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我儿砸 第35章

作者:仙楂 标签: 穿越重生

圣母不是可以对她下的定义,她从来都不是,她只是想去做可以做的事罢了。

第68章 伙食

出发的心态就决定了未来的路是否宽广,她内心的想法,对云及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只是一个开始。”黎清道,赚钱大计正在默默的进行啊。

棉花去籽之后,棉籽上面还有一层棉,那点只能算了。

拿称称过之后,剩下二十斤棉花。

这次种的少,产量也不是很高,还能有二十斤已经超出了黎清的预算了。

“二十斤,能填三条被子呢。”姜氏抓了一把棉花在手上,棉丝软软的,很细腻。

棉花的纤维丝纺出来的布料会比蚕丝纺织出来的更加结实耐用,而且透气性更好。

“这可不能拿来填充被子了,我另外有妙用。”黎清按下姜氏的手,让她将棉花放进布袋里。之前为了方面保护棉花的干净,姜氏连夜拿起家中糟了灾而不能盖的被子,改出来一个布袋。

“嗯?”

这棉花除了填充被子还能做啥?要想纺织出布料啊,那可难死了,听说流程十分复杂。

得先做成捻子,随后纺成纱,再上机穿梭梭子织布。

这东西短小无力,做成捻子已经很麻烦了,再一股一股的用纺纱机纺成线团子。全靠着一股子人工蛮力,别提多难受了,效率十分低下。更何况现在的纺纱机并不适合纺棉花。

至今没有一款织机适合纺织棉布。

所以市面上的棉布价格居高不下,直逼丝绸。

黎清的绝密计划暂时还不打算告诉姜氏,她怕姜氏受不了。这毕竟是个男尊女卑的世界,黎清的计划一旦成功,必然会对三纲五常进行公然的挑战。姜氏骨子里是个传统女人,她会崩溃的。

“我想把它纺成纱线。”

家里的纺车是手摇式的,一次一人一股线,按理说现东晋就已经有脚踏式的了。家里的手摇式方车只是一锭,效率底下。得去打听一下,有没有三锭脚踏式的。

姜氏:“……”我看你是存心不想让老娘闲着。说是自己想把它捻成线,实际上呢?还不是老娘在做事。姜氏也知道自家儿媳妇这方面是短板,也不再做过多的计较。儿媳妇能够独当一面是好事,自己怎么能够破坏呢?

接下来的日子,黎清开始将棉花团成条子。

这是姜氏教她的。实际上她空有一套理论,却什么都不会。

姜氏就知道黎清只会说,做是做不来的。这东西光是团成条子,就已经十分费力了。再将其放到纺车上捻成线,日日作业,不知何时才能完成。

黎清: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纺棉成纱,纺纱成布,这是形成棉布的流程。现阶段,她们能做的只能是把棉花纺成线团子,织布机不知道在柳二爷家的哪个角落里呢。

云及经过一年的沉淀,所掌握的知识更加的牢固。再过一个月就要参加府试。他除了看书就是和黎清一起去走山林。体会山水之间的乐趣。

黎清是在刻意的培养云及的性情所谓修身养性便是如此。樗夫子现在完全将云及当成了他的弟子,教导也是十分的尽心尽力。

不管在什么地方,能力强的人总会受到尊敬,云及便是如此。

他的心思活络,和村学里的大部分人都不一样。村学里不仅仅有小孩子,还有几个十三四、十五六的,其中有一个叫刘安庆的,十六岁,是刘氏一族最小一辈的正房嫡子。

刘安庆参加过三次考试,中过两次,本来去年要参加最后一次。他对秀才的称号已经是胸有成竹,怎奈何去年取消了。

一时之间,他受不了打击开始自暴自弃。村学年纪大的人总是不太愿意和年纪小的人一起交流。总觉得有一股莫名的羞耻感。

忽然有一天,他看见云及在看一本不是他这个年纪该看的书。刘安庆盯了云及好半天,发现他竟然能够将书中的道理说讲一二。

刘安庆顿时对这个小师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说之前有一位神童七岁能成诗,九岁作赋,不过十一二岁就被朝廷待制。

他怎么感觉这小师弟有往这方面的天赋呢?刘安庆顿生了结交之心。云及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师兄没什么排斥,刘安庆是一个有礼的人,云及喜欢有礼之人。

“师弟虽是稚龄之年,却天赋异禀,让师兄自愧弗如。”

“师兄说的哪里话?云及不过是个毛头小孩,不及师兄半分。”云及对客套的谦虚说辞信手拈来。

“师弟,你就别谦虚了,听闻师弟县试第三名,等明年府试,预祝师弟一举夺得榜首。”刘安庆笑道。

刘安庆这话虽然有捧杀的意味,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是认真说的。于云及来说,并无害处。

“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相互讨论。”他今年要去参加院试,希望也能顺利过吧。

刘安庆想了想又说道:“平日里我们因为年龄差距多多少少有些避嫌,还望师弟不要怪罪。”

“我从未计较过这些细枝末节,师兄不必多想。”

云及谈吐宛若小大人,这很容易让人忽视了他的年龄,此刻的刘安庆将有些其当成了他的同龄人的意味。

从此刘安庆经常下学之后找云及说说话,有时候在饭堂,他也撇下了几个“哥们儿”,和云及一起吃餐饭,还带了家族弟弟刘安云。

姜家不会吝啬云及的伙食,要吃都吃最好的那种。

云及长的可人,一张嘴又讨人喜欢,饭堂做菜的大娘很喜欢他。再加上姜晓辉的暗中帮扶,云及的菜始终都比别人的多。有肉菜时,大娘一定会使劲儿给云及盛肉。

刘安庆看着云及碗里的,再和自己的碗里对比。云及碗里全是肉,自己碗里一两片,还都是瘦肉,一点肥的都不见。

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刘安庆看了一眼正在施饭的大娘,那大娘笑呵呵的看着每个人,然后抖抖嗖嗖的舀上一勺菜。

“……”比起那些人,我还算好多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刘安庆的整颗心都在疼痛滴血。

“师兄,你怎么了?怎么这副表情?”云及吃完了碗里的饭菜,发现刘安庆咬着筷子发呆,脸上虚虚浮浮的,一会儿纠结,一会儿悲伤,一会儿笑。

莫不是傻了?

第69章 府试(一)

刘安庆回过神来,发现云及都已经吃完了。

“没什么,只是刚刚想到一些事情,入了神。”刘安庆赶忙扒饭,掩饰自己的不自然。他能说刚刚嫉妒了吗?

饭后,云及午睡了一会儿。下午有一个时辰是樗夫子授课。自从他参加过县试之后,上午的时间不必去听姜晓辉授课,可以自行安排,和那些已经参加过考试并且通过的师兄一样。

等樗夫子讲课完毕,村学便下学了。云及要留下来跟随樗夫子学琴。

通过不断的练习,磕磕碰碰,云及总算能够小小的弹上一曲。拿黎清的话来说,云及现在弹的是没有灵魂的曲子。空有其形,而无其意。

这必须要经过时间的熏陶,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才能够真正的使云及沉淀下来。

他还是小孩子贪玩的年岁,黎清也不想把云及压榨成迂腐刻板的样子。她希望云及有年轻人的活力与创造力。

据说在朝廷还没有改编科考教材的之前,年轻人普遍都很老成,收录上来之后,只知道按部就班,不知道创新发展。

后来前任丞相一气之下,力排众议,联合翰林大学士编撰现在这套教材。所考察的经义理论皆注重实际,强调经世致用。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秀才之前的考试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所到之处,皆是死记硬背。毕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朝廷还是有朝廷的考量。

所谓的秀才称号,也不过是参加正式科考的敲门砖罢了。朝廷规定必须是入籍秀才才可有科考资格,也就是说,必须是朝廷登记过的秀才才能够有资格。

很多世家大族子弟只需要德高望重之人推荐,便可拥有这个称号,像云及这样的寒门子弟只能够通过考试。

黎清很庆幸云及能够遇到一位学识渊博,又通音律的老师,音乐可以助长人的天赋,更可以陶冶情操。会音律的人他周身的气质皆会有所不同。

云及未来的路还很长,任何的艰难险阻,能够化小就化小。黎清要给云及营造一个坚实的后方。

三月府试如期而来。因为府试的时间和院试的时间是错开的,所以刘安庆没有跟着一起来。不过,云及这次不是不是孤单的一人。

村学里的刘家旁系长子刘安云被樗夫子一纸推荐来参加府试。刘安云之前已经参加过一次,却名落孙山。离他上一次已经过去两年。所以这次他通过的几率很大。

刘安云平时十分的安静很少说话,但一谈及书本上的圣人之理,他便化身唐僧,话语滔滔不绝。

“小师弟,孔夫子那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你说治理一个国家,要是真的能做到财富平均分配,那我们都会不会成为富人啊?要是整个国家都成了富人,那岂不是乱套了?更应该不安了呀。”刘安云嘻嘻的笑着。

云及:“……”不想听你说这些歪理。明明自己懂,还要胡诌出来,真不知道这师兄的脑袋瓜子里想的什么?

“小师弟,我记得上次考试,考了那个算术,我脑子一抽没答上来,回去之后,我刻苦钻研,这次定要拿下。”

云及:“……”说了一路,要不要坐下来喝点水?

县试的时候并没有考算术,这是府试的考试内容。府试比起县试来严格正规不是一个档次。

云及从进入村学开始,就在学算术、句读、经义、书法……等一系列的知识。这次的府试题也是对他目前阶段所学的一个终级考验。他不想失败,更不想因为他的失败,而给娘亲和奶奶造成麻烦。

所以这次府试,志在必得。

姜氏留在家中纺线,她特意请来了王氏一起,并且付给王氏铜币,相当于雇工。雇佣这种事已经不新鲜。

黎清则陪着云及前往县城参加府试。

府试依旧是三场,历时六天。

前两场是笔试,最后一场口试。流程和县试别无二致,只是考试更加规范与严格。

喵了个咪,怀疑县试时县令故意放水怎么破?县试与府试的差距大了可不止一星半点儿啊。

天不亮,云及就挎着考篮去考场了,考试地点照旧,考棚临时搭建。

第一关搜身和检查身份,搜身防止私带小抄,检查身份是防止替考。天齐朝的户籍编制框架复杂而严密,基本上囊括了整个天齐朝九成八的人。

还有貌阅这东西的存在,想要替考,除非整形。

云及被要求张开双臂,检查的人在他身上摸来摸去,特别是口袋衣袖处。看了没什么,便放他进去了。云及九岁,比起之前七岁可要高了许多,不过在大人眼中依旧是个小矮子。

黎清看着云及进了考场,站了一会儿,准备离开。

“清姨。”黎清刚要走,却被一个声音叫住。

这声音的主人是管尚轩,他身后跟着一位留着髭须面色肃穆的男子。两年不见,管尚轩越发的出落于人前,比之前高了一个头不说,周身的气势也比起两年前成熟了许多。

看到他的身高,黎清不禁为云及担忧,怎么长了这么久还是个小矮子?看看人家管尚轩,已经是个小大人的模样了。

“清姨,这是我老师李夫子。”管尚轩给黎清介绍道。

黎清与李夫子相互一礼。

“云及也来了吗?自从上次一别,我多次想来,谁知道父亲把我送到了李夫子的私塾,便没找到机会,后来天灾……云及没有忘记我吧?”管尚轩弱弱问了一句,黎清轻轻一笑。

“他没忘记你,还时常和我说想念你呢,方才进去了,你快去排队吧,考完你们两个就能好好叙叙了。”

管尚轩听到云及没忘记他,高兴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