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130章

作者:女王不在家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陆守俨:“你爱人并不知道。”

  丁彩丽猛然想到了什么,眼睛顿时亮了。

  陆守俨解释道:“既然这幅画是家里祖传的,我相信你爱人一定想要这幅画,他也万万想不到这幅画早就被人揭走了几层,那就干脆请大姐死捂着这幅画,号称别的家产一分不要,只要这幅画,大姐越是捂着,大姐的爱人越要抢这幅画,大姐可以和爱人僵持一番,最后假装被迫推让,要求一些钱财,把这幅画让给对方。”

  丁彩虹都懵了。

  丁彩丽却是高兴地一拍手:“哎呀,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干!咱想法把这幅遭瘟的画让他抢走,让他补给我们钱,这不就行了!”

  陆守俨看出丁彩虹是个没主张的,便把自己的想法仔细说给丁彩丽,丁彩丽是个人精,一点就透,顿时明白了。

  丁彩虹没主见,自然听她摆布,于是丁彩丽开始教着自己妹妹怎么办,陆守俨和初挽也就不管这些事,先回来了。

  下午时候,陆守俨嘱咐了初挽一番。

  初挽听着,他恨不得把自己按在屋里,生怕出去被风吹着,也是无奈,便让他赶紧上班去了。

  等他走了,她带着钱过去银行,这机关大院就有银行,实在是方便。

  她将那五百块钱存到了银行里。

  因为上世的一些习惯,她喜欢把钱分开,一码归一码。

  比如陆守俨存的钱,那是家用,可以留着以后过日子,老爷子给的钱,这是长辈对自己的疼爱,她想留着看了高兴,花不花的在自己。

  至于自己倒卖古董挣的那些钱,是自己以后做生意的本钱。

  这三种钱,她是不太想混在一起的。

  她把那五百块单独开了一个存折存好了,这才出来银行。

  陆守俨上班去了,她一个人在家也没事,图书馆也不太想去,便想着过去古玩市场逛逛。

  不过这会儿,玉渊潭的早市肯定没了,她略沉吟了下,想起来亮马桥有一处古玩市场。

  以后那是挺大一个古玩市场,现在估计还是雏形,就是一溜儿平房大院,在里面偷偷地卖。

  这辈子她还没去看过。

  当下便来了兴致,坐着电车赶过去。

  等到了亮马桥附近,打听了好几圈,才找到了,平房大院里什么都有,各年代的瓷器,有款的没款的,明朝的明显能卖出价,清朝的就差点意思了。

  其实以后清朝五大名窑的瓷器也特别贵,不过现在大家都觉得那些年份近,乾隆年青花釉里红大罐,画片儿好,挑不出一点毛病,但也就百八十块,再多是没有了。

  要玩瓷器必须玩大件,大开门的明朝青花瓷,一溜儿摆开,那才叫玩得出彩。

  初挽这么随意走着,也没什么大收获,这边主要是瓷器,卖瓷器的都是老江湖了,眼睛毒辣得很,挑不出什么来。

  她已经打算转身离开了,可就在离开的时候,恰好见有人推着板车进来,板车上绑了几个罐子,初挽一眼扫过后,人顿住了。

  这板车上,竟然恰恰好就有一个她格外眼熟的——元青花大罐。

  恰好,就是之前和她擦肩而过的元青花大罐!

第92章

  初挽微微侧首,就那么站在那里,不动声色地看着。

  那板车倾轧在布满了杂石碎草的胡同小路上,就那么颠簸一下,又颠簸一下,而板车上用绳子和布条捆绑着的元青花大罐,连同另外几只罐子,就那么晃荡一下,又晃荡一下。

  初挽微抽了口气,跟着那板车回到了院子中。

  她想,兜兜转转,这元青花大罐,还是和自己有缘吧。

  这么一只大罐,没进琉璃厂,没进博物馆,也没被珍惜地捧在手心里,而是沦落到这大院平房黑市里,这就是缘分。

  上天给的缘分,终究要她为它拭去身上蒙着的那层尘土,让它有朝一日为万人瞩目。

  初挽没跟着进院子。

  她知道,如果有人慧眼识出,和自己竞争,自己未必争得过,如果没人看出这物件,那这物件既然送来了,总归还是能落到自己手中。

  她径自去了银行,直接取出来八百块,这样自己兜里就有一千块了,她找柜台要了十个信封,每个信封里十张大团结,分别放在身上不同的地儿,之后径自出了银行。

  她愿意狠砸钱,将这元青花大罐拿下的,当然了,最好是以更低的代价。

  她状若无意地走过去,却见那人是一个身形瘦弱的年轻人,脸色有些苍白,低着头,样子闷闷的。

  她在心里笑了。

  竟然是关敞。

  在二十年代,孙殿英盗了慈禧墓后,顺便炸开了康熙帝的景陵,但是当时景陵涌出大量黑水,孙殿英无功而返,之后的二十年,地耗子帮曾经试图盗窃景陵,但依然无功而返,一直到了四十年代中期,

  蓟县的盗匪田老七和关老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劈棺扬尸,把景陵洗劫一空。

  田老七据说已经死于非命,但是关老七可是活着的,解放后,政府劝说,他金盆洗手,把自己曾经偷盗的文物上交了一部分,据说还在家乡分了一些田地,不过到了后来那十年,日子自然不好过,其中细节可以想象。

  这关敞就是关老七的后代,也是乡下长大的,被养了很好的眼力,看瓷器可是行家。

  他在八十年代主要盘踞于雄县一带,那边有个文物收购站,是河北出口公司的收购点,关敞最开始是跑这条道的,在河北一带十里八村地蹬着板车到处收,收到了驮到那里卖。

  北京一些玩家慢慢地也摸到了这个门路,会跑过去那边等着,那边收购站的脑子也灵活,干脆就加价直接卖给这些北京玩家了,久而久之,大家都醒过味来了,农村送货的和北京玩家直接搭上线,在收购站外面截胡,不让收购站刮这么一层油。

  这种私底下交易当然是违法的,会被抓,于是那些送货的,有人就愿意驮着东西往北京这边送,只要运气好不被抓,一般都能挣钱,比送雄县收购站强多了。

  显然关敞就是这群人中脑子足够灵活的。

  而且,他的灵活,显然比她以为的要多。

  关敞竟然在北京已经有些门路了,把手伸到了收废品的那里。

  而那位收破烂的老彭所谓的“表兄弟”看来就是这位关敞了。

  他八十块钱收来了这元青花大罐。

  只是,那个以后号称隔着一条马路就能看出青花瓷真假的关敞,此时此刻,显然没意识到,他的板车上就躺着一件珍稀的大开门元青花瓷。

  以后让世人惊叹称颂的眼力界,看来也不过是经过了多少次卖漏打眼的百炼成钢。

  初挽懒懒地四处看着,一直不露痕迹地留意着关敞的动静,在关敞摆好摊后,她便从南边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看过去,偶尔也问问价,蹲下来仔细看看。

  等终于走到关敞摊位前时,她没问那件元青花瓷,而是拿起旁边一个民国粉彩大罐来看,问了问价格。

  关敞操着河北口音,说话低低的,仿佛有些害羞,看到初挽还脸红了一下。

  初挽其实也是纳闷,他一个土匪头子的亲儿子,怎么长成了大姑娘的性子,羞羞答答的。

  当然了别看他动不动脸红,他可是精明得很,一不小心就着了他的道。

  谈价还价几句后,初挽不太满意,便放下那么粉彩大罐,终于拿起来她觊觎已久的元青花大罐了。

  她拿着,看了看底下:“我以为这是明朝的呢,怎么没款,这是什么年代的?”

  关敞竟然生了细致的眉眼,他抬起眼,很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初挽:“女同志应该比较懂吧,我们乡下人,也就送过来卖,不懂什么款不款的。”

  初挽:“……”

  竟然搁这儿给她装傻充愣!

  她笑了笑:“这个说不好,估计是民国仿的吧,我瞧着这画片儿好看,十块,怎么样?”

  关敞:“就凭这画片儿,怎么也不止十块了,女同志要是要,给三百块吧。”

  初挽一听这价,心就砰砰动了。

  这关敞,八十块收过来,想三百卖,其实这已经是挣大发了。

  不过他如果意识到,手底下这是元青花大罐,他绝对不可能三百块钱往外撒的,这就是说,他的的确确看漏了。

  初挽不动声色,故意拧眉说:“三百?三百块?就这,没款,估计连清朝的都算不上,顶天了民国的,三百块?这不是蒙人吗?”

  她叹了口气,放下来,作势去看其它摊位。

  然而关敞显然也确实是想卖的,他看着初挽,很有些无奈地说:“什么朝代的,我确实不懂,不过你看这画片儿多好,这画片儿能是民国的吗?”

  初挽便再次看了一眼,那画片儿确实不错,画的是“尉迟恭单鞭救主”。

  元朝时候,元杂剧发展到新的高峰,由此推动了青花瓷和元杂剧的结合,元青花瓷上也留下了元杂剧的痕迹,颇有一些人物故事绘。

  而这“尉迟恭单鞭救主”的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在那艳丽的青花色衬托下,更是雍容华贵,精美绝伦。

  初挽便再次拿过来,翻来覆去看了看,嘟哝说:“没款,这画不知道谁画的……”

  关敞无奈看了她一眼:“这瓷器是什么年代的我不知道,但是画,还是挺有名的。”

  初挽疑惑:“是吗?谁画的?”

  关敞:“明朝有一位杨璟,他曾经留下一些好画,你去博物馆看看就知道了,这个——”

  他摩挲了下那大罐:“和那个是一个味儿的,差不了。”

  初挽心里一顿,探究地看了一番关敞,终于想明白了。

  她想明白为什么后来有瓷器神眼的关敞竟然没认出这是元青花大罐,又为什么明明收了却又要卖。

  因为这明朝大将杨璟!

  要知道,这年代和后世没法比,后世图书馆书籍资源丰富,甚至还有了网络,想了解历史,可以轻易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但是这时候,改革开放就那么几年,新华书店里的一些书也才刚刚放开,历史考古书籍还局限于一些学术圈子,比如之前初挽想买书,还是陆守俨帮着去华侨书店内部书店特殊渠道买的。

  这种情况下,他关敞便是再神眼,也是信息有限。

  显然,他判断出青花大罐不是凡品,也判断出这必然不是明朝的风格,所以贸然以八十块拿下,这是他做事的果断和决然,也是在赌,赌一个捡漏的可能。

  不过他拿到手后,细细研究,就发现上面的画不对了,按说这画可以和明朝大将杨璟对上,但是这瓷器这风格,却全然不是明朝烧制的。

  他看不出来,这东西就成了一个撂跤货。

  从关敞的角度来说,八十块收了一个没谱儿的撂跤货,撂起跤来没年月,明朝人的画按在了元朝瓷器上,说元不元,说明不明,回头说不定连清朝都不是,民国都未必能兜住底儿。

  其实如果是后世的她,在足够见多识广后,也还是可能被这种小迷障给糊弄住。

  但也实在是上天助她,她前几天才把华侨书店买的明史翻看了一遍。

  因为岳教授的提点,她也格外留意了明代官职的设置,以和唐朝对比,是以对明朝官员生平还算了解。

  这杨璟生于1338年,祖父杨顺为元末隐士,父亲杨政为汉中卫左所百户,这样的杨璟,琴棋书画颇为精通,元末杨璟随父同郭子兴起义,后归顺朱元璋,成就一代功勋。

  朱元璋在早年征战时,曾驻军浮梁,所谓浮梁就是今日的景德镇,这杨璟追随朱元璋,想必也曾经在浮梁驻军。

  如此一来,在元朝尚存的某个年月,驻军练兵闲散时,画了一些人物故事画,由此流落到浮梁的瓷器窑场,就此有了明朝开国功臣和元朝青花瓷历史性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