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手遮天 第150章

作者:饭团桃子控 标签: 甜文 欢喜冤家 穿越重生

  马车停住了,谢景衣伸了个懒腰,率先跳了下去。

  鬼街静悄悄的,但每家每户门口的白灯笼都亮堂堂的,能清楚的看到那来不及收回去的招魂幡,假人儿,露出半截儿的棺材板板。若是胆子小的,怕不是要吓落魂去。

  谢景衣迈着大步,轻轻地敲响了那棺材铺子对面的那家卖蜡烛的门。

  门里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谁呀,这么晚了!”

  谢景衣阴恻恻的一笑,“夜黑风高,买把蜡烛点天灯!”

  门一下子就开了,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看上去高高瘦瘦的,颧骨微微凸起,单眼皮儿,嘴薄如刀,一张脸白得像是快要死了一般,同这白蜡烛点,无比的匹配。

  他将门打了开来,“天灯点不了,坟头灯倒是没有我点不燃的。”

  谢景衣将账册一扔,“我完事了,丢了算你的。”

  翟准笑了笑,他明明笑起来十分的甜美,可给人一种宛若僵尸复活了一般的诡异感,“丢不了,阿爷说你肯定看过了。”

  谢景衣眼睛瞪得老圆,指了指自己,“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怎么会看呢?就这种破账本儿,我那多少家铺子来着……堆积如山看不完。”

  “你同你阿爷说,下回若是有他在勾栏院的花销账册,可别叫我去拿,我是一定一定会看的!我不光看,我还倒骑驴满京城吆喝!”

  翟准笑了起来。

  翟准将账册揣进了怀中,朝着谢景衣扔了个东西,谢景衣伸手一抓,感觉一阵粘腻,摊开手心一看,竟然是一个蜡烛雕刻的小人儿。

  谢景衣一瞅,火冒三丈,正准备开怼,就瞧见翟准斗笠一戴,一阵风一般的翻身上马,瞬间便跑得没影儿了。

  赵掌柜蹲在纸人铺子的台阶上,羡慕的摸了摸自己的大肚子,“我啥时候,也能够跑得那么快啊!年轻真是好啊!”

  关慧知不耐烦拿剑柄戳了戳他,“不是说吃锅子吗,还不去煮,啥时候能吃上,我都快要饿死了,提了两人翻墙,你试试。”

  赵掌柜的无奈的站起了身,这年头,拳头大的是爷爷!

  他想着,哼着小曲儿,便到后头煮锅子去了。

  谢景衣回了纸人铺子,气呼呼的将那蜡烛人往桌子上一摔,“他奶奶的,我虽然平时喜欢嘴翟准他爷爷,但他也不至于这么晦气,做了个蜡烛人来咒我吧?这蜡烛蜡烛,又是流泪,又是约点约少的,太不吉利了!”

  关慧知将桌子上的娃娃拿起来一看,“你咋知道这是你,瞅着也不像啊!”

  谢景衣翻了个白眼儿,“谁需要人形蜡烛,半夜起身,一瞅,娘啊,脑袋都烧没了,你说晦气不晦气!”

  关慧知眼眸一动,“哈哈哈哈,这个好,你不要,送我罢,我喜欢!”

  谢景衣摆了摆手,“拿去拿去!”

  她若是收了旁的男子送的礼物,那京城第一醋王从凤平回来了,还不把她吞吃了!

第290章 把事闹大

  当然了,若翟准送的是个金子打的,她立马揣兜里了,蜡的?不值当不值当。

  三人完成了任务,心比天宽,吃锅子一直吃到了天明,那院子里的纸人,都沾上肉味儿,这才满意的离了席。

  夜里有夜里办的事,这白天有白天办的事。

  关慧知伸了个懒腰,拿水胡乱的拍了脸,走到了谢景衣跟前,“可记好了,你跟我回了家,咱们一道儿读了书,下了棋……”

  谢景衣摇了摇头,“我阿娘会信?若是问起,就说咱们一道儿去夜市吃吃喝喝,再去象棚看了把戏,就差上楼风流了……我阿娘保证一边念叨着两个女郎,怎地这么野,一边放了心,下次还让我去。”

  关慧知点头示意知晓,那是谢景衣她娘,自然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谢景衣拿了铜盆净了面,又换了从家中带出来,原本说要去关慧知家过夜用的换洗衣衫,换了个发髻,重整了妆容,这才舒舒爽爽的走了出去。

  关慧知惊讶的伸出手来,摸了摸谢景衣的脸,“你去我家,还自带胭脂水粉?”

  谢景衣将她手一拍,“我带那玩意做甚?赵掌柜的!”

  关慧知意味深长的看向了赵掌柜那张胖乎乎的脸。

  赵掌柜拍了拍自己个肚子,“太嫩了太嫩了,你赵叔我不备着这些,下次装孕妇,换你来?”

  关慧知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她才不要!

  “那不就是了。谢三也不想装,只有赵叔我勉为其难了。”

  “嗯,赵掌柜装孕妇,说明了一个道理。”谢景衣摸了摸下巴,饶有兴致的说道。

  “什么道理?”

  “怀孕,使美人变胖,变丑。”谢景衣说着,甩了甩手,“走了走了,干活去了。”

  关慧知忙追了上去,“今日做甚?”

  赵掌柜嘿嘿一笑,大肚子弹了弹,用戏腔唱道,“当然是听赵爷爷天桥说书,把那许生冤情唱!”

  第一个任务完成,账册到手,第二个任务是啥子来着?把事情闹大!这一点,她们三个人,都很擅长!

  三人个出了门,仿佛不认识一般,各走一边,赵掌柜牵着大黄狗,径直朝着那茶楼行去,仿佛他不做任务时的每一个清晨。

  谢景衣同关慧知一人寻马,一人寻驴。

  “我当世间我最惨,没有想到,小娘子同我一般,又来这里了……”谢景衣刚行到那蜡烛馆门前,就见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妇人深情款款的盯着她看,嘴里还念念有词,一副相熟的模样。

  “我上一个夫君死了没有多久,又嫁了一个,这不又死了。小娘子可还记得,我们上一回,在那纸人铺子里见过的……你家这次谁升仙了?”

  谢景衣瞅着她有些眼熟,当是在赵掌柜的铺子里头撞见过,“夫人请节哀,我那回买纸人,是孝敬我去了多年的阿奶。看到那棺材铺子了吗?我叔开的,即是有缘相见,给你算便宜些。”

  那妇人顿时不好意思起来,“原来如此……是我唐突了,小娘子莫要见怪!”

  谢景衣对着她微微点了点头,遂又扭过头去,问道,“可否冒昧问上一句,为何?”

  妇人眼眶一红,摇了摇头,“奴也不清楚,原本好生生的,成亲不久就病了,不到三日,人便没了,许是我命薄罢了。”

  谢景衣皱了皱眉头,看了蹲在门口的棺材铺子掌柜一眼,掌柜会意的出来相迎。

  谢景衣见她进了棺材铺子,方才拍了拍青厥,朝前走去。

  “你倒是会拉客,天才刚亮,又卖了一口棺材。”

  谢景衣抬头一瞅,只见翟准站在二楼上,正啃着烧饼,见她仰头,啪啪啪的扔下了几张来,关慧知一跃而起,伸手一捞,将那烧饼全拽在了手上。

  她递给了谢景衣两张,拍马前行。

  翟准见二人都不理会他,自觉没趣,摸了摸鼻子,接着啃起饼来。

  他年纪不大,之前一直在山中跟着师父苦训,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方才回了京城。虽然姓翟,管翟有命叫上一句阿爷,但他身体里并没有流着翟家的血,他是有一年,翟有命出任务的时候,在狼口救下来的。

  翟有命那会儿已经年纪不小,一双手被狼咬得鲜血淋漓的。翟准那时候就在想,翟有命翟有命,翟准就是翟有命多的那条命。

  他一直都是那样想的,直到翟有命把他带到这里,指着一个从棺材铺子里出来的古怪小娘说道,“阿准啊!阿爷活不了多久了!你就跟着她吧,她护短,能护着你。”

  翟准想着,抽开了撑起了窗户的木棍,窗户渐渐的落了下来,透过那越来越小的缝,翟准还能瞧见,谢景衣侧坐在青驴上,晃动着脚丫子。

  翟准不喜欢驴,太慢了,还没有他跑得快。

  谢景衣若是知晓翟准在想什么,定是鄙视的看着他,“我长得像是平白无故捡个人,就给他吃给他喝的圣人么?”

  青厥虽然是驴,但行得并不算慢,她们走到周家门前的时候,天方才大亮,街角卖面的小贩,水才刚刚烧热,见到二人,卖力的吆喝着。

  谢景衣翻身下了驴,看了关慧知一眼,“来碗阳春面。”

  关慧知骑着高头大马,像是不认识谢景衣一般,围着周家转了一圈,手快的往里头扔了串爆竹,扬长而去。

  她离开的一瞬间,就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起,不少出来遛鸟的人都好奇的驻了足,“周府今儿个要办喜事么?怎么响了爆竹?可没听说啊!”

  紧接着,一个破空的尖叫声响起。

  谢景衣端着已经呼噜完的阳春面,惊呼出声:“我的天,叫这么大声,怕不是出了命案吧!”

  一个胖大婶一听,忙嚷嚷道,“不好了不好了,出命案了!快去开封府叫衙役来!”

  说话间冲上去就拍那角门,“杨婆子杨婆子,快开开门,我是你赵姐啊,你没事吧?你要是死了,夜里谁跟我赌钱啊!”

  谢景衣勾了勾嘴角,付了面前,悄悄的离开了,转身走到那巷子口,朝右转去,她抬起手来,在空中挥了挥。

  而另外一边,骑着马儿的关慧知,朝左拐去,也背对着谢景衣,挥了挥手。

第291章 早点嫁了

  这一日的东京城炸开了锅。

  人人都在七嘴八舌的说着京郊青萍镇的命案,说着西京周家半夜里入了贼的事儿,说得神乎其神的,好似那些人,就躺在周小娘子的床底下,见证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无人注意的城外官道上,两匹骏马飞驰而去,扬起了阵阵尘土。

  那马上的二人,都穿着玄色短打,戴着斗笠,腰悬佩剑,一看就是江湖游侠,就差没有把凶徒二字绣在衣服上了。

  谢景衣扬了扬马鞭,她同关慧知分道之后,各自去了京郊关慧知的别院,换了快马,又着人安顿好了青厥,方才朝着凤平县疾驰而去。

  凤平在东京城以西,不远也不近,以她们骑马的速度,大约擦黑的时候,便到了。

  谢景衣并未再在京城中做那多余之事,有些事情,做得太过刻意了,总让人有迹可循。倒不如轻轻吹上一口风,自然就要起波澜了。

  那贼人的香厉害,周小娘子院子里的人怕是一直没有醒过来,等那爆竹声一响,被迷晕的仆妇醒了过来,瞧见了柱子上绑着的两个黑衣人,定是要吓得尖叫出声。

  当然了,她们在内宅,叫得不够大声没有关系,关慧知在巷子里,帮着她叫,也是一样的。

  开封府也好,禁卫军也罢,一旦官府介入,这事儿便摊开来了。虽然对周小娘子有些抱歉,但人心不足蛇吞象,谁要她自己个掺和进来的呢?

  “到了。”

  关慧知勒住了马,不远处,她们能够瞧见凤平县的城门。

  “那周小娘子,怎么说也是你嫂嫂年幼时的玩伴,如今她院子里出现了歹徒,怕不会影响她的声誉。”

  谢景衣摇了摇头,“你不是还给她拴好了门么?那两个歹人被绑在柱子上……虽然我这个人,自私自利,是去完成任务的,但我嫂嫂,当真是十分担心她,苦口婆心的去给她提醒的。”

  “她倒是好,戏演得一出一出的。再好的玩伴,如今也是背道而驰,不值得珍惜了。这种文人家族,最会给自己个找脸了,丢不了人。”

  关慧知笑了出声,“说得你家好似不是文人似的。”

  谢景也抬了抬下巴,骄傲的说道,“我家是农耕出身。进城罢。”

  ……

  凤平县城十分的繁华,如今才刚刚断夜,便如东京城一般,轻歌曼舞,纸醉灯迷了。

  四处都是挂着红灯楼的小楼,穿着半袖的歌女,咿咿呀呀的唱着曲儿,好不欢快。

  大街上到处都是操着南腔北调口音的外地人,让骑着马的谢景衣同关慧知,都不扎眼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