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婆婆手册 第140章

作者:朱大概 标签: 种田 年代文 古代言情

  五爷便问:“头一批酸辣粉跟第二批酸辣粉包装不一样,人家部队首长都特意打电话过来问,这回要是生产厂家又换名字了,人家是不是还要问?老因为包装让人家操心,不合适。”

  这种可能性不仅有,还很大。毕竟夏菊花隐隐猜测,部队首长所以如此重视酸辣粉,是为了不久的将来做准备——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有预兆的,领导们不会一点都没有觉察。我们这个民族更善于防患于未然,提前做些准备才能有备无患。

  所以她与五爷到粉条厂的头一件事,便是让常会计去找人做厂牌,名字就定为“平安庄粉条厂”。哪怕是在跟五爷互嘲斗嘴的李长顺,都没觉得夏菊花独断专行,所有人顺利的接受了这个事实——上次讨论没过几天,何必再讨论浪费时间。

  夏菊花的紧迫感更重了,她顾不得那三个生产队长,是如何跟牛队长抢五爷孵出的第二批小鸡,也顾不得再劝刘志双早点去地区供销社报到,一心一意扑到了粉条厂建设上。

  哪怕是在平安庄漏粉房往粉条厂搬设备的前一天,夏菊花都没让大家停工,而是边干边搬:已经开始绞好的红薯浆,仍留在漏粉房里晾干,该漏粉的社员也不能停,接着漏粉儿,直到把已经调好的浆全都漏完,才把盛粉团的铁盘搬到粉条厂那边去。

  不是没有社员担心,这么连湿带干的搬到粉条厂去,平安庄生产队有点儿吃亏,将来帐怕是不好算。夏菊花听都没听,把手一挥说:“以后都是一个厂子了,算那么清楚,人家调试设备、建厂房你咋算?”啥时候了,还计较这点儿小钱。

  说话的人本就是提一句,被夏菊花打断哪儿还敢再磨叨,乖乖去搬东西了。陈秋生看着越来越空的漏粉房,很文艺的对夏菊花说:“原来热热闹闹的地方,现在突然都搬走了,还真让人心里空落落的。咱们建漏粉房的情景,好象就在眼前一样。”

  夏菊花看着陈秋生直摇头,如果现在漏粉房搬走就受不了,很快到来的包产到户,将把农村集体劳动变成过去式,陈秋生还不得更难受?

  见她摇头,陈秋生也没觉得不好意思,很快给自己找了个台阶:“没事,反正我也得到粉条厂上班,马上又跟大伙在一起了。”

  陈秋生到粉条厂上班,是一开始商量办粉条厂的时候就说好的——最先漏粉的是平安庄生产队,最先制做酸辣粉的也是平安庄生产队,掌握调料制做的还是平安庄生产队,所以陈秋生负责粉条厂日常管理,大队和别的生产队干部一点异议也没有。

  谁让夏菊花自己也看好陈秋生,觉得他是最可以信赖的人之一呢。

  当然粉条厂的正厂长就是夏菊花,陈秋生是负责生产的副厂长,会计则暂时由大队常会计兼任着,额外给他发一半的工资。

  对于自己只拿别人一半的工资,常会计一点也没觉得自己吃亏,反而尽心尽力。因为他本身一天十个工分照常记着,等于是比别人每个月多出一份工资来。

  要知道粉条厂普通工人(进了厂,以后就称工人吧),每个月的定额工资就是二十四块钱,一半也有十二块,不想拿的是傻子。

  为啥给普通工人定下二十四块钱的工资,夏菊花等人也是计算过的:想让社员们愿意到粉条厂干活,就得让他们的收入比在生产队种地高。

  除了平安庄生产队去年工分值是二毛六外,其他四个生产队每个工分值最高的只有一毛六,三十天算下来满工是四十八块钱。

  可真拿到社员手里,至少得折半,因为大家得交口粮工分。再加上有个头疼脑热上不了工、家里有事儿上不了工、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还是个上不了工,所以一年到头能记满三百六十天工的普通社员很少,能记满三百天的都是凤毛麟角。

  这也是为啥看着工分值不低,可其他生产队一般社员,一年能挣上一百块钱都不容易的原因所在。到粉条厂来上班,一年能挣二百多块钱,还是在厂房里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大家不愿意来才怪呢。

  城里工厂一个月十八块钱的学徒工资,有得是人抢着干。

  当然平安庄社员的收入远远超过这个数,不过夏菊花等人相信,平安庄的社员也同样愿意到粉条厂来上班。除了工作环境好以外,平安庄生产队社员的技术普遍要比其他生产队的人强,配合意识也早在漏粉房就养成了,所以他们来上班,岗位选择会更多,当上班组长的机会也更大。

  班组长一个月的工资提升到了三十块钱。

  而夏菊花已经提出了加班工资的概念——几次出门的经验,让夏菊花知道城里正式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不过二十八到三十六块钱,所以不会让平安庄粉条厂的工资超过他们——已经发现平安庄大队有些树大招风,粉条厂对外宣称的工资,当然不适合超过城里工人的工资。可是给工人发加班费,就没有啥问题。

  夏菊花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平安庄粉条厂加班生产会成为常态,到时大家到手的加班费,实际收入将大大超过城里人的工资水平。

  别人虽然不知道夏菊花的心思,可听到能有加班费,还是很快的接受了——农民自有他们的智慧,能增加收入的时候不拒绝,就是这智慧之中重要的一环。

  粉条厂正式挂牌那天,齐小叔与公社张书记(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主任已经提升为公社书记)都到场了,平安庄大队的社员不管男女老少,能走得动的都早早来到了厂子门前,或远或近的看着被红布蒙着的厂牌,边指点着说话,边等着夏菊花宣布粉条厂成立。

  平安庄小学的师生们,也被带来了,夏菊花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参与到平安庄的建设之中,让他们增加对平安庄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孩子们都穿着自己最好的衣裳,胸前飘着红领巾,每张小脸都绷着,对自己参与到这么重要的活动,个个严阵以待。

  高年级的学生腰间还别了小鼓,这是刘力柱带着孩子们准备献给粉条厂的节目:运动前村子里有了喜事,总有人打起锣鼓扭起秧歌助兴,粉条厂挂牌生产,是全平安庄大队的喜事,刘力柱觉得应该热闹一下。

  看了看腕上的手表,指针已经指到了九点十分,夏菊花举起从大队部拿来的话筒,对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声宣布:“平安庄粉条厂,从今天开始正式生产啦。现在,请齐县长为我们揭牌。”

  揭牌这个名词,很多在场的人都是头一次听说,可不耽误大家马上领会了含义,一双双热切的目光看向站在前排的齐小叔。

  给一家大队办的厂子揭牌,对齐小叔也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尽管他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做过无数次报告,面对社员们期盼的眼神,手还是微微有些出汗。

  不过齐小叔走向厂牌的步子很稳重,没人能看出他暗暗攥紧的拳头里的汗意。走到厂牌前,齐小叔只用了五步,这五步对他的意义、对平安城大队的意义,大家今天还不知道,却很快都会知晓。

  “张书记,夏大队长,一起吧。”站在红布前的齐小叔并没有自己动手,而是回头对张书记和夏菊花提出了邀请。夏菊花摇了摇头没动,张书记却走到与齐小叔并排的位置,两人相视笑了一下,齐小叔微微一用力,张书记配合着把拉着红布的手一垂,红布慢慢落下,白底黑字的平安庄粉条厂厂牌,映入大家的眼帘。

  就在这时,刘力柱的手向上一摆,平安庄小学高年纪的同学们的腰鼓同时响起,低年纪的学生们随着鼓点跳起了秧歌。

  欢庆的鼓点很有感染力,听的社员们一个个脚板痒痒。听到整齐鼓点的老头老太太,身子不由随着晃动起来,好热闹的身子已经摆得如风吹过的杨柳。

  渐渐的,随着鼓点扭动的人越来越多,很快粉条厂门前成了秧歌的海洋。齐小叔和张书记看着热闹的人群,小声说:“以前搞运动,大家也一起扭秧歌,可都没有这股子精神劲。”

  张书记抿嘴笑了:“平安庄现在的精气神,哪个大队也比不了。”

  夏菊花并不想制止社员们难得的轻松快乐,又怕领导站在这里不自在,忙上前请两位领导进厂参观。厂子里的生产从八点就已经开始,哪怕外头如此热闹,也没人停下手里的工作。

  看着高大的冷库,齐小叔非常感兴趣——他可记得原来夏菊花就打过冷库的主意,没想到真的让她建成了——拉着张主任就往冷库走。

  “那个,两位领导,你们能穿上工作服吗?”夏菊花跟在他们身后弱弱的问。

  齐小叔两人回头看到夏菊花不知从哪儿拿来的白大褂,有些莫明其妙:“进个冷库还用穿白大褂?”

  夏菊花有些不好意思的向两位领导解释,只要进厂子的人员,都得穿上白大褂,因为粉条厂生产的是吃的东西,得从源头上就保证卫生。

  两位领导又得到一次新鲜体验,穿上白大褂跟夏菊花看冷库里堆着的红薯,张书记有些好奇的问:“这还是去年的红薯吗,真能保存这么长时间?”

  夏菊花点头做了解答:“是去年的红薯,不过不是咱们本地的,是部队从北边协调来的。”如果不是北边运来时冷库已经建好,怕是也储存不了这么长时间。

  齐小叔便问:“这些红薯你们得生产多长时间?”

  “如果机器全开,工人两班倒的话,有十来天就用完了。”夏菊花说到这儿皱了一下眉,不过想到林宏亮说部队会接着协调红薯,便没把自己关于红薯不能及时运到的忧虑说出口。

  齐小叔与张书记都管过农业,所以能估摸出眼前的一堆红薯得有个三四万斤,听说十来天就能用完,就有些吃惊:“现在厂子的产能就能每天生产三四千斤?”

  夏菊花有些骄傲的带两位领导来到了生产车间,放眼望去就是几十个人同时坐在大盆边上挑捡、清洗红薯的场面。夏菊花解释说:“想出好粉条,把红薯清洗干净十分重要。虽然薛技术员也试了洗红薯的机器,可都储存这么长时间了,难免有长斑的地方,我觉得还是人工挑捡保险。”

  对此两位领导都很理解,随着夏菊花又来到绞浆车间。这里的人就比清洗的人少多了,只有十来个人的样子,运转的绞浆机却比以前在平安庄生产队见到的大了一倍不止。

  出口也不再是敞开的铁槽,而是一个长长的管子,一头连接着绞浆机的出口,另一头直接注入接浆的大桶之中。大桶的底部五分之一的地方,有一个水龙头,打开可以把浆水放出来,几个人正来回搬运放好的浆水。

  这样即避免红薯浆暴露在空气中,落入尘土之类,又可以控制接浆水的多少,避免换盆过程中浆水流到外面浪费。

  “这个办法好,薛技术员用心了。”齐小叔连连称赞,问夏菊花:“薛技术员人呢?”

  按理说今天是正式生产的头一天,薛技术员应该守在机器边上才对。三个人来了有一会儿,都没发现薛技术员的身影,夏菊花便领着两位领导往烘干车间走:“烘干车间里头加了新机器,说不定在那边。”

  果不其然,薛技术员正在烘干机前给大家讲解操作要领,见夏菊花三人进来也只是点了点头,讲解的话连个停顿都没有。

  三人也不打扰,听了一下便退了出来,夏菊花觉得有必要向两位领导说一下烘干车间的好处:“这个比漏粉房的先进多了。那边只是加热,这边的机器还增加了空气流通,让湿气能快速散发出去,天气潮也不会发霉,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能用。”

  正是有了烘干车间效率的提高,出粉时间缩短,才能供得上漏粉车间的需求。

  相对改变很大的前两个车间,漏粉车间还是半机器操作:调浆和往漏勺里倒浆都改用机器,可往出捞煮好的粉以及团粉,都还需要人力完成,所以漏粉车间也是全厂人最多的地方。

  齐小叔看看围着大锅的一圈白大褂,只问了一句:“有啥防暑措施没有?”天可是一天比一天热了,要是中暑几个的话,就耽误生产了。

  夏菊花便告诉两位领导,每天上下午,都会给漏粉车间工人煮绿豆汤,让大家喝了解暑——大热的天还围着冒着蒸汽的大锅往出捞粉条,又得穿着白大褂,的确很容易中暑。

  齐小叔想了想说:“回头我让供销社联系一下,给漏粉车间装几台吊扇吧。”

  夏菊花便眉开眼笑的感谢领导的关怀:“我们大家都习惯了,真没想到安吊扇的事儿。”

  是没想到还是为展现领导的英明留出小小漏洞,没有人深究。只要这一次挂牌是成功的,生产是顺利的,夏菊花便没有别的要求了。

  也不对,她还是有要求的,那就是派出牛队长和孙队长两人,到其他大队打听红薯的成长情况,以防部队协调的红薯不能及时运到,有当地早红薯进行补充,不能因为红薯供应不上耽误了生产。

第145章

  就在粉条厂挂牌第三天,轰隆隆的车辆行驶的声音,打破了乡道的沉静,传进平安庄大队部。夏菊花听了心里一喜,以为是部队协调的红薯运来了,不用别人喊便自己跑到门口,向公社通往平安庄大队的土路上张望。

  土路上烟尘四起,活赛一条土龙发怒般前行,看不清行驶其中的大家伙长啥模样。同样听到声音的常会计和刘力群站在夏菊花身后问:“是红薯运来了吗?这回是使啥运的,上次大卡车运红薯也没见这么大动静。”

  一脸期待的夏菊花,回头告诉两个人:“不是红薯,应该是联合收割机运来了。”

  别怪夏菊花如此高兴。一直被各级领导挂在嘴边上的联合收割机,两个来月不见动静,让夏菊花产生过是不是杨司长给她画的大饼的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疑问越来越深,今天竟然突然出现在路上,目标明确的向着平安庄大队驶来,夏菊花不高兴才怪。

  “联合收割机,咋这么大动静呢。”刘力群看着越来越近的土龙,判断这东西社员们能不能摆弄得了,要是出点小毛病啥的,可咋修理。

  夏菊花上辈子是见过联合收割机的,知道它的功率大,轮胎也宽,加上现在的乡道实在不好走,才闹得暴土扬场。她回平安庄后重新板起来的脸上,笑容再藏不住:“动静大好,说明功率大,收起庄稼来才快当。”

  说话间联合收割机已经停到了大队部门口,烟尘也渐渐平息下来,红玲的对象小赵从头一辆收割机上跳下来,向夏菊花打招呼:“大娘。”自从跟红玲定亲之后,他就随红玲一样称呼夏菊花。

  夏菊花对这个准侄女婿印象很好,笑容也更真诚:“是你呀,我们听到动静寻思,是啥玩意这么大动静呢。原来是你给我们送这宝贝来了。这玩意是啥时候到公社的,你学会咋使了没有?”

  小赵也冲夏菊花笑:“学会了,公社还有一台联合收割机,张书记已经决定由我来开。”

  红星公社竟然也分到一台联合收割机,夏菊花不能不想到,这里头应该有她的一份功劳。不过她一向不爱把自己的功劳挂在嘴边上,想过也就算了,只问小赵:“那你能不能留在平安庄,给我们带出两个司机来?”

  光有联合收割机还不行,得让联合收割机能下地收庄稼发挥作用。

  小赵能把这大家伙给平安庄送来,就是接受了农机站的任务,负责把平安庄大队的操作手教会。所以他很痛快的告诉夏菊花,从今天起他就住在平安庄了,啥时候把平安庄选出来的人教会了,他再离开。

  可以说联合收割机来的正是时候:地里的麦子已经黄了尖,不出三五天,大片的麦子进入成熟期,便是夏收的时候。现在平安庄大队有四分之一的男社员进了粉条厂,平安庄生产队更是少一半的人在粉条厂上班,妇女们又都在编席组,整个生产队能参加夏收的只有不到一百出头,还得算上六十岁以上、还有些劳动能力的老人。

  为了抢收,夏菊花都做好了让编席组暂时停工的准备——她是不肯让刚开工不久的粉条厂停工的,不光不能停工,还要继续加班生产——哪怕编席组的妇女们已经好几年不摸镰刀把,夏菊花相信只要给她们一点适应时间,收割起麦子来不会比那些年过半百的男人差。

  缺人,是夏菊花在这个夏收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最大的感觉。

  现在有了联合收割机,她怕人手不够的焦虑,一下子缓解了大半,人也格外好说话起来:“行,回头我选几个人你带一带,你好好看看谁合适,到时你说用谁就用谁。晚上就上我们家吃吧,大娘让你孙婶子杀鸡给你吃。”

  所以这么嘱咐,是因为老院有孙氏在。年前小赵上门送年礼,她竟好意思拉着人家鼻涕一把泪一把诉苦,把李大丫气的拉着刘二壮让他马上盖房子,要不就要带着红玲姐弟四个自己单过。

  闹得红玲带着小赵躲到了夏菊花家,孙氏没人可以哭诉了,老院才重新消停下来。不过那次也给小赵留下了点心理阴影,有好几次夏菊花都看到红玲从村口失落的回村,手里提着点心包或是罐头。不用问也知道,是小赵给送来的,可是人家不愿意再登老院的门了。

  小赵一听夏菊花的安排果然高兴起来,笑嘻嘻的问:“大娘,你还有事儿没,要是没事儿我先回家了?”

  夏菊花有些哭笑不得的指了指他身后的另一位司机:“光你自己回家可不行,把这位同志一起带回家去。你还得上生产队找一下红玲,告诉她我在大队部忙着呢,让她回家帮着你陈婶子做饭。”

  “行。”小赵就差蹦高,拉着自己的伙伴急急忙忙往平安庄生产队就走,夏菊花想说让他骑自己的自行车回去,都没来得及。

  常会计和刘力群两个一人围着一辆联合收割机绕圈子,夏菊花看他们摸摸这儿、摸摸那儿,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打趣的问:“要不你们明天也跟小赵学学,学会了一人开一辆,全大队的夏收都归你们两个,咋样?”

  常会计自觉年纪不轻,直接停下手说不学,刘力群倒有些跃跃欲试:“也不知道好学不好学。”

  对于这一点夏菊花同样不太清楚。不过这两台收割机要负责全大队两千来亩地的收割,又是抢收时节,对司机的体力要求不低,夏菊花不觉得刘力群能顶得住。

  刘力群听了她的理由有些不以为然:“既然得负责所有生产队的抢收,肯定得起早贪晚,多年轻的人也顶不了一天,所以一台收割机至少得配上两个司机。我先跟着学,学会学不会的也不耽误别人。”

  想想几年后的包产到户,大队干部里除了大队长、会计还有妇女主任外,几乎没有其他干部,刘力群这个民兵队长同样要离开大队部,回归普通农民行列。要是他提前掌握了联合收割机的技术,对以后的生活肯定有帮助。

  夏菊花便笑着对他说:“你想学就学,不过咱们说好了,得看着自己的岁数点,不能跟年轻小伙子们较劲,能干多少就干多少。”

  哪怕夏菊花提到了年纪,刘力群也没当一回事儿,而是问起夏菊花要咋选司机来。夏菊花觉得这事儿除了叫上李长顺一起商量,还得叫上其他生产队长。

  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儿,大家来的都挺快。住在小庄头的李长顺不得快,夏菊花在生产队长们来前,已经跟他商量了一个调子:

  每个生产队选出一名踏实肯干而且认字多的年轻社员,跟小赵学习如何操作联合收割机。而刘力群当仁不让的成为第一名候选人,那些被选出来的年轻人都归他帮着小赵管理。

  最终谁能被选上,要看学习的效果,仍由小赵决定大家的去留。

  对此生产队长们都没意见,只想着回去就嘱咐自己生产队的人,脑子机灵点儿、有点儿眼力见,多跟小赵套套近乎,好把联合收割机的技术完全学到手——平安庄大队五个生产队,抢收起来谁先用谁后用,司机有很大的决定权。

  大家心里都知道,有平安庄生产队在,或者说有夏菊花在,头一个收的肯定轮不到自己生产队,可排到第二个,还是可以想一想的嘛。

  平安庄生产队的名额归了六喜,这小子平时不声不响的,谁也不知道他啥时候跟刘力柱学完了初中课本,在小赵的入选考试之中得了第一名。

上一篇:青云台

下一篇:庶媳