作!如今人也没了,钱也没了!”太子道,“也没人敢投靠来……”

  “那些人都没什么用。”皇长孙却道,“父亲从一开始就找错人了。”

  太子抬起眼来。

  皇长孙道:“牛都督,才是我们该笼络的人。”

  太子道:“你当我不知道。他今年做寿,我送了多重的礼,他可曾多看我一眼?”

  皇长孙道:“牛都督在乎的根本不是金玉珠宝,牛都督需要的是我们的诚心。牛都督若真不在乎父王,之前何须出手相助?”

  看着太子瞪着的眼睛,皇长孙叹了口气:“父王到现在都不明白,没有人因为父王是太子,便理所当然该帮父王。”

  太子沉浸在“嫡”字中太久了,总觉得什么都理所当然。然而这里是京城,是禁中。这里是全天下最高声宣扬着礼教却又最视礼法为无物的地方。

  太子道:“牛贵那个人,一根筋的,他只效忠皇帝。我虽是太子,他也不会效忠我。”

  皇长孙根本不信这一套。

  他道:“父亲在宫里行事多有不便,牛都督那里,交给我吧。”

  太子对结交牛贵已经不报期望,只挥挥手:“随你。”

  北疆军备的案子定了案,不仅办得漂亮,且让元兴帝最满意的是分寸拿捏得好。既把这个案子该撸下来的人都撸下来了,又没扩大化,株连无辜。

  赵烺在元兴帝的心里很是加了几分。

  谁知道赵烺得了嘉许,并没有特别高兴的模样,却又递上了一份折子:“审讯中,难免动刑,一动刑,难免攀咬。咬出些别的事来,永平有分寸,不乱出手,只我一个人知道,父皇看看吧,该怎么办,父皇定夺。”

  元兴帝念叨了一句:“你那个永平啊,还挺能干……”

  说着,接过来折子打开看了看,脸色微变。过了片刻,把那折子重重摔到案上,冷笑:“这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什么读书人,一帮子伪君子!”

  他抬眼看了看赵烺。

  如今元兴帝对赵烺非常满意,觉得他很能干,便道:“这个事,也你去办吧。”

  赵烺笼起手来不客气地拒绝了自己的亲爹:“才不干。我一个闲散王爷,这么结仇的事,您找牛都督去。”

  元兴帝:“……好吧。”

  元兴三年八月,北疆军备案落定,五品以上涉案者二十余人,以下百余人。这是元兴帝登基以来,第一次对朝臣开刀,第一次让百官见到他弥勒佛般的笑容下的狠厉。

  太子虽然被择了出来,但他吞下去的钱如数吐了出来。毕竟北疆的军甲还要重新打造,没钱不行。

  这一次,元兴帝把督造的差事交给了齐王赵烺。

  元兴帝将牛贵唤了去,给他看了赵烺递交上来的东西:“你看看吧,朕要气死了。国之肱骨啊!”

  牛贵展开看了看,毫不稀奇,那帮子读书人,从来都是这样的。他只抬眼问:“陛下想怎么办?”

  元兴帝道:“你看着办。”

  牛贵点了点头。

  但他没有立刻离开禁中,他去了老內侍住的小院里。

  “找哥哥讨杯茶喝。”他道。

  老內侍亲手泡了茶。牛贵啜了一口,赞道:“哥哥这沏茶的手艺,无人能比。”

  老內侍道:“岁数大了,鼻子舌头都不灵了,沏得没有以前香了。”

  牛贵喝了茶,从怀里掏出那折子递过去:“陛下让我办这个。”

  老內侍展开看了看,叹道:“你又要办大事了。”

  牛贵道:“北疆的事没给我办,我还以为自己要不得善终了。今天又把这个给了我。”

  牛贵和景顺帝有时候话都不必说,一个眼神便能领悟帝王心思。可到了元兴帝这里,半路君臣,犹如二婚夫妻,两人都有许多互相的试探和磨合。

  元兴帝的反复,牛贵想知道原因。他直接来找肯定知道原因的人。

  老內侍道:“没那么复杂,他就是怕你。”

  牛贵:“?”

  老內侍道:“你的凶名我们在湖广听了,也是没有人不怕的。”

  牛贵笼起手:“……好吧。”

  “我在湖广,是听着你的名声一天天大起来的,一晃眼,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內侍道,“我原想着,你肯定早不记得我了。不想你一眼能认出我。”

  牛贵道:“我记性很好。”

  当年同一拨入宫,牛贵是个半大小子,老內侍是个清秀少年,比他身高高一截。

  他们都是从最底层的杂役开始做起的。个子矮的常受个子高的照顾。

  后来有一天,皇帝想看看树上的鸟窝里有几个蛋。那个窝搭在了很细的树杈上,一看就是无法承受成年人的体重,摔下来必死。

  四肢颀长身体消瘦的半大小子身手灵敏地爬上去把鸟窝摘了下来。

  皇帝喜欢他灵巧,把他送去学武。

  清秀少年做事细致会照顾人,被看中送到皇子身边贴身伺候。

  后来皇子就封长沙,他们自此分别。再见面,一辈子过去了大半,头发都已经花白了。

  “当年分别时,说起未来。我说想飞黄腾达。”牛贵回忆道,“哥哥说,想得善终。”

  而现在,牛贵也想得善终。他羡慕老內侍:“哥哥是必能善终的,我还不一定。”

  老內侍摩挲着茶盏,缓缓道:“你不要拿对先帝的态度对他,他和先帝不一样的,他……”

  老內侍想了一下,也没法用“好人”这个词来描述元兴帝,因在他们的世界里,哪有什么人什么事可以简单地用好或者坏来描述的?

  他只能道:“他对身边的人颇宽容,一时犯了错,他也是能原谅的。他对自己的孩子,实是个很好的父亲,只孩子太多了,便显不出来。他和他的孩子,大多是这样的人,只有景郡王暴戾些,和代王一样,像先帝。”

  “他并没有不信任你,他其实极喜欢你的。”老內侍道,“你已经成了一个象征,他们这样的人,都想获得你的效忠。”

  “只北疆一案,涉及太子,他怕你出手太重,才没给你。他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你别踩他这条线,就可以了。”

  牛贵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站起来行礼:“多谢老哥哥。”

  临行前,老內侍喊住他,道:“哥哥托大说一句,他若长寿,你也能善终。”

  牛贵凝眸片刻,点了点头。

  元兴三年八月,北疆案该判的判了,该杀的杀了。大家都以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了,都松了一口气。

  孰料,监察院锦衣番子倾巢而出,直扑首辅陈阁老府邸。

  “监察院办事!开门!!!”

  “监察院办事!开门!!!”

  “监察院办事!开门!!!”

  牛贵为锦衣众簇拥着,心里却想着霍决。

  若只是攀咬,如何咬得出来这样的大人物?这是通过什么样的蛛丝马迹,又用了什么酷烈手段,才审出了大人物的名号。

  小永平这办事的手腕,颇有他年轻时的风采。

  首辅府的大门打开,陈阁老走出来,脸色有些发白,还算镇静地道:“牛贵,何事兵围本官府邸?”

  牛贵抬起手,展开手中谕旨,告诉他:“监察院奉陛下旨意,缉查景顺五十年陈其中侵占四大仓储粮及国库库银之事。”

  陈阁老怒斥:“无稽之谈,无稽之谈!”只那眼中的恐惧泄露了出来,不免色厉内荏。

  番子们涌上去,陈阁老挥动双臂挣扎:“放开我,你们知道我是谁!”

  牛贵抬头望着首辅家的大门,红色的灯笼簇新华丽,显然常换。

  当然知道你是谁。你们都是景顺朝的旧人。

  但现在已经是元兴三年,新帝登基已经三年了。你们这些旧人恋栈权力,不肯自己求去。

  可没听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吗?是时候,该给新帝的人腾腾地方了。

  小永平摸出了这些,虽没有自己动手,却让齐王呈给了皇帝。

  这正正是皇帝想要的。

  亦是齐王想要的。

  也是永平你,想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