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 第13章

作者:竹叶西风 标签: 穿越重生

  老队长发话了:“选丰产的,叫其他地块儿给它匀匀,匀出来一千斤。”

  怎么看都是选一块儿丰产试验田划算,多也总共多一千斤的指标,如果算亩产,一亩地多出来一百斤,那几百亩地多出来的可就是一万斤啊!

  摁完手印,大家都收拾铺盖卷儿回家。

  李花儿抱怨她爹:“你也真是的,早早的报上去不就行了,给自己找麻烦不说,还让栋梁他家知道了。”

  这是抱怨她爹不给她长脸,把事情捅到对象家里去了。

  老队长心情不错:“早报上去能报一千斤?那孙子恨不得一人报个三千斤,好叫他完成任务得奖励。我就是捱,捱到最后看谁先顶不住。”

  他对自己的这次抵抗非常满意,说是报产量不会真按报的数量征收粮食,真到那时候谁说的准?现在一个个的为了争功报的喜庆,真要交公粮的时候有的哭的!

  “明言是个好妮子,懂的真多,你还知道定产呐?”

  定产是对地块儿地力的一个估计,根据往年的经验判断哪块儿亩产多少,以后交公粮卖余·粮就按照那个数,丰年大家能剩下的粮食就多一些,年景不好欠收的话,那大家基本上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我不仅知道定产,还知道新垦荒地自收获之日三年不计产量呢。”

  李花儿还在生闷气,听到这儿也感兴趣的问道:“那咱怎么不开荒呢,开出来的荒地打出来的粮食不用交公粮?是这个意思不。”

  老队长叹气,小孩子就是单纯:“大家都不愿意开,开了荒得养一二年才有好收成。再说了,咱这里都是坡地,上头都是树林子,那费的功夫,还不胜种好咱自己队里的一亩二分地。”

  李明言笑而不语,马上,秋收过后就有机会去开荒了。

  藏在麦秸垛里的竹编被她收进了空间,手工艺品非常受追捧,这让她上架的东西卖的非常快。家里老少齐上阵,白天上工,夜里孩子们削竹篾,陈梅和李振国在油灯下编制,倒也紧赶慢赶完成了任务。

  又让李明言小赚了一笔。

  ***

  不过秋收之前的夏收,春种更当紧。

  除四害耽误了几天,春种花生玉米一天比一天赶得急,麦子扬花吐穗,油菜也一天黄过一天,眼看就要收割了。

  李明言也陷入了紧张的忙碌之中,家里人能上工的都出去上工,她也不例外,被分配了点玉米的活儿。

  玉米地里满满当当的站了二十号人,地头栓了麻绳,被拉直了当做锄地的标尺。

  玉米种被拌的红红的,一行人沿着前头锄好的沟点下去,六行四个人负责,一人在前头锄沟,两人在后头点玉米,剩下一个人在后边平沟。二十个人负责一亩地,干活儿麻利的话,一上午就能干完。

  没有人能够磨洋工,老队长分配活计自有他的一套办法,找一个干活最麻利的人,他干一整天,出的活儿就是一个整工分。

  要是他半天能干完,这点儿活计就只能值五分。

  六行玉米的活儿,就值六工分。

  有的人干活走神,老是想唠嗑,比如大伯娘,她看见明言立刻凑上来:“明言从南边回来啦?带回来的芒果真好吃,这得花多少钱,贵不贵?从山上拿回来的豆子还有吧,下了工再去你家拿点啊,菜园里不够种。”

  明言手上不停,左手点种右手持瓢,不忘回答大大娘的话:“没有多贵,他们那儿家家户户都种的有芒果,跟咱种桃杏一样的。还有呢,我放的,俺娘也找不着在哪儿,回去我给你拿一斤。”

  做这个得低着头弯着腰,一天下来人脖子疼腰也疼,陈梅有些心疼,“要不还是不去了吧,咱自留地油菜也该收,你在家磨镰。”

  李明言觉得自己娇气了许多,她记得自己年轻的时候一个人担自留地里的红薯不费劲的。却忘了自己还没有受过那苦,现在还是只能挣半公分的小媳妇。

  李振国对于她的表现非常满意:“明言也长成个大人了,干活比她大娘都麻利,种玉米早种一天就多收一棒子,咋不干?”

  陈梅白了李振国一眼,自己端着碗筷刷碗去了,不让李明言动手。

  油菜已经到七八分黄,俗话说“八成黄十成收,十成黄两成丢。”

  在油菜七分黄的时候,除了上工的时间,李明言一家人都在那七分地里,收割打捆然后运回家里,打上垛,把油菜籽焖出来。

  夜里运油菜回家,李明言的空间出了不少力。让家里人直呼轻松,感觉这活儿干的特别的快。

  ***

  收割完之后地也不能荒着,油莎果给了大伯娘一斤之后空间里还剩下许多,足够自留地七分地种。

  为了增加油莎果种植的可信度,她将油莎果细细的洗净,去皮,泡水去掉褐色的表皮之后,出来白生生的果肉,沥水晾干,然后像炒花生一样,用大铁锅小火焙。

  如果有微波炉就好了,叮十分钟,然后翻面,保证焦黄酥脆。

  就只用地锅做出来的也很好吃,味道比花生更香一些,口感更好,仿佛是一粒白白的脂肪球一样。一家人给予了一致好评,就是李振国还有一些忧虑。

  “这产量也不知道高不高,不高咱这自留地一季就白瞎了。”

  “高,保证高,亩产五千斤!”李明言信心百倍。

  虽然老两口被明言科普过这个油莎果挖出来之后,一颗上面结了多少种子,也知道这个东西好吃,可是对李明言满嘴跑火车,李振国还是有些不相信的,啥能亩产五千斤?只有红薯,红薯就是个粗粮,还别说,越是金贵的东西,它的产量就越是低。

  这个东西跟花生差不多,能有花生一样的产量也就差不多了。但是自从李明言买回来别人都买不到的肥皂,还带回来二癞给换粮食之后,在李振国和陈梅眼里,李明言话的份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尽管半信半疑,他们还是帮着李明言在地里种上了油莎果。

  小明礼自从吃了第一口炒制的油莎果之后,就爱上了这个味道,下地的时候积极的拿着小铲子帮忙,等到地里收成的时候,还让大嫂给她炒。

  陈梅夫妇对于油莎果没有信心,可是尝到这个味道的村人却闻风而动,胖婶就亲自到家里来了。

  她是趁下工到的,彼时一家人都在,李振国正在磨镰石上忙活,见到胖兰头也不抬的打了声招呼。

  这种串门子自然是家里的女人应付,他一个大老爷们跟别的妇女没啥好说的。正待看磨的镰刀刀口如何,却听到胖兰说:“梅嫂,你家还有那油莎果种子不,我得空上山寻摸了一遍,一颗都找不着,家里那一点子自留地上还空着一片,我也想种上那个,你剩的种子能不能卖我一点?”

  李振国镰也不磨了,震惊的抬头:“你种上要是收成不好,可别回头找事啊。”

  胖兰欣喜不已,她就好一口吃的,自从梅嫂子给她抓了一把,说是山上挖的,她就念念不忘,这么好吃的东西,比花生还好吃,怎么她上山没碰上呢?听说明言家种上了,赶快来寻种子。

  “那不能,就种三分地,就是闲的时候当个零嘴吃,不指望能有多少收成。”说完期待的看向陈梅,这么说家里肯定是有种子啦。

  陈梅自然是没有的,“都是明言在放着,你等着,我把明言喊回来。”

  然后指使小明礼:“去喊你大嫂去!”

  李明言正在看自己种下的南瓜,南瓜郁郁葱葱的,已经开始爬秧了,她把根系周围的杂草都除掉,看到根系已经长到大拇指粗细,寻思着长的这么旺盛,要不然不加肥料了。

  种上的几颗挨个儿看完,没有一颗有病虫害的,每个都长势良好。看来手机上的种子不知道经过多少代的改良,性状已经非常优秀。

  等到南瓜秧长到一定程度,在它的覆盖下,其他的杂草都会被欺死,那时候就不用怎么管理了。

  回家的路上碰见出来找她的小妹,就牵着她的手一起回去。

  听到胖婶说明来意,非常的开心,本来她就想推广种植的,想着自己种出来一亩地之后,大家看到产量,肯定会立刻跟风,油料作物乃是经济作物,到时候好歹能提高一下乡亲的生活水平。

  她立刻欣喜道:“胖婶你真有眼光,这种一小粒下去,收成一大捧。还能打油,自己家吃不完还能换上粮食,怎么想都划算。”

  胖婶嘿嘿笑:“我哪儿想恁多,就是吃着好吃,想种点儿炒着当零嘴吃。”

  最后胖婶用一斤鸡蛋换一斤油莎果的方式换了两斤,开开心心的家去了。

  队里的活计和家里的活计都干完的时候,李明言上架的那一块金子传来了好消息,她的账户余额多了十万。

  她第一次独自拥有这么多钱,一时愣住了,虽然知道金子的价值非常高,乍一看到余额后边跟着的几个零还是愣住了。

  然后她默默的打开了购物页面,开始疯狂的买买买,把她能想到的,可能会用到的,统统购买下来。

  白砂糖,各种糖块,奶粉,还有毛巾,肥皂,香皂,卫生纸,卫生巾。

  她非常的实际,只能吃饱了才能讨论更高一级的需求,十万块买到度过困难时期的粮食绰绰有余,然后就开始考虑营养品的问题,还有个人卫生问题。

  天渐渐热了起来,李明言看着手机上搜来的各色卫浴用品,想洗澡了。

  作者有话要说:上章的红包已经送到,感谢小天使们订阅。

  特别鸣谢包包菜同学的一颗地雷,我爱吃包包菜,么么哒。

  以下是灌溉营养液的名单,感谢各位的浇灌:

  读者“越贝贝”,灌溉营养液+12018-12-18 10:44:23

  读者“”,灌溉营养液+12018-12-18 10:04:01

  false+12018-12-17 17:45:26

  读者“越贝贝”,灌溉营养液+12018-12-16 23:44:32

  读者“越贝贝”,灌溉营养液+12018-12-16 21:19:20

  读者“睛天”,灌溉营养液+102018-12-16 14:13:57

  读者“票票”,灌溉营养液+22018-12-15 23:20:34

  读者“”,灌溉营养液+12018-12-13 20:59:17

  读者“包包菜”,灌溉营养液+102018-12-11 10:48:04

  读者“流水”,灌溉营养液+152018-12-08 07:56:29

第23章

  换来的鸡蛋有十来个,中午的时候,陈梅大方的炖了一小盆鸡蛋羹加餐,最近家里的收入明显增加,两口子就编笸箩这一项增加了许多收入,陈梅的手松了不少,“这是你们大嫂用油莎果换来的,是功臣,给你们大嫂多吃点。”

  说完拿筷子扒了一半到明言碗里!

  鸡蛋真是正宗的土鸡蛋,黄橙橙的,一点都不像饲料鸡生的蛋,泛白。香喷喷又滑又嫩的鸡蛋羹拌一点盐,加点儿酱油,真的是鲜极了。

  几个小的都眼巴巴的看着,这一下子一半下去,不由都流露出羡慕的神色。

  小明礼抓紧了筷子,一眼不错的看着娘拿着盛鸡蛋羹的小瓷盆挥斥方遒,期待着到她这里的时候,娘那双手能大方的一划,划多一口给她。

  可惜在分出去一半鸡蛋羹之后,陈梅的手就仿佛一把精准无比的尺子,到几个孩子碗里的鸡蛋羹仿佛被仔细量过一般,谁都一样多。

  老二李明湖已经是个有对象的大人了,爹娘碗里啥都没有——和几个小屁孩分食鸡蛋羮让他有些羞窘,低声嘟囔着,躲闪陈梅递过来的小盆:“娘,我都大了,不要了。”

  只是喉结的耸动出卖了他,最后还是被分了一勺子。李明言忍不住偷笑,虽然干活抵个壮劳力,还已经说好了对象,可是这个年纪放在后世还是个高中生呢。

  盆底上的沾着蛋羹也没有浪费,整个小盆都被李振国用来盛饭,粘上一点鲜味的红薯稀饭也是香喷喷的,比单单喝红薯稀饭好吃着呢,李振国乐呵呵的想。

  等到陈梅将那些分完了,李明言站起身来,将自己碗里的给父母均分:“大家都吃。”

  陈梅心里有些酸,都怪自己不中用,让孩子们吃口鸡蛋都费劲,要是像她三婶那样式,一个孩子一个鸡蛋,两口子也一人一个,不带含糊的。不像她,三个鸡蛋加了大半碗的水,还得一家七口人吃。

  “等秋里油莎果收了,咱们换多多的鸡蛋,天天吃鸡蛋。”李明言豪言壮志,对自己的地信心百倍。

  你可算了吧,李振国心想,能赶上花生的产量就算烧高香,要说种这种没见过的东西他心里是一点谱都没有,生怕没人要。胖兰要那是因为她好吃,除了她好吃的没有几个。要不是他悄悄的用擀面杖撵碎一个炒熟的油莎果看,出来一泡油,他也不敢叫种。

  李明江对于能换来鸡蛋的油莎果也很是喜爱,当即问道:“大嫂在哪个山上挖的,我也去找!”

  李明言早就编好了理由,“就在西山坡上,有一颗野梨树,不远的地方。长的连成一片,那一片都被我挖了。再没找到第二片。”

  唉,那可太可惜了,错过了好多鸡蛋的失落感顿时在李明江心里弥漫。

  “不过咱家自留地都种上了!到时候你们给我帮忙除草,除一斤草换一斤油莎果。”

  这下不止李明江,几个小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一斤草=一斤油莎果=一斤鸡蛋。太划算了。

  就这样,李明言轻易的调动的几个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的为家里干活,陈梅心里也很高兴,几个孩子得到的东西还是自己家的,孩子们反而干活更积极,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